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训练中的激励性评价

时间:2022-10-30 05:50:27

谈数学训练中的激励性评价

“激励”是把外界施加的吸引力或推动力,激发成学生“自动力”,“自动力”越大,行为也就越积极,才能也就越能得到发展和发挥。多表扬学生,鼓励学生,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次表扬顶的上十次批评。在教学训练中,如下这样的做法就比较好。

一、题目有难易之分,学生分等级完成――分层次奖励

平时数学训练、布置作业、考试测验在程度的难易、数量的多寡方面都分为三个等级。一等是题目最难、最多;二等是题目较难、较多;三等的题目容易且少。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等级的题目来做作业,只要能完成所选择的等级的题目,就是最好的,就会受到表扬。或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

二、善于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心理暗示鼓励

在对学生的数学训练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道看似很简单的数学题,反复多次讲解了,最后竟然有学生还不会做。这时候,作为教师,你是训斥、谩骂、挖苦、讥讽、丑化、嘲弄、侮辱、歧视等,还是耐心引导?是对学生进行罚站、罚跪、扇耳光,还是给学生精神安慰,鼓励他战胜困难?是罚学生抄上无用的一百遍,还是帮助他纠正错误?选择不同的做法,收到的教学效果显然是不同的。应采用后一种做法。学生做不出习题,而耐心辅导,只要发现他有一点进步,哪怕只做对数学题的第一步,都给予鼓励或口头表扬,或在练习本上写上评语“你进步了”、“你这次作业比上一次的作业有提高”、“你的思考角度新颖”、“你的解题方法快捷”等等,让学生不断增强信心,提高学习的热情。

三、适当开展竞赛,激发学生上进心――行为强化鼓励

在数学训练中,常运用如下多种竞赛方式。

1.堂上演算竞赛法。上课时,叫两三位学生到讲台上,让他们当堂演算做习题,然后教师评论谁做得又快又好。

2.领头羊竞争法。在班上树立三四个数学学习尖子,要求别的同学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看齐。

3.学生之间互相评卷。学生的作业、试卷,有时叫学生互相评阅,让他们在评卷过程中,能看到自己的优势,或能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还可采用以下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

1.中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及注意等方面的发展特征,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的,所以不同年龄的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你不可能要求每一个人都能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因此,要求应有所不同。十道题目,有的学生要求做完;有的要求能做七八道题即可;有的学生只要做出其中的三题就算完成作业了。

2.学生都是有上进心的,包括那些缺点多、学习不是很好的学生,都希望得到表扬、肯定和鼓励。当他们由于进步而受到表扬和鼓励时,都会在情绪上得到满足,在精神上受到激励,在精神上产生。这样,积极的内心体验就会逐步丰富和加深,从而更增加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产生再进步的美好欲望。如果题目总是出得很高、精、深,学生在数学训练中总是受挫,没有胜利的体验,内心就会产生不快,他们的情绪就会越来越低,逐步完全丧失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特别是对那些差生,更要加以表扬、鼓励,不能对其抱有成见、偏见,从感情上讨厌他们,即使他们有积极的因素也视而不见,一味地批评他们,只能把他们的精神支柱搞垮,就更难教育了。

3.教师的表扬鼓励,也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来源。教师指导训练,不厌其烦、耐心细致、脸带微笑、态度温和,学生就会认为教师是尊重信任他们的,这种关心爱护不知不觉中传递给了学生,这时,老师对学生尽心教学方面的指导,也就有效了。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教师表扬――学生学习有动力――学生成绩更好――教师再表扬。

4.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生中选取那些学习最好的做榜样,就是要肯定他们,表扬他们,让别的学生模仿他们,通过模仿,替代而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学生一般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别人能行,我为什么不行?正确的引导、公平的竞争,就会使好的更好,差的也能赶超上来。

上一篇:培养高中生英语学习自信心,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下一篇:从造句入手提高写作训练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