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体育课应如何上

时间:2022-10-30 12:48:31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课应如何上

【摘 要】体育锻炼是促进健康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体育锻炼能缓解学习压力,调节紧张的学习节奏,提高学习效率,是走向全面发展过程的必由之路。经过几次的教育改革之后,特别是新课程标准改革,它彻底改变了以往的传统式课堂教学,在新课标的教学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主题。

【关键词】体育;课改;新的教育理念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只是关注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课程改革后,其目标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确定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型教育方式。在体育教学的改革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体育课堂的教学。

1. 以学生为中心,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传统式的教学中,教师始终是一种“传受”的“机械者”,只是强调教师的教,学生的接受,往往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点。然而在现代体育教学中我们多数运用“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更有利于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学习,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认识新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中我们教师的角色要配得恰当,对学生要和谐可亲,课堂中多表扬,少批评,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鼓励,想方设法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为学生营造一个最佳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教学,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完满的效果。

2. 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订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

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 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

3. 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只是指导者、合作者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在观念上我们要改变以往传统式的教学方式,由原来教师的“讲堂”变为现在的学生自主活动的“学堂”;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填鸭式”、“注入式”教学结构改变为现在的开放式教学结构。改革后的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在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通过努力自己发现知识,并学习知识。在适当的情况下,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我们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点拔,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最后获得成功。老师在此时只能当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思维培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以学生健康为本,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技能、规则以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式、手段等,包括教法。教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讲解、示范等作用,学法起着主体、目标、自练、互动、内化等作用。这两者是有机相联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有相应的学法。我们体育教学所有的一切方法手段都要“以健康第一”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核心,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场地为阵地,以教材为内容,突出教师的作用。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明确。因此在教学方法运用上,大多采用讲授法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课程改革后的教学课堂中,我们提倡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问是开路先锋,是深耕之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引导他们乐于设问,敢于提问。要支持学生大胆异想,哪怕是异想一点点,只要有创新意义的,我们都要给予肯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勤于动脑筋,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如果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问题,教师应从多角度的方向去引导学生融入思考,最终找到答案,解决问题。

5. 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建立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冲破单一机械的思维模式,跳出常规的思维圈子,大胆创新寻找可行的解题途径,体现学生的创新科学精神。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要大力开发体育教育资源,使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从而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课堂教学。现代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领域,体育课中出现的是群体练习、团队协作练习、学生互动练习、师生互动练习、个体自主练习等,都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断转变角色,改变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参与体育实践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体育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使学生自己真正成为体育教学的主体。只有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主体”教学关系,才能把体育教学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也只有这样灵活、多样的体育教学才能培养出创造型的人才。 综上所述,我们要彻底地改变以往的传统式教学观念,把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才能适应时代的教育,才能把学生引导到主体的位置,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收稿日期:2013-04-18

上一篇:浅谈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教育性和艺术性 下一篇:“三步法”提高政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