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战略探究

时间:2022-10-29 11:35:54

高职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战略探究

一、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挑战

1.经济发展方式转化带来的挑战

自从党的十以来,我国的社会开始向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转型,逐步推动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这也带动着市场经济中对人才的专业要求和素质要求逐渐提高,要求高校向社会企业提供更优秀的专业人才。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给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和教育模式带来巨大挑战,促进高职院校的深刻改革发展,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带来的挑战

我国教育部在去年就明确了全国将有相当部分的普通高等院校转型举办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为人才的培养拓宽了教育通道,这既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动力,还是高职教育面对现代职业教育提下构建下新的挑战。而且,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在职业院校中所占的比重还不到10%,大部分的职业教育都是以中职教育方式存在,由于中职教育具有规模大、学制短以及国家减免学费等优惠政策的扶持,深受当代学生和家长的欢迎,这给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此外,我国去年在全国职教会议上提出了多元主体办学,多种形式办学和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等政策,将在更大的范围内促进优化职业教育的结构组成,社会力量举办和参与职业教育,为高职教育的深入发展带来更多的推动力量,从而加快职业教育体系新一轮改革的不断深化。

3.生源压力增加带来的挑战

据中国教育在线统计,近年来我国高校生源已经呈现连续下降的趋势,高职院校受到的冲击已经显现,高职招生占本专科招生总数比例也逐渐下降。尤其是近两年,完不成招生计划的高职院校逐年增多,甚至有的边远省区的跨省招生零投档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高职院校出现了报考人数远远超出招生计划,甚至录取分数线高出部分本科院校的情况。近年来生源的数量质量逐年下降,考生求学选择机会逐渐增多,学校的特色、品牌以及教育投入回报率、社会传统意识和国外教育资源的竞争,都会对考生的投档意愿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教育市场的逐渐放开和高校自的有序下放,生源问题正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适龄人口数量和高中毕业生数量的急剧下降,直接影响高校生源的总量,而处于最后批次招生的高职院校,必将面临最直接和最严峻的挑战。

4.招生制度带来的挑战

在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根据学业取向进行技能型和学科型分流。高职分流考试正式进入教育改革的快车道,这对高职教育的影响还很难估计。然而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的教育分流是从初中开始的,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教育分流体系,我国从构建到完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分流体系可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高职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的冲击可能更大。

二、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战略

1.进行科学的市场定位

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对高校进行科学的市场定位。高职院校的定位实际是对其社会责任和使命的认定,主要表现为办学理念定位、服务面向定位、教育模式定位和办学规模定位。办学理念定位决定学校的基本发展道路问题、服务面向定位解决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教育模式定位解决人才培养的路径问题、办学规模定位体现了学校对发展预期的考量。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职业性和地方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市场定位必须符合地方环境条件,必须符合学校自身特点和基础条件。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市场定位除考虑地域经济环境特点外,还应当考虑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市场定位还必须考虑学校自身的历史渊源和传统优势、特点。既要有远见卓识,又要脚踏实地、量力而行,切忌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2.在人才培养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高职教育而言,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建设人才,以体现学校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使之能够融入社会环境中去,能够通过自食其力,实现个人奋斗的人生价值,以体现学校的社会价值,二者既相辅相成,又各有所重。因此要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结合,首先要把握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通道,要努力满足学生成才的人生规划实现的需要,树立学生在高职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其次才是学校有义务为学生搭建学习融入社会技能的平台,包括专业设置及其所有教育活动,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适用的建设人才。按照这样的逻辑关系,学校培养学生不仅要着眼就业,更要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有较宽的就业面和市场应变能力,以适应转型期新技术、新岗位不断变化和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强大的师资队伍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坚强基础,师资水平是保证教育质量最具活力的关键因素。建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校园环境是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的根本所在。要努力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努力使真正有才干的教师有舞台做事、有机会发展,并使一切科研和创新成果得到尊重、得到肯定;要关心人才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让有志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在一个他们愿意留守的平台上尽情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教师培养包括基本素质培养、学业提升和实践能力培养几方面,在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其特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是推动高职院校健康发展、树立品牌的基本保证。

4.合理优化专业结构

专业设置是办学特色的基本构成,也是办学定位的具体体现。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要有市场观念和商品意识,要最大限度地贴近市场,没有市场需求的专业必定没有生命力。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办学校就是办专业。因此,高职院校专业调整要紧跟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以骨干专业为龙头构建特色专业群,强化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是学校特色建设的核心内容。要建立以专业的社会评价和专业运行的基础数据评价相结合的专业发展评价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常态化的专业进入、退出运行机制,保证专业的良性动态运行和健康发展。

5.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只有质量和特色是高职院校的立身之本,高职院校必须坚持内涵发展,强化核心竞争力,走品牌发展道路。在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日益增多的市场环境下,高职院校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市场,研究专业布局的合理性与发展性,研究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构成与市场岗位需求的关系,研究学生的近期就业与远期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市场需求与学生成长两方面权衡,作好人才培养的发展计划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进一步改革。并且在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重视市场在人才培养中的导向作用,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管理改革,推进现代大学制度改革,推进以民主决策机制、管理与教育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为重点的机制创新。从宏观着眼,细微入手,凝聚各方面资源,形成人才培养的强大合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带来对专业人才缺乏,从而带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包括招生制度改革和扩大办学自在内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将在高职院校中产生新一轮的适应性调整与变革,这轮改革的焦点问题是高职院校能否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发展与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需要我们正视挑战,正视自我,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质量这根主线,勇于创新,勇于改革,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作者: 康军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上一篇:贫困大学生就业的思想政治教育 下一篇: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及增值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