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养计划的目标思考

时间:2022-10-30 10:39:36

教师培养计划的目标思考

摘 要:本文基于对卓越及卓越教育的

>> 关于“卓越教师计划”实施的思考 哈佛的未来教师培养计划 对初中体育教师课程目标意识培养的思考 对职业高中体育教师课程目标意识培养的思考 中学骨干教师培养工作的目标与定位 目标?成长――浅谈小学新教师的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的重要性 卓越工程师计划企业培养过程的思考 关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 小学教师培养的再思考 钢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思考 教师校本培养的几点思考 对新型教师培养模式的思考 关于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思考 “卓越教师”培养:目标、课程与模式 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评析 “卓越教师计划”与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目标 基于“卓越计划”的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卓越工程师计划背景下青年教师工程素质的培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教师素质要求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教师培养计划的目标思考 教师培养计划的目标思考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刘建清 胡中波 周义")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基于对卓越及卓越教育的分析,在厘清卓越教师内涵的基础上,对教育部启动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卓越教师培养目标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卓越;卓越教育;卓越教师;培养目标

为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教育部在工程、医学、法律、农林、教师培养等领域启动了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本文基于对卓越及卓越教育的分析,在厘清卓越教师概念的基础上,对教育部启动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分析。 一、卓越及卓越教育的基本内涵

美国学者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你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对概念内涵的把握决定着行动的方向,影响着计划的实施效果。弄清卓越教师培养的概念内涵和目标有必要对卓越及卓越教育和卓越教师的内涵进行辨析。

1. 何为卓越?

考察卓越一词,在古希腊,是与德性(virtue)紧密相关的。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表征各种各样的卓越不是庸常的德性,也不仅仅是道德的德性,而是多种多样的德性。在一般的语境中,它意味人所能有的所有方面的优点,包括道德、心智、肉体、实践等等方面”[1],是全面优秀的综合体。一般理解,卓越的定义包含了两个要点:其一,卓越是表现得优秀;其二,判断卓越的标准在于事物本身[2]。在英文中,表征卓越的单词则有excellence,Outstanding,Preeminent等。美国的著名成功学大师博恩・崔西对卓越有一个经典的定义:“不断地为自己确定越来越高的目标,然后尽一切可能达到这些目标,你就会成为一个卓越的人”。我国汉语词典则对卓越的解释是指杰出、超出一般,也就是“出色、非常好”的意思。

2. 卓越教育的概念内涵

将卓越模式应用于教育组织,以持续地改善其教育的品质和能力,追求卓越的组织绩效称之为卓越教育或卓越教育模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0年召开的“世界教育论坛”上提出了“全民教育行动框架”,要求“所有的学习者都有权接受卓越的基础教育”。

卓越模式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比较早的是在美国。美国在卓越绩效教育标准中,明确了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模式框架、具体要求和评估指南,用以检验教育组织是否实现卓越教育。此后,高校利用这些标准开展自我评估,力图认清现状、发现长处、找出不足,从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卓越教育引入中国后,被认为是促进学生卓越发展的教育,有人认为教育唯有实现每个学生在其已有基础上的最充分的发展才能实现其本真的使命。每个学生实现在其原有基础上的最充分发展,才能称其为卓越发展。

3.卓越及卓越教育的实质

考察卓越及卓越教育的概念内涵,着眼于学生卓越发展的教育是卓越教育,其宗旨就是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并在教育中实现自己最大限度的发展。这里实质强调的是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与可能。其中不仅包括了传统意义上的“优秀学生”,更包括了“一般学生”(包括人们所说的“后进生”都有这种可能和机会)[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民教育行动框架”,也是要求“所有的学习者都有权接受卓越的基础教育”,而不是卓尔不群的“少数精英”[4]。美国、欧洲等国开展的卓越教育,基本是以结果为导向,这些结果既包括教育的最终结果即学生学习的结果、以学生和相关方为中心的结果,也包括运营的结果即财政和市场结果、关注教职工的结果、组织的有效性结果,以及领导作用和社会责任的结果。卓越教育要求高校关注这些关键的绩效结果,并且要求这些结果能够平衡主要相关方的要求和高校的长短期目标,也就是看是否有利于实现学生价值增值和保持高校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里的卓越是一个普遍性的要求,取决于兼顾并满足所有相关受益者的需要(受益者包括员工、学生、供应商、社会以及学校的投资人)。 二、卓越教师的基本内涵

观察教育部近年启动的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工程师、医生、法律、农林几个领域的计划名称是卓越教育培养计划或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而在教师教育领域启动的是“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教育”二字没有出现。

去掉了“教育”二字,立意何在?查询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12卷本,上海教育出版社),其中把“培养”解释为“教育者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形成其思想品德、健全体魄的过程。其内涵和教育基本相同”。照此理解,前四个卓越计划中的“教育”二字显得多余。几个计划在实际含义上是一致的。我们认为,不论卓越计划如何命名,几个卓越计划都应该是卓越的高等教育,必然追求的是卓越教育。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教师是卓越教师呢?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拥有完善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其中在内容上,卓越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专业标准的最高水平,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最多、最高、最全面,也最能体现终身学习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等先进教育理念。美国全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NBPTS)在制定卓越教师具体标准前,首先确定了五项基本原则:一是卓越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及其整个人的发展尽职尽责;二是卓越教师要精通所教学科专业知识,并深谙教学法,懂得如何教授给学生;三是卓越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管理学生的学习;四是卓越教师要有反思意识,善于从实践中汲取真知;五是卓越教师要使自己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是教学整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遵守五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NBPTS针对不同课程和教学对象制定了相应的卓越教师标准。所有的标准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更新与升级。英国则在制订卓越教师标准时规定卓越教师应同时满足核心标准、骨干标准、优秀标准和高级标准。因此,只有个别教师能够成为卓越教师[5]。

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卓越教师的标准,人们对“卓越教师”的理解是相对宏观、宽泛的概念。我国国内学者对卓越教师的理解通常有三种。一是持有“卓越”就是超凡脱俗、非常优秀观点的学者,通常把卓越教师理解为优秀突出、超出寻常的教师,其理想规格是“专业精神朴实高尚”、“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专业能力卓著出色”[6]。二是认为卓越就是对一个个更高目标的追求,就是不断地自我超越,认为卓越人才(当然包含卓越教师)是内在精神和外在事业都卓越的人才,他们具有卓越追求和卓越能力两个基本特征。所谓卓越追求,是指人的道德、价值和内心世界的取向和标准,由荣誉感和人生境界两个层次构成。所谓卓越能力,是指人的知识、才华和成就事业的能力和基础,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两个层次构成。三是多数人认为优秀是在和别人相比较中产生的,在做同一项工作时,卓越的人做得比普通的人工作效率高出很多、工作效果明显好;而卓越,是一种对自己或者对别人的超越。基于“卓越”在中文语境中与“优秀”含义基本相同,也有一定的区别,可以把卓越教师理解为那种不断追求优秀、在内心之中去追求美好教育的教师,即内心怀有崇高教育理想,并不断地付诸行动的教师。他们具有包容进取的师德、坚定的从教信念和从容淡定的教师气质、广博的知识素养和深厚的文化涵养、过硬的教育实践能力。

比较国内外多数学者的不同观点,我们认为卓越教师是具备两个特征的教师。一是个体具有卓越能力和素养,与一般的教师相比,卓越教师显得特别优秀突出、各方面都比他人高出一筹;二是具有很强的自身超越意识。 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

那么,教育部启动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究竟是培养卓越教师的计划呢?还是卓越的教师培养计划呢?

1.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

分析有关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研究论文和申报教育部各类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材料可以发现,很多学校把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卓越教师”或“具有卓越教师潜质的人才”上,所选择培养的对象是少数优秀师范生,希望通过对他们实行卓越的精英教育使其将来能够成为卓越教师。这应该说是计划的应有之义,但是,不能诠释教师培养计划的全部培养目标。

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目标是“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需求导向、分类指导、协同创新、深度融合的基本原则,针对教师培养的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深化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协同培养新机制,培养一大批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启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答记者问中指出: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旨在推动举办教师教育院校深化教师培养机制、课程、教学、师资、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努力培养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明确提出了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强化招生就业环节,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整合优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等四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具有坚持问题导向、反映基层创新、加强分类指导和把握国际趋势等四个突出特点,拟解决我国教师培养中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各试点高校要从创新协同培养机制、建立模块化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突出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从文件中可以看出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教师工作司负责人明确说明是为了努力培养“好教师”。

结合以上对“卓越教师”的概念内涵分析,“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和“好教师”都不能等同于以上提到的“卓越教师”,显然,从文件中的明确规定和领导的有关解读中,都不能说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是在仅仅培养“卓越教师”上,至少从文件的理解和领导的阐释中对计划目标的定位要求比较而言更加宽泛,准确的说法还是应回归文件的提法:“培养一大批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重点在高素质、专业化,数量是一大批。

2. 已立项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分析

分析教育部办公厅2014年公布的25个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的改革和建设方案可以发现,在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协同培养机制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和保障措施制定、改革成效的预期方面都有各自的特色。

25个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中有13个项目在培养目标的描述中有培养“卓越教师”或“具有卓越教师潜质的毕业生”的字样。

各个项目确定的试验范围也就是卓越计划所选择的培养对象差异更大,可分为“点、段、线、面、体”四个类型。“点”是选择一个师范专业的少数优秀学生进入计划进行培养,“段”是选择几个师范专业的部分优秀学生进入计划,“线”是从全校所有师范专业中选择一批优秀学生进入计划,“面”是把一个师范专业所有学生进入卓越计划进行试验,“体”是全校所有师范生纳入卓越计划的培养对象,对学校教师教育培养体系进行总体改革。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线”包含“段”,“段”包含着“点”;“面”有的含“点”有的不含“点”;“体”包含中“面”,且通常含“线”或“段”。根据我们的统计,“点”类项目有2个,“段”类项目有3个,“线”类项目有5个,“面”类项目有3个,“体”类项目12个。从人才培养目标上看,进行整体改革的项目对所有毕业生的要求与进行“点”类的改革项目要求基本一致。但是,一般在同一个学校如“未来教育家班”的“点”类规格要求上要比总体规格要求高很多。

我们认为,不论哪种类型,只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的要求,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大胆突破,找出解决我国教师培养所存在深层次问题、弥补其薄弱环节的有效措施,带动我国教师教育整体改革创新,就一定能在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上积累和形成经验,带动我国教师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当然,在这些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也必然担负着培养卓越教师的任务。然而,根据理解,能够成为卓越教师的只是学生中的少数。在我国,教师培养分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两个部分。职前教育通常采取的是共时性培养制度,即是将专业教育和师范教育同时进行。职后教育,教师的成长发展又分规范化的初级阶段、个性化的中级阶段、核心化的高级阶段等,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培训模式。可以说教师培养和专业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漫长历程[7]。卓越教师的形成更是一个教师不断超越低层次需要,走向高层次需要的艰苦卓绝、连续动态过程。尽管我们寄希望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培养的学生能够具备追求卓越的精神和态度,其中的少数优秀毕业生也能够成长发展为卓越教师,但是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卓越教师”上显然是不准确的,还是应该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将其定位在“培养一大批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上。在这个意义上说,目前已经立项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的实施方案还有进一步随之调整的必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卓越教师”是一个绝对的概念。我们国家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卓越教师标准。但是,“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应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应是致力于每一个师范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卓越教育计划。一个方面,要使学生成人、成才、成师,成为业师、经师和人师;另一方面,要让每个学生拥有崇高追求的目标,具备追求卓越的品质,养成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习性。从而,努力“让平常者不平庸”、“使优秀者趋卓越”。总之,我们所实施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应理解为旨在培养一大批具有追求卓越品质的“卓越的教师培养计划”,而不能理解为仅仅是培养少数精英人才的“卓越教师的培养计划”。据此,我们可以说,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实质含义应是卓越的教师培养计划,是实施的几个卓越计划之一,当然,培养卓越教师是其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 何怀宏. 比天空更广阔的[M]. 上海:三联书店,2003:105.

[2] 章乐. 人之卓越的丧失与制造平庸的教育[J]. 教育发展研究,2012(21).

[3] 王占宝. 论卓越教育的可能与策略[J]. 学术界 (双月刊),2007(2).

[4] 赵玉成,钟启泉. 回到常识才能谈点基础教育[J]. 上海教育,2014(4).

[5] 王颖华. 卓越教师专业标准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

[6] 金业文.“卓越教师”培养:目标、课程与模式[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6).

[7] 刘建清. 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 教师教育论坛,2013(7).

上一篇:中美高校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艺术与科技专业项目课程设置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