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京\津\沪\渝四直辖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2-10-30 10:46:17

我国京\津\沪\渝四直辖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比较研究

【摘要】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命题之一。生活质量的高低虽是人们的主观感受,但更是可以通过选取指标来进行量化比较分析的。选取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直辖市为样本,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四市居民生活质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排名,并对进一步提高四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生活质量;主成分分析法;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2-014-02

一、引言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又被称为生存质量或生命质量。是一个全面评价生活优劣的概念,它综合反映了人们满足其生存以及发展需要的多方面的情况和特征,也能反映出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

生活质量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经济学家J.K.加尔布雷思所著的《富裕社会》(1958)一书中。该书主要揭示美国居民较高的生活水平与满足社会的、精神的需求方面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现象。他在1960年发表的美国《总统委员会国民计划报告》和R.R.鲍尔主编的《社会指标》文集中正式提出生活质量这个专门术语。此后,生活质量逐渐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60~70年代,美国学者对生活质量的测定方法及指标体系做了大量研究。70年代以后,生活质量研究相继在加拿大、西欧和东欧以及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展开。80年代初,中国开始结合国情对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及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但是,由于居民生活质量是居民对自身发展、对物质和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以及为保证这种需求得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外部”因素的认知程度和综合评价,因此,居民对社会发展提高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认知程度是居民的主观感受和认识。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选取北京、天津、上海、重庆这四个直辖市进行研究,虽然同为直辖市,但四个城市的城市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习惯等均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对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由于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居民对社会发展提高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认知程度,因此,评价居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该基于现阶段社会发展的特点,并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三、数据收集与处理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统计年鉴2009》。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率是用参加保险的职工数除以就业人员数得到。具体数据见附表1。

本文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27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以便用较少的几个综合指标代替原来的变量指标,并且这些较少的综合指标要能充分反应总体信息,具体步骤如下:

1.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2.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居民生活评价指标相关矩阵的特征值。运行SPSS对数据再进行处理,根据特征根大于1,累积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进而提取了三个主成分f1、f2、f3, 一并得到初始因子载荷矩阵。

3. 由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可知,m=3,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100%。由因子载荷矩阵可知,第一主成分只和X15即各地区城市人口密度指标和X24失业率指标相关性较小,和其余25个指标都显示出很强的相关性,尤其是经济指标。所以讲第一主成分命名为综合经济指标。第二主成分则只与X24失业率指标显示出很强的相关关系,命名为就业情况指标即可。第三主成分和X13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和X1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相关性较强,这两个方面与居民生活公共空间环境密切相关,则命名为公共空间指标。

4. 将得到的特征向量与标准化后的数据(表1)相乘,计算出四城市主成分值,见表1.

5. 以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主成分综合得分模型,进而计算得四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综合主成分值,根据由高到底进行排名。见表2。

从结果可以看出,四直辖市居民生活质量排名由高到低依次是上海、北京、天津和重庆。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从提取的三个主成分来看,第一主成分即综合经济指标对于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最大,我们不难看出,要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和发展科教文卫事业。

首先,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和生存坏境。从分析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四个直辖市中,生活质量最高的是上海,而上海的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四个城市中都是最高的。而重庆市的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远低于其它三个直辖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地区经济从而提高居民收入。

其次,在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要注意拉动消费,刺激居民的消费能力。分析结果显示,生活质量排名最高的上海,其居民的消费能力也最强,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在地区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要提高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对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第一主成分为综合经济指标,也就是说,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不只与其收入和消费有关,而是和生活环境、地区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密切相关。第三主成分公共空间指标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正相关性明显,与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负相关性明显。所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人民生活环境。而道路建设和城市绿地建设同为基础社会建设,其对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四直辖市现阶段的作用却大相径庭。作为我国四个直辖市,众多的人口给交通带来了很到的压力,各地以牺牲城市绿地为代价大力修建城市道路。然而这种行为带来了居民生活质量的下降。所以以上海、北京为代表的四直辖市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来缓解交通压力,并积极进行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从而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上一篇:浅析韩国的阿里郎 下一篇:论我国企业在保护就业中性别平等权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