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后进生之成功教育途径

时间:2022-10-30 09:15:57

历史后进生之成功教育途径

实施“成功教育”,使学生从厌学到爱学,再到会学。老师应当以激励、表扬为主,实施鼓励性评价,培养成就感,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习惯。让后进生不仅在学业上,而且在个性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上都取得成功。

后进生成功教育鼓励性评价成就感在初中三年中,学习的竞争与难度,使每个班级都有很多后进生,他们对学习没有热情,对前途不抱希望。成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学生不会学习,课堂不知道记笔记,回家后不知道复习;有些学生由于基础较差,丧失了学习兴趣和信心;有些学生的意志力差,经不起挫折;还有部分学生从小养成了贪玩的习惯,看到学习就头疼。在后进生多的班级,开展教学活动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为了使后进生成长,在教学中我实施了“成功教育”, 坚信他们都能成才,积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与条件,对他们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增强他们成功的信心,使他们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

一、实施鼓励性评价

鼓励性评价,就是要看到学生的长处,称赞其优点,以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进行鼓励性评价,必须依据分层教育的原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表扬,以利于整体进步。而过去的评价就是以分数为标准,这种不恰当的评价将成绩不好的学生排在后进生的行列,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结果导致他们“破罐子破摔”。 鼓励性评价,也不是一味地颂扬,盲目地颂扬不但不能使学生进步,反而会使学生反感。鼓励性评价,应着眼在学生改正缺点处、学习进步的地方以及智慧闪光处,启迪思想,扬其所长,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要实施“成功教育”,老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要求老师走出以成绩评价学生的误区,放弃“朽木不可雕”的悲观情绪,冷静客观地分析学生,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树立“人人都可以成功”的意识。有了这样的认识,在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才能教得热情,学生学得积极。

二、培养成就感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五种需求中,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级的需求,它要求通过个人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在这一过程中,成就感是自我实现需求最重要的方面。

要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就要使学生不断进步。对后进生的教育应当是补缺学新,鼓励后进生的主动学习,及时肯定成绩,逐步培养他们的信心。如有这样一位后进生,上课时经常是哈欠连天,课堂提问一问三不知。经过帮助,终于有一天,他准确地回答出一个问题,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此后,这位后进生的学习态度、上课注意力大为改观。可见,后进生也渴望成功,希望获得成就感。作为教师,应当意识到培养学生成就感的意义,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将挫折的频率降低到最低程度,使学生长期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我学习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知识不断更新,如此,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最终达到能够自我学习。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后进生普遍存在的懒散、自觉性差的不良习惯,我进行作业方面的改革,历史学科不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将作业改变成广泛的阅读,摒弃写完作业就是完成学习任务的片面认识,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养成学习的习惯。但结果,总有个别的学生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阅读,这就需要教师检查督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其次,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有些后进生很用功,但成绩不理想,原因在于学习方法不当。如有些学生不会做笔记,不会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等。为此,笔者经常和后进生进行个别交流,从学习方法方面找学习失败的原因,教会他们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经过多次反复地引导,后进生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成绩也有所改观。

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密切师生关系,做好思想沟通工作

对于成绩差、表现不好的学生不能一味地批评责备,应当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老师和后进生应当成为朋友,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多了解他们学习、生活、家庭等各方面的情况,帮助他们寻找成绩差的根源,找出克服的方法。此外,笔者还经常以个人的经历去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在学生面前,笔者从不掩饰自己在初中阶段也曾是一名后进生,但是在老师们的培养和帮助下,最终跨进了大学的门槛。笔者个人的经历对后进生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引起了他们的共鸣。

2.利用学科优势,增强成功的信心

大多数后进生,由于成绩差而经常挨批评,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要改变后进生的现状,就必须唤起他们学习的热忱。就历史学科而言,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史教学比较容易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教师在授课时如能够较好地联系学生存在的问题,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可以用来激励学生的事例不胜枚举,如在学习三国历史时,就可以引用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学习隋唐文化时,可以引用李白的名句“天生我才必有用”,来激励后进生。在学习第二次科技革命这一段历史时,要强调爱迪生在少年时代曾被周围的人视为不可救药的低能儿,但是他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这样以教材联系学生实际,不失时机地进行成功教育,就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多渠道地开展“成功教育”

“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能出现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动人的歌声曾牵动多少少男少女的心,笔者利用学生喜爱流行歌曲的心理,多次向学生推荐这首《真心英雄》,希望学生不仅要会唱、会欣赏这首歌,更重要的是要从歌声中汲取精神的动力:只要我们珍惜生命,拼搏进取,梦想一定成真。以此类推,凡是可以用来开展成功教育的歌曲、诗词,都让学生唱、背,使之化为他们前进的动力。

此外,笔者还经常通过知名人士的成功经历对学生进行教育。我谈的最多的莫过于海伦?凯勒的故事。海伦?凯勒在五岁时由于一场猩红热导致其双目失明,两耳失聪。但是海伦?凯勒的父母并没有放弃她,为她请来了家庭教师,在海伦・凯勒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学会了说话、读书、写文章,成为美国著名的学者。海伦・凯勒的成功经历打动了学生,对其树立成功的信心起了莫大的鼓舞作用。

实施“成功教育”,使学生从厌学到爱学,再到会学。老师应当以激励、表扬为主,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习惯。这就会让后进生感到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学业上,而且还体现在个性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上。

上一篇:试谈小学数学兴趣教学 下一篇:初中物理课堂分组实验教学模式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