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时间:2022-10-30 01:32:55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语文新课标中提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言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他的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而对刚进入小学学习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语文素养达到的程度很低或者几乎为零,因为他们在幼儿园里所接受的只是一些简单的语言训练,简单的口头表达,没有相应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那么,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和习惯呢?

一、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课堂地位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往往是一堂课上的主宰者,用一根教鞭引导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步调进行学习。而今的素质教育则提出了相反的要求,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能是主导作用。教师不能用“灌鸭式”的教学来禁锢学生的思维,而应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时间,多给学生启发,让学生能有思维发散的空间,能有自主学习的时间,能有交流讨论的机会,因此,作为教师,就要把握好自己的课堂地位,不可喧宾夺主。

二、课堂上,多给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

学生的思维就像万花筒,一旦打开,就会呈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并且小学生的思想比较简单、清纯,往往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尽管有的想法很幼稚,有的想法不切实际,但并不妨碍他们那天马行空的想象。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多“飞”一会儿。

比如在学习《画》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人走近了听,还是听不到流水的声音呢?为什么春天开的花,在春天过去了后还没有谢?为什么人走到鸟的跟前,小鸟却一点也不害怕不飞走呢?让学生思考了这些问题后,学生就会知道,因为这些景色都是画上所描绘的,是静态的,因此才会出现这些与平常不一样的情况的。

又如在讲《乌鸦喝水》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想想,除了文中这种方法可以让乌鸦喝到水外,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呢?相信学生通过思维的发散后,一定还会想出其它的好办法的。

三、课堂上,让学生尽可能地读

读,即阅读,可以是默读、朗读、诵读,也可以是粗读、细读。阅读是一种内潜性的观念活动。教师在组织教学习任何一篇课文时,都会要求学生要读通、读顺、读懂,要理解字词句的意思,还要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会让学生先粗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下,然后还会要求学生细读课文,进一度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除了口中在读外,头脑也会相应地进行思考,这对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培养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如在读生字、词语时,教师往往会先让个别学生来读,若发现有读错的地方,就会自己纠正或是叫学生帮忙纠正,然后再让全体学生一起来读。除了在组织教学时要用到读,现在读字词、读课文也成为了学生家庭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见,让学生尽可能地读是很有必要的。

四、课堂上,多给学生交流的机会

学生经过思考后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就要通过发言交流。发言是我们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多让学生发言、交流、讨论。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还应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要给学生创设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发言的方式有很多,有举手发言、上台发言、小组发言等,通过发言交流既可以锻炼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作为一个忠实的听众、友好的朋友,与学生一起交流、讨论,更要注意自己的主导作用,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交流讨论中来,对发言很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对发言不好的学生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只有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才能更好地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的,教师就应该授学生以“渔”,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多读、多交流,慢慢地掌握学习的方法,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有效率,也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全面发展。

上一篇:礼貌语用原则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下一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