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重视发展技能人才等

时间:2022-10-30 06:05:35

广东重视发展技能人才等

广东重视发展技能人才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重视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工作,制订了《进一步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从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2004年,全省技能人才总量为575.48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例为43.59%,比2003年增加了6.23个百分点;比2003年增加了97.33万人,增长20%。技能人才在促进社会就业、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广东省副省长谢强华说,广东清醒认识到全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必须进一步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建设服务。为此,近几年广东坚持“四个不”,推动技能人才工作,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人才工作不含糊,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动摇,坚持加大技校建设发展力度不放松,坚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共促不松懈,使全省技能人才工作上了一个新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重点实现五个转变,即领导重视转变为全社会的重视;从政府投入为主转变为全社会共同投入的长效机制;从政府引导发动为主转变为企业自发为主工人自觉参加;从单一培养渠道转变为校企结合;从单纯经济政治福利奖励机制转向长效的多种激励机制,例如高技能人才加入股份,把企业命运和人才联系在一起的方式,为全国创造更多先进经验,当好全国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排头兵。

江苏产业布局

作重大调整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既快又好发展,江苏省将以建设高水准的国际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对相关产业布局作重大调整。根据新近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全面提升江苏产业竞争力的实施意见》,一批重点企业和重大建设项目将面临扩容、升级。具体项目包括:培育壮大重点优势产业。集中力量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基础材料和新材料、现代纺织、生物医药、软件等六大重点优势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产业链向高端攀升,创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重点支持电子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等,力争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的比重超过25%。着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汽车行业抓紧开工建设南京江宁长安福特第二工厂、盐城东风悦达起亚第二工厂。造船行业推进南通中远川崎大型造船项目,启动江阴扬子江造船扩建、融盛造船项目,加快建成南京扬巴一体化等项目。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突出抓好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的发展,沿江基础产业带重点抓好沿江港口开发和专业化开发园区建设,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主要抓好特色产业的发展。同时,组织编制好沿海经济带和海洋经济规划。围绕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争取每县培育12个特色板块经济,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2004年全国核减

4813个各类开发区

2004年全国各类开发区核减了4813个,占原总数的70.1%;规划面积压缩了2.49万平方公里,占原面积的64.5%;开发区圈而未用的土地退还农民复耕26.17万公顷。

2004年,国土资源部加大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力度,把清理开发区用地作为重点,采取地方自查自纠、部门配合督查,集中审核并向社会公告结果等方式,在查清开发区底数的基础上,大幅核减了数量和规模面积。国土资源部去年会同有关部门对新上项目用地进行了清理,清理出违法占地项目7184个,涉及土地面积79.26万公顷;对停建、暂停并限期整改及取消立项的7077个项目,分别采取了停止办理用地手续、停止后续供地、停止发放土地证、收回土地等处置措施,对能够复耕的,还民复耕。

据悉,2005年国土资源部将继续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集约高效的原则,把节约用地放在首位,努力提高集约用地水平。同时,运用市场准入标准、经济杠杆和供地政策,积极引导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另外,抓紧完成对城镇存量建设用地的普查,进一步明确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措施和政策,并且大力推进节约和集约用地,减少各类建设占用农用地,从源头上抑制多征、滥占和浪费耕地的行为,防止损害农民利益。

我国将实行统一的税收政策

财政部副部长肖捷在2005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明确表示,中国将对现行内外有别的税收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清理和规范,不再区分企业所有制形式,实行统一的税收政策。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过程中,将考虑对现行外资企业已享受的税收管理给予一定的过渡期。肖捷还介绍了今后一段时间优化税收制度改革的其他重点。一是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更好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防止两极分化。二是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将在继续做好改革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将生产型的增值税转向消费型的增值税。三是完善消费税制度,适当扩大征收范围。四是完善关税制度。五是研究开征物业税,以解决目前在房地产转让交易环节的严重问题。

土地“瓶颈”促上海制造业

向高端转型

上海市副市长胡延照最近表示,土地已成为制约上海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上海不能浪费有限的土地资源,应通过产业升级和土地集约,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促使制造业向高端和前沿转型,发展优势企业,稳定均势企业,坚决淘汰劣势企业。他指出,与上海2000万总人口相比,上海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人地矛盾”已成为制约上海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如果上海不走“科教兴市”的产业升级道路,再按传统的方式发展下去,“可能五六年后就没有土地用了”。上海市政府已明确表示,上海将长期坚持三产优先的“三二一”产业发展序列,坚持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方针,优化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胡延照说,上海的制造业只有向“高端和前沿”转型才有出路。

据透露,上海已拟定了先进装备制造业的8个发展方向,其中包括电站设备和输配电、轨道交通、微电子、精密加工、重点专用设备、能源、新型环保和自动化控制等制造产业。至2010年这些产业将形成核心产品,技术竞争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若干个有国际影响和竞争力的大企业和系统集成公司,具备与跨国公司对话的实力。据上海市经济委员会提供的数据,目前上海装备制造业的年产值已达6000多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近一半。其中输配电产业年产值在200多亿元,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胡延照说,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还很长,能源建设将给输配电产业带来长期的机遇。上海已将输配电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领域,主要基地设在南郊奉贤。有关业内人士说,目前上海输配电产业中,低压产品“还可以”,高压产品在全国的地位还不高。上海应利用国际输配电巨头的发展眼光向中国转移的机会,加强与国际企业的对话和合作,尽快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建立成本和技术优势。目前上海的制造业正在向园区集中,形成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管理集成的发展格局。奉贤已集中了上海近四成的输配电企业,贡献了上海输配电行业1/4的产值和税收。

上一篇:店口:向“中国管谷”迈进 下一篇:浙江发展服务贸易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