美国高校境外办学的政策和实践研究

时间:2022-10-30 02:06:22

美国高校境外办学的政策和实践研究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美国的许多高校开始通过境外办学的方式出口高等教育,美国政府、相关社会组织以及各高校也纷纷通过政策规范、质量认证、研究咨询、办学活动等方式在境外办学中扮演相应角色,其政策和实践可以为我国的中美合作办学活动带来重要启示,如在合作办学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握好教育问题、进一步提升合作办学机构在国际化中的地位等。

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境外办学;中美合作办学美国高校接收的国际学生数量虽然一直位居世界首位,但其年度增长率在近年来有所下降,除了受到赴美签证政策变化的影响之外,来自其他国家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不断高涨的赴美留学费用也是重要原因。因此,许多美国高校开始寻找途径,将自己的教育“送”到国际学生面前,而不是坐等他们“上门求教”,到国外开办教育项目或机构成为美国高校的另一个选择。2011年至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中,与美国合作的项目或机构占总数的23.39%[1],可见我国已然成为美国高校境外办学的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市场。我们有必要对美国高校境外办学的相关政策和实践进行考察,从而根据其现状和动向调整我国中美合作办学的策略。

一、美国政府出台的

关于高校境外办学的政策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对各州高校的管理权主要集中在州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而联邦教育部对教育则发挥宏观和间接调控作用。因此,美国联邦教育部虽然也出台了一些教育国际化的政策,但涉及到美国高校境外办学的规定则非常少,这方面的事宜主要由各州政府负责管理。美国有50多个州,每个州的教育管理体系不尽相同,因此,不同州在高校境外办学的规定上也有所差异。总的来说,美国高校境外办学方面的政策主要涉及批准程序、委托管理的要求、提供具有可比性的专业、避免不必要竞争等方面。

新泽西州的肯恩大学与中国的温州大学合办了温州肯恩大学,因此选取该州研究其政府关于境外办学的政策具有代表性。新泽西州对高校跨境办学的管理由高等教育部长负责。在该州,高校从事境外办学活动被视为高校实现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能够为那些不能在校本部接受教育的学生提供更多受教育机会。高校在境外办学,必须保证其提供的境外教育与其在校本部提供的教育和服务具有相同的质量,因此高校需要用与校本部同样的标准来评判境外教育。

对于要在境外提供教育项目或开办校区的高校,新泽西州高等教育部长要求其提交关于新项目或校区的报告,并要求其在办学前获得高等教育部长的批准。在获得批准前,高校需要向高等教育部长提交申请,说明其开办新项目或校区的原因,并对新项目或校区所提供的专业和课程进行描述。申请材料必须证明新项目或校区中所提供的专业和课程在质量上至少与校本部的相应专业和课程具有相同的水平;学校为保证新项目或校区的教育质量提供了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学校为新目或校区进行了充分的资源投入,并且不能损害校本部的教育质量,不影响学校其他部门的正常工作。具体来说,申请材料还包括教室、实验室、计算机和图书馆合乎规格;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和咨询人员充足;教学人员有相应的资格证等。此外,新项目或校区由全职教学人员教授的课程的比例要与其校本部一致。

在收到高校所提交的新项目或校区批准申请之后,高等教育部的工作人员要将该申请的摘要发给新泽西州所有的高校,并请他们在30天内告知该新项目或校区开办后对其他高校有何影响。如果没有高校对申请提出异议,高等教育部的工作人员就会将申请直接发给高等教育部的决策部门进行决策。如果有高校提出异议,那么高等教育部的工作人员就会在60天内将所有材料发给新泽西州的高校校长委员会(Presidents’ Council),由其对相关材料进行评审并提出建议。

在新校区建立之后,如果高校想在这个新校区开设新专业,且这个新专业在校本部已经获得批准,则必须提前告知高等教育部长。如果高校想在这个新校区开设新专业,且这个新专业在校本部并未开设过,则必须将新专业的信息提交高校校长委员会审批。如果高校想要关闭一所新校区,则要在关闭之前通知高等教育部长。[2]

二、美国社会组织对国际教育的支持

美国的相关社会组织也对高校开展国际教育的事宜较为关注,其提供的支持也是多种多样的,具体如下。

(一)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

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CHEA)是美国一个全国性的高等教育质量认证组织,并负责对60家其他地区性或全国性的质量认证组织进行认证,其成员包括3000多家具有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可以说该组织在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领域具有权威性。该组织并非美国的官方机构,而是具有民间行业协会性质的,其最高决策机构是由高校校长、高校代表和公共部门相关人员等20人组成的理事会[3],能够充分代表美国高等教育界及公众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利益。

为了更好地处理有关国际教育事宜,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成立了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国际质量小组(The CHEA International Quality Group,CIQG),为高等院校、认证和质量保证组织,以及世界范围的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在国际背景下探讨质量保证方面的问题,以共同迎接挑战。具体来说,CIQG提供的服务包括帮助高等教育机构以及相关组织进一步提高其学术质量;增进人们对国际质量保证的理解;提供新的政策和研究方向等。[4]

就美国高校境外办学等事宜,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制定了《海外以非美国人为对象的国际教育项目良好实践原则》(Principles of Good Practice in Oversea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s for Non-U.S. Nationals),并被所有地区性认证委员会采纳,适用于所有正在或打算开办海外校区或海外教育项目的高等教育机构。《原则》的开发基于以下五点:第一,获得了认证的高等教育机构有责任对以其名义所做的任何事情负责;第二,获得了认证的高等教育机构有责任保证其国际教育实体不会因为质量问题而被投诉,或在质量上陷入不能被认证的状态;第三,认证委员会有权评审以非美国人为对象的海外国际教育项目,并且其采用的评价程序可以不同于为本土高校设计的程序;第四,认证委员会如果要求进行相关的评审和访问,获得认证的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承担相应费用;第五,除非例外的情况,《原则》主要是补充认证委员会所确定的标准和认证要求,而不是取代这些标准和要求。

具体来说,《原则》包括以下10部分内容[5]:

1.机构使命

高校的国际项目基于其所确定的使命和目标,反映该使命特殊的社会、宗教和伦理目标;高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和理事会理解其国际教育项目与高校使命和目标的关系。

2.授权

国际项目要获得高校内部所有相关机构的批准,包括理事会的批准;国际项目要获得所有外部相关机构的批准,包括校方的最高管理者、政府机构和认证委员会的批准。

3.教学项目

高校应具体说明其国际项目所能满足的教育需求;国际教育项目的内容应经过相关教师评审;国际教育项目应反映高校的教育重点,必要时可以包含通识教育的内容;高校教师要保证教育项目的内容和严格程度与所授予的学分和学位相称;在国际教育项目中任教的教师应有适当的学术资格和语言能力,其所拥有的文凭要通过高校的评审并满足相关认证组织的要求;在国际教育项目中,衡量学生学业成就的标准要与美国校本部的标准一致,美国校本部评估学生学业成就的方法要延伸到国际项目中去;国际教育项目在可能和适当的情况下要适应所在国的文化。

4.资源

高校要保证国际教育项目能够持续性地使用适当的物理设施和学习资源,包括教室、办公室、图书馆和实验室,在适宜的情况下应使用计算机设备;高校应证明其经济能力,使之在维持国际项目时不会减少对美国校本部的经济支持,国际项目的运营应整合进其日常预算和审计过程;高校需制定应急计划以展示其能力,必要时要对国际计划中的所有学生履行其义务;高校应提供财务信息的摘要,以描述其国际校区的整体收入和支出。

5.入学与记录

海外校区对国际学生的招生要求应与美国校本部对国际学生的招生要求相似,其中包括一定的语言能力;高校要控制国际项目中学生的招生和入学;所有在国际项目中入学的国际学生都被视为美国校本部的学生;国际项目中所有本科阶段的学分都要适用于美国校本部的学位课程;高校要保留国际项目中所获学分的官方记录;高校的官方成绩单要按照校区分类,或按课程分类,但要标出哪些学分是在海外项目中获得的。

6.学生

高校要保证其国际项目为学生发展提供支持性的环境,并且要与国际情境中的文化和习俗相适应;要让国际项目中的学生充分了解该项目能提供哪些服务;国际项目中的学生应获得学术咨询服务;要让国际学生充分了解美国校本部在学生安全方面对学生承担的责任。

7.控制和管理

国际项目要由美国校本部控制;负责国际项目教育质量的教师和行政人员要向美国校本部的常驻行政人员负责;高校要定期正式评审所有与国际项目有P的教职员工;高校要根据其目标定期评审其国际项目,并将评审结果整合到其日常规划过程中去。

8.伦理和公共信息

高校要根据其认证机构的要求提交关于其国际项目的完整财务账目,包括根据协议要拨给第三方的账目;保证所有关于国际项目的媒体报道都是真实、公正和准确的;主要的分类目录中要描述其国际项目;不得出卖或特许其名称或认证的使用权;保证所有关于学分转换的主张都符合现实情况;如果与国际项目相关的材料中提到了美国校本部的认证情况,关于校本部认证的角色和目的必须是公正和准确的。

9.合同协议

开办国际项目而签订的合同必须用英语和项目所在国的主要语言;合同必须明确指出,美国高校要根据该《原则》以及美国高校认证要求来控制该国际项目;高校要确认进入合同的外方机构的法律资格;合同必须明确写出高校国际教育项目的法定管辖权在于美国校本部;合同要写明项目终止的条件,包括适当保护在学学生的利益;所有的合同协议都要与认证委员会的《合同协议良好实践守则》(Good Practices in Contractual Arrangements)相一致。

10.远程教育

如果高校在其国际项目中利用远程教育,其做法要依据认证委员会的《远程教育良好实践守则》(Good Practices in Distance Education);远程教育的技术和内容要与学生所在国的教育文化相适应。

(二)美国教育理事会

美国教育理事会(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成立于1918年,是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行业协会性质的组织。该组织成员包括1800个已获认证且具有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高等教育领域的相关委员会、组织和公司等。其主要工作是倡导公共政策、开展教育研究以及实施高等教育领域的相关项目,在高等教育领导发展方面扮演着主要角色。[6]

该组织对美国高校在国际化方面的事宜也非常重视。如其下设的国际交流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Initiatives)在2008年对美国高校的国际化状况展开了调查分析,并了分析报告《绘制美国校园的国际化地图:2008版》(Mapp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U.S. Campuses: 2008 Edition),这是继2001年之后第二次对美国高校国际化的政策和实践方面的调查。调查显示,美国有10%的高校为非美国籍学生提供海外学位课程,这些课程中有40%在中国开设[7]。2012年,国际交流中心再次开展调查,并了调查报告《绘制美国校园的国际化地图:2012版》(Mapp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U.S. Campuses: 2012 Edition)。调查显示,2011-2012学年,美国拥有境外办学项目的高校比2006年增加了51%,且中国依然是这些境外办学项目分布最多的国家。虽然美国在境外举办的教育项目和机构有所增加,但总量偏少,尤其是海外校区[8]。为此,美国教育理事会会长莫利・科贝特(Molly Corbett)指出:“我们经常意识到,为在21世纪的竞争中取得胜利,美国劳动者必须为跨境工作做好准备……这次调查显示,虽然美国高校的国际化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但一些高等院校正在采取行动为学生提供机会,武装他们的头脑,使之能够在新的全球环境中取得成功。”[9]

(三)国际教育协会

国际教育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IIE)成立于1919年,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组织,同时是世界上最大和最资深的国际教育和培训组织之一,其主要工作是为其参与者、赞助者和捐赠者提供高质量的教育项目,具体包括管理奖学金、培训、交流和领导力项目;发起关于全球高等教育的研究和政策对话;保护世界范围的奖学金等。[10]

国际教育协会非常重视国际高等教育问题,并经常提供这方面的资源,使相关组织和人员获得信息。例如,2012年,国际教育协会在社交网络推特(Twitter)上做了改进和拓展,重点关注国际教育方面的新闻和话题,以满足自身及相关组织和人员的需要。国际教育协会在发展推特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有意义的资讯,并且将这些资讯汇编起来,了第一份关于国际高等教育的年度资讯列表,供相关人士阅读和参考。[11]

除了资讯之外,国际教育协会还经常组织与国际高等教育相关的会议。例如,2012年,国际教育协会举办了“国际教育协会网络全国电话会议”(IIE Network National Conference Calls),把世界各地的相关工作者聚在一起讨论关于国际高等教育的重要话题。该电话会议的主题是“美国高校扩大全球影响力的模式:战略和财务问题”(Models for Expanding U.S. Universities’ Global Presence: Strategic and Financial Issues)。有160多位美国高校的高级财务和行政领导者,以及主要的国际事务官员拨打了会议电话。会议由来自美国2所高校的4位杰出人士主持,这2所高校都积极参与国际性事务,并且是以新型模式参与全球活动的先驱。其中2位主持人来自纽约大学,纽约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开办了上海纽约大学,因此会议的内容也对纽约大学的境外办学问题有所涉及。

据纽约大学副校长马修・桑狄洛科(Matthew Santirocco)介绍,纽约大学的国际化进程是一首“两步曲”。第一步,纽约大学秉持“全球高校”理念,努力拓展其海外学习项目,开发更广阔的国际研究计划。第二步,纽约大学秉持“全球网络高校”理念,致力于建立完整的海外校区,校区之间彼此协调和联系,共同推进纽约大学整体计划的实现。届时,学生和教师可以自由地在多校区的高校系统中流动,其行政功能(如招生管理、财务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和学生服务等)高度整合和协调,使高校的不同校区能够资源互补,共同进步。[12]

美国许多高校在境外办学方面抱乐观态度,如纽约州立大学的教育学教授杰森・E・莱恩(Jason E. Lane)等人指出:“全世界大概有200多所跨境高校,相对而言,这种形式的高等教育机构在整个高等教育领域为数甚少,但这些高校之所以如此吸引人是因为它们得到了许多媒体的关注,并在人们的印象中成为高校国际化的主导形式。因此,当高校进行定位,或制定国际化战略时,人们越来越关注跨境高校,因为无论高校是否进行跨境教育,它都是一种广为人知的办学形式。”具体来说,美国高校向海外拓展的原因很多,包括“提高其国际声誉、增强其对新学生和资源的吸引力,以及增进其学生和教师的国际经验”。

美国高校中对于境外办学除了有支持之声,亦有反对之声,尤其是对于开办海外校区这一举动,人们的态度更加复杂。例如,美国杜克大学在中国的昆山与武汉大学合办了昆山杜克大学。在计划开始运行之后,校内的教师治理委员会就提出了反对意见,尽管该计划最终通过了教师委员会的审批,但这反映出美国高校内部在国际化方面的意见并不一致。部分美国高校认为,至少在现阶段不宜去海外开办新校区,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从财务因素,到学术自由问题,再到教师缺乏足够兴趣等。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大卫・香博(David Shambaugh)教授f:“就与中国的合作办学事宜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建立新校区是否能够成功。虽然中国已经有了昆山杜克大学和上海纽约大学,但我还是建议有办学意向的高校再等5年,看看这两所大学做得怎么样。”该校的另一位教师格斯里(Guthrie)指出,鉴于学术自由等问题,美国高校在中国开办新校区时必须要保证有独立的学位授予权,这样才能完全控制学校的课程。他还补充说,要在中国开办新校区就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成建制的校区,这样才能在中国社会站住脚,赢得政府和社会精英的尊敬。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没有在中国开办海外校区,但是从2009年开始组建了一个由8个全球中心组成的网络。该校负责国际事务的副校长撒万・M・马斯里(Safwan M. Masri)指出:“最后我们之所以采用了建立全球中心的方式,而没有选择建立海外校区的方式,也许是因为建立海外校区与学习无关,而主要是传授知识。开办海外校区就像做空降兵,在国外的土地上,你要专门为那个校区招聘教师,由那些教师在那里教学、传授知识,而美国校本部就可以置身事外了。总的来说,建立跨境高校与美国校本部教师的科研无关,自己的学生也未必能够到那里去学习。”[13]

四、对中美合作办学的启示

第一,美国政府关于高校境外办学的政策具有地区差异,这就要求我国在与美国合作办学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就高校境外办学事宜来说,美国的领导和管理权主要在各州政府,而不在联邦政府,各州的相关政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例如,有的州对高校境外办学活动做出了一定的政策规范,而有的州认为这是高校自己的事情而不过多干涉。为此,我国在与美国各高校进行合作办学时应仔细考察其所在州的相关政策,从而顺利推动办学活动向前发展。

第二,美国关于高校境外办学的质量认证强调美方控制,这就要求我国高校在合作办学时把握好教育问题。在美国,负责高校境外办学质量保证的外部机构是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该委员会虽然只是一个社会组织,但在美国高等教育界具有较高权威性,各高校在境外办学时都会遵照其出台的《海外以非美国人为对象的国际教育项目良好实践原则》。该原则在相关规定中强调了美国高校对其境外办学项目的控制,如在第六条“控制与管理”中强调“国际项目要由美国校本部控制”;第九条“合同协议”中强调“合同必须明确写出高校国际教育项目的法定管辖权在于美国校本部”。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高校对中美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的控制程度就会成为一个有待商榷的问题,中方办学者在与美方办学者进行协商时虽然应该认可美方在保证教育质量时的积极态度,但对于涉及我国教育,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还是应该抓牢抓紧。

第三,美高等教育界对于海外校区的办学形式存在争议,这就要求我国的中美合作办学机构进一步提升自身在国际化中的地位。中美合作办学机构在美国高校界的眼中属于“海外校区”,这种海外校区,尤其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海外校区,跟一般的合作办学项目相比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然而,有一些美国高校界人士对于这种海外校区在美国高校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提出了质疑,有人认为它为美国校本部带来了财政压力,有人认为它并没有推动校本部的学术发展。虽然这些质疑都是站在美国人的角度提出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国中美合作办学机构在运行中的问题。例如,只是片面强调美国教育资源的输入,忽略中方合作高校的学术贡献;对这类机构的经济、政策方面的支持有不足之处等。为此,中美合作办学机构应该在引入美国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寻求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加强与其美方合作者的交流与学术对话,同时要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在政策和资源上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和价值,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标杆。

参考文献:

[1]李阳,陈丽梅. 中外合作办学外方合作者国别(地区)分布特点及发展趋势[J].山东高等教育,2015(9):15.

[2]New Jersey Commission on Higher Education. NEW JERSEY ADMINISTRATIVE CODE TITLE 9A-HIGHER EDUCATION[R/OL].3/2015-03-24.

[6]Wikipedia.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EB/OL].http:///wiki/American_Council_on_Education,2015-03-26.

[7]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Mapp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U.S. Campuses: 2008 Edition [EB/OL]. http://www.acenet.edu/news-room/Phttp://www.nj.gov/highereducation/documents/pdf/Licensure/LicensureRules.pdf,2015-03-17.

[3]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Accreditation Serving the Public Interest[EB/OL]. http:///pdf/chea-at-a-glance_2012.pdf,2012-06-29.

[4]CIQG.The CHEA International Quality Group [EB/OL].http:///,2015-03-24.

[5]CIQG. Principles of Good Practice in Oversea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s for Non-U.S. Nationals[R/OL].http://www.ndsu.edu/fileadmin/accreditation/assessment/resources/HLC_International_Education_Programs_1997.pdf,1997-02-0ages/Mapping-Internationalization-on-U-S--Campuses-2008-Edition.aspx,2008-01-30.

[8]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Mapp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U.S. Campuses: 2012 Edition[R/OL].https://www.acenet.edu/news-room/Documents/Mapping-Internationalizationon-US-Campuses-2012-full.pdf,2012-06-29.

[9]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Campuses Report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Accelerating, but Progress Is Mixed[EB/OL]. http://www.acenet.edu/news-room/Pages/Campuses-Report-Internationalization-Is-Accelerating,-but-Progress-Is-Mixed.aspx,2015-03-26.

[10]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bout Us[EB/OL].http:///Who-We-Are/Mission-and-Values,2015-04-01.

[11]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ess Release[EB/OL]. http:///Who-We-Are/News-and-Events/Press-Center/Press-Releases/2012/2012-12-12-IIE-2012-Top-Twitter-Picks-International-Higher-Education,2015-04-01.

[12]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Of FROs and WOFEs: Models for Expanding U.S. Universities’Global Presence[EB/OL]. http:///Blog/2012/September/Models-for-Expanding-US-Universities-Global-Presence,2015-04-01.

[13]Elizabeth Redden. Bucking the Branch Campus[EB/OL]. https:///news/2014/03/12/amid-branch-campus-building-boom-some-universities-reject-model,2015-04-03.

美国高校接收的国际学生数量虽然一直位居世界首位,但其年度增长率在近年来有所下降,除了受到赴美签证政策变化的影响之外,来自其他国家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不断高涨的赴美留学费用也是重要原因。因此,许多美国高校开始寻找途径,将自己的教育“送”到国际学生面前,而不是坐等他们“上门求教”,到国外开办教育项目或机构成为美国高校的另一个选择。2011年至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中,与美国合作的项目或机构占总数的23.39%[1],可见我国已然成为美国高校境外办学的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市场。我们有必要对美国高校境外办学的相关政策和实践进行考察,从而根据其现状和动向调整我国中美合作办学的策略。

一、美国政府出台的

关于高校境外办学的政策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对各州高校的管理权主要集中在州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而联邦教育部对教育则发挥宏观和间接调控作用。因此,美国联邦教育部虽然也出台了一些教育国际化的政策,但涉及到美国高校境外办学的规定则非常少,这方面的事宜主要由各州政府负责管理。美国有50多州,每个州的教育管理体系不尽相同,因此,不同州在高校境外办学的规定上也有所差异。总的来说,美国高校境外办学方面的政策主要涉及批准程序、委托管理的要求、提供具有可比性的专业、避免不必要竞争等方面。

新泽西州的肯恩大学与中国的温州大学合办了温州肯恩大学,因此选取该州研究其政府关于境外办学的政策具有代表性。新泽西州对高校跨境办学的管理由高等教育部长负责。在该州,高校从事境外办学活动被视为高校实现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能够为那些不能在校本部接受教育的学生提供更多受教育机会。高校在境外办学,必须保证其提供的境外教育与其在校本部提供的教育和服务具有相同的质量,因此高校需要用与校本部同样的标准来评判境外教育。

对于要在境外提供教育项目或开办校区的高校,新泽西州高等教育部长要求其提交关于新项目或校区的报告,并要求其在办学前获得高等教育部长的批准。在获得批准前,高校需要向高等教育部长提交申请,说明其开办新项目或校区的原因,并对新项目或校区所提供的专业和课程进行描述。申请材料必须证明新项目或校区中所提供的专业和课程在质量上至少与校本部的相应专业和课程具有相同的水平;学校为保证新项目或校区的教育质量提供了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学校为新项目或校区进行了充分的资源投入,并且不能损害校本部的教育质量,不影响学校其他部门的正常工作。具体来说,申请材料还包括教室、实验室、计算机和图书馆合乎规格;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和咨询人员充足;教学人员有相应的资格证等。此外,新项目或校区由全职教学人员教授的课程的比例要与其校本部一致。

在收到高校所提交的新项目或校区批准申请之后,高等教育部的工作人员要将该申请的摘要发给新泽西州所有的高校,并请他们在30天内告知该新项目或校区开办后对其他高校有何影响。如果没有高校对申请提出异议,高等教育部的工作人员就会将申请直接发给高等教育部的决策部门进行决策。如果有高校提出异议,那么高等教育部的工作人员就会在60天内将所有材料发给新泽西州的高校校长委员会(Presidents’ Council),由其对相关材料进行评审并提出建议。

在新校区建立之后,如果高校想在这个新校区开设新专业,且这个新专业在校本部已经获得批准,则必须提前告知高等教育部长。如果高校想在这个新校区开设新专业,且这个新专业在校本部并未开设过,则必须将新专业的信息提交高校校长委员会审批。如果高校想要关闭一所新校区,则要在关闭之前通知高等教育部长。[2]

二、美国社会组织对国际教育的支持

美国的相关社会组织也对高校开展国际教育的事宜较为关注,其提供的支持也是多种多样的,具体如下。

(一)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

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CHEA)是美国一个全国性的高等教育质量认证组织,并负责对60家其他地区性或全国性的质量认证组织进行认证,其成员包括3000多家具有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可以说该组织在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领域具有权威性。该组织并非美国的官方机构,而是具有民间行业协会性质的,其最高决策机构是由高校校长、高校代表和公共部门相关人员等20人组成的理事会[3],能够充分代表美国高等教育界及公众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利益。

为了更好地处理有关国际教育事宜,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成立了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国际质量小组(The CHEA International Quality Group,CIQG),为高等院校、认证和质量保证组织,以及世界范围的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在国际背景下探讨质量保证方面的问题,以共同迎接挑战。具体来说,CIQG提供的服务包括帮助高等教育机构以及相关组织进一步提高其学术质量;增进人们对国际质量保证的理解;提供新的政策和研究方向等。[4]

就美国高校境外办学等事宜,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制定了《海外以非美国人为对象的国际教育项目良好实践原则》(Principles of Good Practice in Oversea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s for Non-U.S. Nationals),并被所有地区性认证委员会采纳,适用于所有正在或打算开办海外校区或海外教育项目的高等教育机构。《原则》的开发基于以下五点:第一,获得了认证的高等教育机构有责任对以其名义所做的任何事情负责;第二,获得了认证的高等教育机构有责任保证其国际教育实体不会因为质量问题而被投诉,或在质量上陷入不能被认证的状态;第三,认证委员会有权评审以非美国人为对象的海外国际教育项目,并且其采用的评价程序可以不同于为本土高校设计的程序;第四,认证委员会如果要求进行相关的评审和访问,获得认证的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承担相应费用;第五,除非例外的情况,《原则》主要是补充认证委员会所确定的标准和认证要求,而不是取代这些标准和要求。

具体来说,《原则》包括以下10部分内容[5]:

1.机构使命

高校的国际项目基于其所确定的使命和目标,反映该使命特殊的社会、宗教和伦理目标;高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和理事会理解其国际教育项目与高校使命和目标的关系。

2.授权

国际项目要获得高校内部所有相关机构的批准,包括理事会的批准;国际项目要获得所有外部相关机构的批准,包括校方的最高管理者、政府机构和认证委员会的批准。

3.教学项目

高校应具体说明其国际项目所能满足的教育需求;国际教育项目的内容应经过相关教师评审;国际教育项目应反映高校的教育重点,必要时可以包含通识教育的内容;高校教师要保证教育项目的内容和严格程度与所授予的学分和学位相称;在国际教育项目中任教的教师应有适当的学术资格和语言能力,其所拥有的文凭要通过高校的评审并满足相关认证组织的要求;在国际教育项目中,衡量学生学业成就的标准要与美国校本部的标准一致,美国校本部评估学生学业成就的方法要延伸到国际项目中去;国际教育项目在可能和适当的情况下要适应所在国的文化。

4.资源

高校要保证国际教育项目能够持续性地使用适当的物理设施和学习资源,包括教室、办公室、图书馆和实验室,在适宜的情况下应使用计算机设备;高校应证明其经济能力,使之在维持国际项目时不会减少对美国校本部的经济支持,国际项目的运营应整合进其日常预算和审计过程;高校需制定应急计划以展示其能力,必要时要对国际计划中的所有学生履行其义务;高校应提供财务信息的摘要,以描述其国际校区的整体收入和支出。

5.入学与记录

海外校区对国际学生的招生要求应与美国校本部对国际学生的招生要求相似,其中包括一定的语言能力;高校要控制国际项目中学生的招生和入学;所有在国际项目中入学的国际学生都被视为美国校本部的学生;国际项目中所有本科阶段的学分都要适用于美国校本部的学位课程;高校要保留国际项目中所获学分的官方记录;高校的官方成绩单要按照校区分类,或按课程分类,但要标出哪些学分是在海外项目中获得的。

6.学生

高校要保证其国际项目为学生发展提供支持性的环境,并且要与国际情境中的文化和习俗相适应;要让国际项目中的学生充分了解该项目能提供哪些服务;国际项目中的学生应获得学术咨询服务;要让国际学生充分了解美国校本部在学生安全方面对学生承担的责任。

7.控制和管理

国际项目要由美国校本部控制;负责国际项目教育质量的教师和行政人员要向美国校本部的常驻行政人员负责;高校要定期正式评审所有与国际项目有关的教职员工;高校要根据其目标定期评审其国际项目,并将评审结果整合到其日常规划过程中去。

8.伦理和公共信息

高校要根据其认证机构的要求提交关于其国际项目的完整财务账目,包括根据协议要拨给第三方的账目;保证所有关于国际项目的媒体报道都是真实、公正和准确的;主要的分类目录中要描述其国际项目;不得出卖或特许其名称或认证的使用权;保证所有关于学分转换的主张都符合现实情况;如果与国际项目相关的材料中提到了美国校本部的认证情况,关于校本部认证的角色和目的必须是公正和准确的。

9.合同协议

开办国际项目而签订的合同必须用英语和项目所在国的主要语言;合同必须明确指出,美国高校要根据该《原则》以及美国高校认证要求来控制该国际项目;高校要确认进入合同的外方机构的法律资格;合同必须明确写出高校国际教育项目的法定管辖权在于美国校本部;合同要写明项目终止的条件,包括适当保护在学学生的利益;所有的合同协议都要与认证委员会的《合同协议良好实践守则》(Good Practices in Contractual Arrangements)相一致。

10.远程教育

如果高校在其国际项目中利用远程教育,其做法要依据认证委员会的《远程教育良好实践守则》(Good Practices in Distance Education);远程教育的技术和内容要与学生所在国的教育文化相适应。

(二)美国教育理事会

美国教育理事会(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成立于1918年,是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行业协会性质的组织。该组织成员包括1800个已获认证且具有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高等教育领域的相关委员会、组织和公司等。其主要工作是倡导公共政策、开展教育研究以及实施高等教育领域的相关项目,在高等教育领导发展方面扮演着主要角色。[6]

该组织对美国高校在国际化方面的事宜也非常重视。如其下设的国际交流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Initiatives)在2008年对美国高校的国际化状况展开了调查分析,并了分析报告《绘制美国校园的国际化地图:2008版》(Mapp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U.S. Campuses: 2008 Edition),这是继2001年之后第二次对美国高校国际化的政策和实践方面的调查。调查显示,美国有10%的高校为非美国籍学生提供海外学位课程,这些课程中有40%在中国开设[7]。2012年,国际交流中心再次开展调查,并了调查报告《绘制美国校园的国际化地图:2012版》(Mapp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U.S. Campuses: 2012 Edition)。{查显示,2011-2012学年,美国拥有境外办学项目的高校比2006年增加了51%,且中国依然是这些境外办学项目分布最多的国家。虽然美国在境外举办的教育项目和机构有所增加,但总量偏少,尤其是海外校区[8]。为此,美国教育理事会会长莫利・科贝特(Molly Corbett)指出:“我们经常意识到,为在21世纪的竞争中取得胜利,美国劳动者必须为跨境工作做好准备……这次调查显示,虽然美国高校的国际化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但一些高等院校正在采取行动为学生提供机会,武装他们的头脑,使之能够在新的全球环境中取得成功。”[9]

(三)国际教育协会

国际教育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IIE)成立于1919年,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组织,同时是世界上最大和最资深的国际教育和培训组织之一,其主要工作是为其参与者、赞助者和捐赠者提供高质量的教育项目,具体包括管理奖学金、培训、交流和领导力项目;发起关于全球高等教育的研究和政策对话;保护世界范围的奖学金等。[10]

国际教育协会非常重视国际高等教育问题,并经常提供这方面的资源,使相关组织和人员获得信息。例如,2012年,国际教育协会在社交网络推特(Twitter)上做了改进和拓展,重点关注国际教育方面的新闻和话题,以满足自身及相关组织和人员的需要。国际教育协会在发展推特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有意义的资讯,并且将这些资讯汇编起来,了第一份关于国际高等教育的年度资讯列表,供相关人士阅读和参考。[11]

除了资讯之外,国际教育协会还经常组织与国际高等教育相关的会议。例如,2012年,国际教育协会举办了“国际教育协会网络全国电话会议”(IIE Network National Conference Calls),把世界各地的相关工作者聚在一起讨论关于国际高等教育的重要话题。该电话会议的主题是“美国高校扩大全球影响力的模式:战略和财务问题”(Models for Expanding U.S. Universities’ Global Presence: Strategic and Financial Issues)。有160多位美国高校的高级财务和行政领导者,以及主要的国际事务官员拨打了会议电话。会议由来自美国2所高校的4位杰出人士主持,这2所高校都积极参与国际性事务,并且是以新型模式参与全球活动的先驱。其中2位主持人来自纽约大学,纽约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开办了上海纽约大学,因此会议的内容也对纽约大学的境外办学问题有所涉及。

据纽约大学副校长马修・桑狄洛科(Matthew Santirocco)介绍,纽约大学的国际化进程是一首“两步曲”。第一步,纽约大学秉持“全球高校”理念,努力拓展其海外学习项目,开发更广阔的国际研究计划。第二步,纽约大学秉持“全球网络高校”理念,致力于建立完整的海外校区,校区之间彼此协调和联系,共同推进纽约大学整体计划的实现。届时,学生和教师可以自由地在多校区的高校系统中流动,其行政功能(如招生管理、财务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和学生服务等)高度整合和协调,使高校的不同校区能够资源互补,共同进步。[12]

美国许多高校在境外办学方面抱乐观态度,如纽约州立大学的教育学教授杰森・E・莱恩(Jason E. Lane)等人指出:“全世界大概有200多所跨境高校,相对而言,这种形式的高等教育机构在整个高等教育领域为数甚少,但这些高校之所以如此吸引人是因为它们得到了许多媒体的关注,并在人们的印象中成为高校国际化的主导形式。因此,当高校进行定位,或制定国际化战略时,人们越来越关注跨境高校,因为无论高校是否进行跨境教育,它都是一种广为人知的办学形式。”具体来说,美国高校向海外拓展的原因很多,包括“提高其国际声誉、增强其对新学生和资源的吸引力,以及增进其学生和教师的国际经验”。

美国高校中对于境外办学除了有支持之声,亦有反对之声,尤其是对于开办海外校区这一举动,人们的态度更加复杂。例如,美国杜克大学在中国的昆山与武汉大学合办了昆山杜克大学。在计划开始运行之后,校内的教师治理委员会就提出了反对意见,尽管该计划最终通过了教师委员会的审批,但这反映出美国高校内部在国际化方面的意见并不一致。部分美国高校认为,至少在现阶段不宜去海外开办新校区,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从财务因素,到学术自由问题,再到教师缺乏足够兴趣等。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大卫・香博(David Shambaugh)教授说:“就与中国的合作办学事宜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建立新校区是否能够成功。虽然中国已经有了昆山杜克大学和上海纽约大学,但我还是建议有办学意向的高校再等5年,看看这两所大学做得怎么样。”该校的另一位教师格斯里(Guthrie)指出,鉴于学术自由等问题,美国高校在中国开办新校区时必须要保证有独立的学位授予权,这样才能完全控制学校的课程。他还补充说,要在中国开办新校区就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成建制的校区,这样才能在中国社会站住脚,赢得政府和社会精英的尊敬。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没有在中国开办海外校区,但是从2009年开始组建了一个由8个全球中心组成的网络。该校负责国际事务的副校长撒万・M・马斯里(Safwan M. Masri)指出:“最后我们之所以采用了建立全球中心的方式,而没有选择建立海外校区的方式,也许是因为建立海外校区与学习无关,而主要是传授知识。开办海外校区就像做空降兵,在国外的土地上,你要专门为那个校区招聘教师,由那些教师在那里教学、传授知识,而美国校本部就可以置身事外了。总的来说,建立跨境高校与美国校本部教师的科研无关,自己的学生也未必能够到那里去学习。”[13]

四、对中美合作办学的启示

第一,美国政府关于高校境外办学的政策具有地区差异,这就要求我国在与美国合作办学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就高校境外办学事宜来说,美国的领导和管理权主要在各州政府,而不在联邦政府,各州的相关政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例如,有的州对高校境外办学活动做出了一定的政策规范,而有的州认为这是高校自己的事情而不过多干涉。为此,我国在与美国各高校进行合作办学时应仔细考察其所在州的相关政策,从而顺利推动办学活动向前发展。

第二,美国关于高校境外办学的质量认证强调美方控制,这就要求我国高校在合作办学时把握好教育问题。在美,负责高校境外办学质量保证的外部机构是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该委员会虽然只是一个社会组织,但在美国高等教育界具有较高权威性,各高校在境外办学时都会遵照其出台的《海外以非美国人为对象的国际教育项目良好实践原则》。该原则在相关规定中强调了美国高校对其境外办学项目的控制,如在第六条“控制与管理”中强调“国际项目要由美国校本部控制”;第九条“合同协议”中强调“合同必须明确写出高校国际教育项目的法定管辖权在于美国校本部”。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高校对中美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的控制程度就会成为一个有待商榷的问题,中方办学者在与美方办学者进行协商时虽然应该认可美方在保证教育质量时的积极态度,但对于涉及我国教育,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还是应该抓牢抓紧。

第三,美国高等教育界对于海外校区的办学形式存在争议,这就要求我国的中美合作办学机构进一步提升自身在国际化中的地位。中美合作办学机构在美国高校界的眼中属于“海外校区”,这种海外校区,尤其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海外校区,跟一般的合作办学项目相比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召力。然而,有一些美国高校界人士对于这种海外校区在美国高校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提出了质疑,有人认为它为美国校本部带来了财政压力,有人认为它并没有推动校本部的学术发展。虽然这些质疑都是站在美国人的角度提出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国中美合作办学机构在运行中的问题。例如,只是片面强调美国教育资源的输入,忽略中方合作高校的学术贡献;对这类机构的经济、政策方面的支持有不足之处等。为此,中美合作办学机构应该在引入美国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寻求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加强与其美方合作者的交流与学术对话,同时要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在政策和资源上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和价值,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标杆。

参考文献:

[1]李阳,陈丽梅. 中外合作办学外方合作者国别(地区)分布特点及发展趋势[J].山东高等教育,2015(9):15.

[2]New Jersey Commission on Higher Education. NEW JERSEY ADMINISTRATIVE CODE TITLE 9A-HIGHER EDUCATION[R/OL].3/2015-03-24.

[6]Wikipedia.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EB/OL].http:///wiki/American_Council_on_Education,2015-03-26.

[7]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Mapp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U.S. Campuses: 2008 Edition [EB/OL]. http://www.acenet.edu/news-room/Phttp://www.nj.gov/highereducation/documents/pdf/Licensure/LicensureRules.pdf,2015-03-17.

[3]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Accreditation Serving the Public Interest[EB/OL]. http:///pdf/chea-at-a-glance_2012.pdf,2012-06-29.

[4]CIQG.The CHEA International Quality Group [EB/OL].http:///,2015-03-24.

[5]CIQG. Principles of Good Practice in Oversea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s for Non-U.S. Nationals[R/OL].http://www.ndsu.edu/fileadmin/accreditation/assessment/resources/HLC_International_Education_Programs_1997.pdf,1997-02-0ages/Mapping-Internationalization-on-U-S--Campuses-2008-Edition.aspx,2008-01-30.

[8]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Mapp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U.S. Campuses: 2012 Edition[R/OL].https://www.acenet.edu/news-room/Documents/Mapping-Internationalizationon-US-Campuses-2012-full.pdf,2012-06-29.

[9]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Campuses Report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Accelerating, but Progress Is Mixed[EB/OL]. http://www.acenet.edu/news-room/Pages/Campuses-Report-Internationalization-Is-Accelerating,-but-Progress-Is-Mixed.aspx,2015-03-26.

[10]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bout Us[EB/OL].http:///Who-We-Are/Mission-and-Values,2015-04-01.

[11]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ess Release[EB/OL]. http:///Who-We-Are/News-and-Events/Press-Center/Press-Releases/2012/2012-12-12-IIE-2012-Top-Twitter-Picks-International-Higher-Education,2015-04-01.

[12]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Of FROs and WOFEs: Models for Expanding U.S. Universities’Global Presence[EB/OL]. http:///Blog/2012/September/Models-for-Expanding-US-Universities-Global-Presence,2015-04-01.

[13]Elizabeth Redden. Bucking the Branch Campus[EB/OL]. https:///news/2014/03/12/amid-branch-campus-building-boom-some-universities-reject-model,2015-04-03.

上一篇:试论中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合作对科研的推动作用 下一篇:吴天明吴妍妍:海归父女同吹一“唢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