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数学创新教学探究

时间:2022-10-30 10:13:40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创新教学探究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方案给我们指明了未来数学教育的方向,它明确了数学教育要面向未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不仅是国家和人民的要求,而且是每一个一线教师内心的渴望和行动的目标。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数学教师该做些什么,又该怎么做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认为需要重新认识以下几个似乎已有答案的问题,从原有的方法和技巧中寻找创新的突破口。

第一,教学的成果是什么?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脑海中的公式、定理、解题方法呢,还是学生的能力、意识、情感体验呢?我觉得这些答案是,但也不全是。当学生走出校门,忘记大部分教师教的知识后所剩下的东西才能最终反映教师的教学成果。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难道教师的角色就只能是编剧、导演,难道教师是真理的化身、英明的先知?我认为,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相反,课堂应该是学生的,教师只能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第三,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着重思考什么呢?一些教师的做法是:把自己知道的、最精彩的、最与众不同的教给学生,更有个别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避重就轻,专挑自己擅长的讲解,完全不顾考试大纲的要求。其实我们应该思考一下,怎样以最少的时间引发学生最多的思考?基于以上述问题,下面我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

一、注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拥有对数学的兴趣,学生就会有一种力图接近、探究、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从数学素材中选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通过讲解“象棋发明者让印度国王向棋盘上放麦粒”的故事,引起学生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兴趣;通过讲解将一张薄纸对折若干次后,“可从地球到达月球”,引起学生学习指数函数的兴趣;通过讲解中国电脑福利彩票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概率的兴趣等。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形成创新意识。

二、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内容具有基础性和可迁移性的特点,不妨指导学生独立研究学习,让学生自己探索得出结论。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探索得出的知识和结论,远远比老师直接教的要记得牢得多。

如:我在“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教学设计中,考虑到用几何法作函数图像的局限性及描点分析函数性质作图应用的广泛性,因此微调教材内容(几何法改为描点法)作出了新的教学设计,并由学生独立探索。这样放手让学生实践,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讲究解题技巧,让学生在做题中培养创新精神

1.鼓励一题多解

在解题过程中,不追求学生的思路跟教材一致,也不需要学生跟教师的思路一致,使学生思维活跃,课堂高潮迭起。

2.要求常见问题新解

学生的思路有时候是出人意料的,教师一定要进行合理引导。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突破常规、另辟蹊径,这也是创新的一种形式。在解答一些基本问题、常规问题时,要鼓励学生找一找、看一看还有没有新的解决方法。

四、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相互解疑中培养创新意识

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候,我常常给出几种正确的解法,然后让学生来比较、评价哪一种解法更好。从而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给他们展现创新能力的机会,引导他们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和选择。

五、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使学生自由地思维和表达,让他们心理上感到安全,在“心理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思维创新的训练。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标新立异,在“心理自由”的前提下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三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创新的氛围。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才能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心情舒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六、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创新意识

数学学习为不同学习水平、爱好、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展示能力的空间。高速行驶的货车为什么后面总是拖着铁链?筷子在水中为什么看起来是弯的?夏天的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出亮光?这些问题都可让学生思考。这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看似平凡单调的数学教学中,也有探索、创新带来的神奇、感动、力量和美,常常需要师生用心去感受和领悟,用智慧去揭示,用毅力去承载。

上一篇:浅论数学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