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教育性和艺术性

时间:2022-08-31 06:12:03

浅谈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教育性和艺术性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学校的管理者、教师都应把精力放在搞好课堂教学上。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也是衡量一个教师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

1. 坚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

所谓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都必须是科学的,而不是谬误的。它包括对课堂教学认识的科学性;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必须是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的科学性和选择、运用教学方法的科学性等方面。

(1)对课堂教学认识的科学性。①搞好认识活动。要对课堂教学过程有正确的认识。首先,课堂教学过程,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培养人的工作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客观世界并获得全面发展的学习过程;其次,从教与学统一的整体来看,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是以认知任务为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和教学观。②搞好意向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知识和技能,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生的认知活动;另一类是围绕着认知活动展开的激发认知活动的意向活动,即学生对待学习活动的意志倾向。意向活动虽不是认知活动本身,但它是认知活动的动力,它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激发、调节、维持和导向作用。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组织学生的认知活动,还必须认真组织好意向活动,创设情景,创设环境,创设气氛,千方百计地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③搞好评价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对学习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只有不断地进行评价,学生才能获得学习的动力。评价要注意及时性,要更好地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作用。评价还要注意教育性和保护积极性,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批评、指正要注意分寸,切不可简单粗暴。

(2)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必须是科学的。在课堂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必须是正确的科学的,不允许有任何错误。这里包括教师对教材的解释,特别是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分析必须是科学的;对概念的表述要准确,对原理的论证要严密确切;对事实材料的引用要可靠,举例,打比方,画示意图等都要注意科学性。

(3)课堂教学结构应具有科学性。所谓课堂教学结构是一节课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就是通常说的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课堂教学结构主要由课的类型决定,不同类型的课具有不同的结构。在中小学,教师用得最多的课型是综合课,其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教学结构一般由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练习五个环节组成。

(4)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必须具有科学性。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手段,是解决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问题。衡量、评价一种教学方法好坏与否,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其标准:一是看是否有利于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形成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二是看是否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三是看是否有利于学生求异思维、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四是看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目前,常用的基本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实验法、谈话法、演示法(又称直观法)、参观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等。

2. 坚持课堂教学的教育性

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都具有教育性,这是一条客观规律。这是因为,一方面任何教材都是依据一定的思想观点编写的;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人格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总是按照一定阶级的思想观点、情感意志来教育学生,这一切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那么,在课堂上如何体现教学的教育性呢?

(1)要根据各学科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例如,语文课就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工具课,本身含有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数、理、化等理科知识本身就含有唯物论、辩证法和无神论的思想,对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各门学科渗透教育有各自的内容和特点,但都应注意结合本身的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过程统一进行,不可牵强附会地另加一套空洞说教。另外,渗透思想教育还注意适度,一堂课渗透的知识点不宜过多。

(2)要通过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通过教师自身形象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这里特别强调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素养,处处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力量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

3. 坚持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所谓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是指教师遵循课堂教学的特有规律,科学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综合性、创造性的教学技能、技巧。

本文侧重谈谈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性问题。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最主要手段。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在于评议具有吸引力,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要想让学生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和讲授的内容,教师语言一定要流畅、准确、生动,这是课堂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2)作为教育学生、传授知识的课堂语言,一定要充满真情,应当是声发于情,意寓于情,理融于情。只有倾注了真情实感的课堂语言才能吸引学生,才能拔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心灵的共鸣,使之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3)要运用生动形象化的语言来讲授知识,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感性的形象思维活动来掌握抽象的理性知识。教师课堂语言的生动形象化是教学艺术的体现。它包括形象的比喻、鲜明生动的对比,引人入胜的描述,有趣的故事、事例等。

(4)课堂教学语言还要风趣、幽默、灵活、机智才对学生更有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有趣,精神振奋,而且能创造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教育性和艺术性,三者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教学的科学性是根本,是基础;教学的艺术性能使教学的科学性、教育性得到充分地发挥,也能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而违反科学性的教学是误人子弟的,没有教育性的教学是不存在的,也就无艺术性可言。

教师只有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教育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只有认真坚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教育性和艺术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使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更加畅通!

收稿日期:2013-04-17

上一篇:浅谈高中化学学案教学 下一篇:新课改下高中体育课应如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