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历史课中两个问题的商榷

时间:2022-10-30 05:40:01

对高中历史课中两个问题的商榷

新课程改革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都能积极实践,勇于创新。特别是在经历了“青年教师优质课大奖赛”的活动,感受了许多的教师授课的“精彩”后,也有颇多反思和迷茫,现将高中历史课中的两个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一、历史课中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最常用的方式之一,也是学生获得知识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为课堂提问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知识点。但目前历史课堂提问存在着如下问题:

1、历史课课堂提问的不平等。多数教师喜欢提问“成绩好的学生”,不喜欢提问“成绩差的学生”。可能是因为好学生回答问题比较顺利,能够按自己的计划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成绩差的学生就会耽误时间,影响课堂进程。这样的课堂往往因为“太顺利”没有味道,同时使教师在课堂中显得无足轻重。另外有些教师对“差生”的问题根本不予理会,甚至进行“惩罚性”的提问,给他们难堪;也有的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对一些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法回答,干脆假装没听见。这其实严重违背了新课标的基本精神,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要求。

2、历史课识记性的问题多,能力型的问题少。部分教师在进入新课程之后,有意识地将原先的“满堂灌”的现象纠正过来,开始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但是,在操作的过程当中,他们提的问题大多数是识记性的,学生可以从课本上找到相关的答案。这样不但没有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反而加深了学生对历史课的错误认识:枯燥无味,看看书就可以了。长此以往,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看到问题就先动手翻书,而懒于动脑思考。

3、历史课从“满堂灌”变成“满堂问”。一些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一节课设置了二十几个问题,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质疑,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时间紧张,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能认真分析,指出其出现问题的原因,仅能用“很好”“不错”“谁来补充”“课下再想一想”等简单的评价,起不到启迪学生思维和掌握学习方法的作用。

能发不能收,提出问题后,放任自流。有些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提出一些促进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引发学生兴趣,但是没有及时加以点拨、总结归纳,使学生只停留在激发兴趣层面,而未能深入思考,达不到提高能力及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启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课堂提问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有效的提问,比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更有可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旨在发展学生思维的提问,要分析课堂提问的类型,有针对性地设计有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整体设计课堂提问,将学生思维不断引向深入。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答案,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为此需要我们反思的是: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提问?是为了通过问题使学生统一认识,了解问题的标准答案?还是为了协助和促进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构建意义,达到理解,发展思维。

二、历史课中多媒体的使用

新课程改革使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手段不断进步,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到历史课堂中,利用课件教学,这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形式。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像、数字电影于一体,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因而有巨大的优势。所以,多媒体教学正以其独特的、不容忽视的功能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采用,但多媒体的运用又是一把双刃剑,在使用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导致以下问题:

1、课件设计不合理。幻灯片的设计缺乏一个整体的效果,一个主题分散在几张幻灯片上,使学生不能形成完整的印象,不利于学生思考的连续性。有的灯片字体太小、背景太暗、太鲜,字与背景对比不明显,造成字迹模糊,同学看不清,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2、课件取舍不精。不少多媒体演示教学一味追求材料的数量,屏幕切换太快,声音太杂,录像太长,使学生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不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联想的空间。一节课仅45分钟,由于取舍不科学,结果一节课变成了电脑材料展示课,从头至尾的演绎,很难突出重点,浅化难点,典型的材料没有突出其作用。教师的讲解阐述、启发诱导被挤掉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参与教学被忽略了。

3、虚浮、花哨、喧宾夺主。有的学科课件制作太注重观赏性,把太多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浪费了。有一节历史课讲的是解放战争的内容,一上课老师就播放一些解放战争的影片片段,占了大半节课,学生的确情绪激昂,但激昂之余理论学习的时间已所剩无几。整个课堂老师成了“解说员”,课堂也就成了“看片会”,老师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集中在课件的使用上,学生的注意力也始终在屏幕上,师生之间交流减少,课堂失去互动,失去沟通,历史教学也失去了灵魂和精髓。

4、操作失控。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味追求最新的“高科技”,中间设置了许多超级链接,把教学课件搞得机关重重。一旦上起课来,由于紧张或不熟练,常常忘了其中的机关,按错了一个按钮,就会导致所讲的内容与所展示的图片或文字不一致,使课堂处于非常尴尬的局面,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5、我觉得使用课件首先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为何用?何时用?用了会产生什么效果?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历史课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简约、易控、实效应该成为我们制作和使用历史课件的基本原则。教师对现成的课件要大胆取舍,留下本质的东西,摒弃花哨、可有可无的部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不能以课件作为教学的核心,本末倒置势必影响教学质量。

历史教学方式应该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大有可为的。历史教师只有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慢慢意会和领悟新课改的理念,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我们的历史教学才能常新、有效、充满生机和活力。

上一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也谈小学英语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