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硕士研究生学风建设研究

时间:2022-10-30 02:54:31

高校硕士研究生学风建设研究

[摘要]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管理模式与实际扩招人数不相匹配,研究生学风现状不容乐观。学风的内涵包括办学过程中教师的治学精神、教学风范和工作态度,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精神面貌,班级学习风气、院系学术气氛、学校管理水平以及校园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培养目标的差异也就决定着研究生学风建设不同于本科生学风建设,研究生学风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端人才的关键,也是保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学风建设;建议和对策

一、引言

高校硕士研究生近十年录取人数从2003年的79.7万激增到2013年的176万,增长率高达121%,录取人数也净增31.9万。然而,在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皆双双走高的情况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管理模式却与实际扩招人数不相匹配,研究生学风现状不容乐观。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对研究生学风培养以及教学改革都有明确的发展计划。其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坚决反对不良学风,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为此,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开展高校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学风的内涵包括办学过程中教师的治学精神、教学风范和工作态度,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精神面貌,班级学习风气、院系学术气氛、学校管理水平以及校园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吕明,2009)。相较于本科生教育而言,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差异也就决定着研究生学风建设不同于本科生学风建设,研究生学风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端人才的关键,也是保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但目前研究生学风建设模式很多方面都是沿用本科生的学风建设模式,在此背景之下,对于硕士研究生学风建设模式创新和治理运用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上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高校硕士研究生学风建设问题。第一,当前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高校硕士研究生学风建设采取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方式统计、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究不同高校、不同学科之间在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发现矛盾同一性与特殊性。第二,从宏观的国家背景环境,中观的校园平台、院系和学术梯队文化建设以及微观的研究生个人成才目标这三个层次与角度来研究影响当前研究生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以此来构建研究生学风建设的理论框架,研究学风建设影响因素与对策建议的内在逻辑。第三,根据研究生培养目标与方式的不同,将研究生学风建设区分成科学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两大类,进一步细化针对不同培养目标下研究生学风建设的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学者对高校硕士研究生学风建设问题主要从高校硕士研究生学风建设的意义和价值、高校硕士研究生学风建设的现状以及优化高校硕士研究生学风建设的措施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学风,是一个大学发展的内在源泉和内在动力,是最根本的因素,是学校的真正灵魂和生命线。没有一流的学风,就不可能有一流的教师、一流的成果、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管理,也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大学(郝贵生,2013)。加强学风建设,是大学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韩延明,2006)。建设优良学风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推动力(金文斌,2013)。目前高校硕士研究生学风中存在世俗化、低俗化、庸俗化倾向,具体表现为:(1)学术诚信缺失,抄袭剽窃现象时有发生;(2)研究生严谨求实、勤学慎思的精神不足,低水平重复研究与学术泡沫化现象普遍存在;(3)一些研究生纪律松弛、疏于学业,学习没有明确目标,在纷繁的竞争中滋长了妒忌和消极应对心态等;(4)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实践能力不强,眼高手低现象普遍存在;(5)学术浮躁,急于求成心态普遍存在。这与学生缺乏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缺乏正确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缺乏求真务实及崇尚科学的求学精神、没有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个性化的成才指导密切相关。关于研究生学风建设的研究呈现出覆盖面广、内容全面的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视角分析:(1)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参与性非常重要,已有的研究已经深入学生心理、态度、价值观层面,并进行了模式探讨(刘亚琴等,2009)。可以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研究生对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思想认识(曹国永,2013)。(2)从转变教师的学风抓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学风不改变,学生的学风转变就无从谈起。我国大学教师的学术伦理水平整体上偏低,有相当比例的大学教师的学术价值观基本上处于一种模糊或错位的状态,这可以说是目前一些大学频发学术不端事件、学术创新力不足的深层原因(罗志敏,2011)。现有研究认为教师应该从师德师风、个人修养及专业认知角度,辅导员应该从思想态度、班级管理等角度进行学风管理(黄毅军,2009)。与此同时,高校辅导员应该不断创新工作手段和工作方法,通过构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加强辅导员微博建设、关注特殊学生群体的学风引导、突出辅导员微博与校园文化的联动、加强校园与校际微博群联动机制建设、建立评估与激励机制等促进高校学风的稳步发展(姜琨,2012)。(3)加大对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监督管理。秦韶华(2008)认为从学校管理入手,从强化外在动力系统向内在动力系统的转化、德育工作强化内在学习动力系统、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三方面入手,提高学风建设成效。(4)余会春(2010)提出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进行学风建设。大学学风的文化要素主要是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构成的。学风文化属性的增强是通过大学精神文化的激活、制度文化的推行和行为文化的实践而实现的,这三者的内在联系共同推动着优良学风的建设(钟凯雄,2013)。(5)秦韶华(2012)认为矩阵式组织结构具有目标单一、功能综合、高效扁平的优点,学风建设可大胆尝试采用项目矩阵式组织结构,完善规章制度,划分职责权限,以提高组织管理水平。(6)赵洪章(2011)提出加强对奖励机制的研究并与时俱进地予以创新,对营造良好环境、提高教育和管理实效很有意义。(7)着力推进特色公寓文化建设。随着高校后勤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公寓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把公寓文化视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来建设,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强化高校公寓管理特有的文化育人功能,是高校公寓管理创新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必然要求(黄军伟,2011)。白春玲等(2010)认为宿舍是学风建设的重要环节。寝室的学习风气对于成员学习行为具有引导、激励和示范作用(瞿明勇,2010)。

三、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治理研究的建议和对策

针对高校硕士研究生学风中存在世俗化、低俗化等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区分科学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两大类,将研究生学风建设更加精准化,这样可以使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与现实性。其次,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次与角度来对研究生学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影响研究生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进行理论上的逻辑演绎。研究更加突出从实际出发、从现状入手、从宏观与微观相互作用的角度着眼,更加全面、精准、规范地对研究生学风建设进行研究与分析。具体见下表。具。教师要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科研情况,向学生介绍数学与各专业结合的一些研究实例,开阔学生的视野。作为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的任课教师人数众多,这些教师虽然大方向都是数学专业出身,但是所学习和研究的方向各有不同,有的具有金融背景,有的具有信息背景,有的则具有工科背景,每个教师都有自己较熟悉的专业方向。如果能够实现对某专业熟悉的教师教这一专业的学生,就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更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的发展。以往的排课方法都是按教师的姓氏字母排序和学生的学院专业随机配对。这一方法造成了教师和学生的专业不匹配,教师往往不了解所教学生的专业发展情况,无法进行专业引导。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教学资源配置方法,就要充分了解教师的专业背景和教师希望教授某一专业学生的诉求,在排课时实现任课教师的专业背景与所教学生专业的合理配对,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增加对学生的专业引导。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如何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增强专业导向这一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其一,将高等数学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有机结合,在讲解高等数学知识点时,要和学生将要学到的专业课程建立联系;其二,通过学术讲座展示高等数学在专业领域里的现实应用,使学生真正感觉到高等数学是有用的,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其三,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在对公共基础课排课时,要调研、了解所有教师的专业背景和诉求,使教师的专业背景和所教学生的专业合理配对,充分发挥专业引导的功能。

作者:杨航 蔡建国 单位:湖南大学

[注释]

[1]丰雪,李波,张阚.农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数学改革[J].大学教育,2013(16).

[2]李晓伟,张栋峰.高等数学在电力工科专业中的基础性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2).

[3]刘爱国,方一平.高等数学教学与专业结合模式的初步探索[J].大学数学,2003(3).

[4]程中华.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数学分层次教学体系探究[J].大学教育,2014(2).

[5]张振祺.以专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数学分层教学[J].榆林学院学报,2013(2).

上一篇:高校教学建设及改革途径 下一篇:信息化建设中网络信息安全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