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草原印象

时间:2022-10-29 10:47:55

童年的草原印象

摘要 《天上草原》以一个八岁的城市汉族弦子的视角展现着他童年的草原生活,以及将成人后的回忆作为画外音叙述故事。从中体现出草原上一种宁静而致远的人间温情,挖掘出民族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 儿童视角 《天上草原》 灵魂

前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蒙古族导演塞夫、麦丽丝夫妇以一种炽热的民族热情根植在草原这片悠久而又丰富的历史文化沃土,营造着他们独特的电影世界,展现着他们浓厚的民族情结。拍摄了《骑士风云》(1990年)、《东归英雄传》(1993年)《悲情布鲁克》(1996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1998年)等电影,发现它们在题材上具有一些共性,都取材于蒙古族的重大历史事件,记录蒙古族辉煌历史和英雄的丰姿。而在《天上草原》的电影里,改以一种平和、温罄的心态编织着故事,草原上弥漫着一种宁静而致远的人世间的一脉温情和心香。

这部电影以一个八岁的城市汉族孩子――虎子的视角展现着他童年的草原生活,又用虎子成人后回忆作为画外音叙述着故事。借助儿童的眼光或者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从成人到儿童的角色置换,以别样的眼光打量陌生的成人生活空间,朦胧中有了反思的空间。透过儿童的眼睛看世界,使生活变得纯净而美好,令人神往而追忆不已。

一、寻找童年的记忆

《天上草原》从片名就可以体味到导演的创作初衷――表现博大深沉、美丽辽阔的蒙古大草原下普通人的情感生活,述说着“草原上的人们都有金子一样的心”的主题。草原人的爱是纯洁朴实的,草原人的胸怀是内敛而宽广的。

影片一开始就以阴郁的色调展示了草原特有的蓝天白云、蒙古包、骏马和羊群,在马头琴凄婉的音乐流淌中,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精心设置一个城市汉族孩子的视角,从这种身份差异中完成对草原的认识。虎子这个来自城里的孩子,他的父亲进了监狱,母亲也离开了他,失去家庭温暖的他不相信任何人,用拒绝说话作为对生活的一种无声的反抗,以至于后来竟成了哑巴。八岁那年虎子被生父的狱友蒙古汉子――雪日干强行带到了腾格里塔拉,来到了这个汉译为“天上草原”的地方,走进了养父雪日干的家。他虽无法开口说话,但他用一双敏锐的眼睛注视着腾格里塔拉的湖水、羊群和草原的一切,用一颗敏感脆弱却又倔强的心感受着养父母、叔叔的情感世界和对他的关爱。草原男人的坚强给了他生活的勇气和力量,草原女人的慈慰了他受伤的心灵,草原的博大深沉使他走出了童年的阴影。当他在草原的赛马比赛中骑着腾格里叔叔走时留下的黑骏马第一个跨过终点,冲口喊出“腾格里”的时候,他的离去已不可避免。此时的他已经成了一个真正的蒙古男子汉,血管里流淌着草原的血液,但他毕竟不属于这里,这里不是他的家。生父的出狱使虎子与来时一样,被养父捆着被迫离开腾格里塔拉,离开这个心目中的圣地,他的童年生活到此结束,天上草原的日子也一并流逝。

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自己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天堂,温柔地存在于记忆的最深处,存在于心灵的最底层。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东西,一旦出现在儿童视野中,再经由儿童质感而纯净的记述,就别有一种隽永的意味。何其芳在诗歌《柏林》中写到:“我昔自以为有一片乐土,藏之记忆里最幽暗的角落/从此感到一种成人的寂寞/更喜欢梦中道路的迷离。”

童年的回忆潜藏着成年回忆者对生命激情的召唤,不是作为一种单纯的过去而存在,而是在现实的映照下显示出深沉的意味,获得重生。对遥远过去温情的记忆中,人们暂时从纷乱的现实中逃离出来,心灵获得一块栖息地。“天上草原”是成年后的虎子的生活记忆、精神故乡的象征物,在叙述过程中夹杂着他在成年后现实生活的情感失落的隐痛和孤独。他的声音在当下和童年时空中来回穿梭,用内心独白的形式展现成人的寂寞。童年时与草原和谐相处的自由与快乐已一去不复返,心为形役的灵魂便在追忆童年中的“天上草原”里寻求慰藉和诗意。“童年快乐的终结使童年情绪成为成年人最发自内心的宗教情结,追忆童梦则成为成年人寻找精神家园的基本内容之一。”

影片通过换取角度,以成长后的虎子――种曾经拥有但现在已经远去的感受来重新诠释和理解腾格里塔拉,他所表达的经验的本质上还是成人的,其中也夹杂着其童年经验,但却以儿童感受的形式出现。在新视角的映照下,导演构筑了一个表现“蒙古民族刚毅的个性和深沉的文化品质”的世界,并交给观众一把观照内蒙古大草原的钥匙,由此开启了一扇“与其他的民族对话”的大门。在从成人到儿童的角色置换中切入对影片描写现象的分析,观众在欣赏影片中具有两种身份,一方面和童年时的虎子保持一致,像虎子那样观察思考,另一方面,观众的实际认知远远超过了那时的虎子,在他的目光的审视下获取一种开放的体会,他的思想碰触到观众的心灵并给予反思。“草原会给你的心灵一种特殊的撞击。”

朱光潜说过,观察一棵古松,“你从正面看,我从侧面看,你以幼年人的心境去看,我以中年人的心境去看,这些情景和性格的差异都能影响到所看到的古松的面目”。同一对象、同一事件在儿童和成人的视域中是不同的,但儿童视角自有其独特的美学意义。采用儿童视角回忆童年生活是面向自我、面向内心作深沉发掘,体现出导演对人性的认同和复归作出的努力,让虎子在回归童年经验的过程中借助成熟的理性反观、体验和思考过去、发现自我,从而达到对人性、对生命的更深刻领悟。塞夫也曾说过:“一个民族的进步,应当表现在它能够上升对自然、对人性、对生命的层次上”。

二、他者观望下的草原印象

《天上草原糖塞部电影表现蒙古人的生命观念和细节的场景很多。草原上的人们的生活图景吸引着人们的眼光,辽阔壮美的草原永远充满了诱惑。草原,是每一个久居城市的人所挥之不去的向往。这部影片的剧本是汉族作者写的,塞夫、麦丽丝在看剧本时就将经验和情感都糅合了进去,并达成共识,把多年来对草原的感受,利用这个故事展现出来。里面包含了他们自身对生活的理解。影片里通过细节表现出的民族文化的异质特征在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祭火、婚礼、赛马等场景和日常生活片段展示了蒙古族习俗、仪式的特质。雪日干猎狼、让虎子站在马上的方式惩罚他,宝日玛因为虎子掏鸿雁蛋向鸿雁蛋喊话表示抱歉等细节都承载着文化上的深层含义和差异。

塞夫说:“我们从小开始,就接受的是百分之百的大中华文化。但我们又是蒙古人。这两种文化的精神都汇聚在我们心里。我们不能失去蒙古民族的内涵,但同时又不能把它封闭起来,规范得过于狭隘。”麦丽丝也认为。要上升到“与其他的民族对话。”

影片从虎子这样一个城市汉族孩子的眼睛观察异族的草原人的生活,我们体会到蒙古人对大自然和神的敬畏,以及与大自然的和谐与相互依存。虎子接触到了文化差异:对 羊与对狼的不同态度,阿妈放回鸿雁蛋的情节,要求孩子参与到生产过程、狩猎和竞技活动,从小培养他们勤劳、坚韧、勇敢的精神等等。这里面从表层深入了蒙古族文化,体现他们的生命观、自然观、价值观等。

在虎子眼中,对阿爸雪日干放走狼以及对可怜无助的羊毫不留情的行为很不理解,其实这里折射出蒙古人的生存哲学。狼,对于以放牧生的蒙古人来说,是一种威胁,它袭击牛羊、破坏生产。与狼同样在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蒙古人对狼有着一丝惮惧,但更多的是对狼的惺惺相惜和敬佩。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民族都有一种英雄主义的欲望,他们崇尚勇气和力量。宝日玛也说:“狼是有灵性的,给它一次教训,它就再不来找人麻烦。”对放狼行为的理解,也许隐含着对雪日干的原谅和宽恕。这是草原人自己的法则:杀起羊来不手软。对狼却有一丝怜悯。

舍楞在影片中是一个小人物,却因为有他的存在,为雪日干和宝日玛的合包忙碌,合包的那一天就成为虎子心目中“最快乐的一天”。虽然我们在影片中感受不到旁白里说的:“蒙古人的婚礼是席卷草原的激情风暴,如波浪一样此起彼伏地歌唱,像火焰一样奔放地舞蹈”。但至少能感受到这是充满着蒙古民俗特色的婚礼。

在叙述中,得知舍楞是雪日干伤人事件的直接受害者,他使雪日干――一个热爱自由的草原人蹲了1826天的大牢,输掉了两百多只羊,婚也离了。牢狱之苦、破家之痛是雪日干心中的隐痛。舍楞可以说是雪日干的仇人。但却偏偏不识相地常出现在雪日干的面前,先是送虎子回家,既而又为雪日干和宝日玛的合包努力。最后我们看到两人欢快饮酒的场面,感受到了草原人的心胸,就像草原的天空一样宽阔的心,装得下一切仇恨。恨,来得快,去得也快,这就是草原人的秉性。

从日常生活看,蒙古人非常爱孩子,从不掩饰地他们、满足他们的玩耍、食物、衣服等的需求。塞夫在访谈中说到:“母性是蒙古文化很重要的内容,……这是草原文化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在《天上草原》中。最重要的也是娜仁花扮演的母亲形象。”一个“抓羊”的场景,阿妈宝日玛为了迎接虎子的到来招待孩子到羊圈里抓羊,举手投足中表现出草原女人的慈爱和干练。“生活在草原上,人的性格会更加典型。人的情感会通过特殊的形式表现出来。……草原人特殊的心态,或许有些压抑。只有在生命最关坎上,也就是黑山羊救命的时候,母亲才会说出对父亲的爱。”虎子品味着草原人的“外冷内热”,他们“喜怒哀乐从不溢于言表,……他们的力量在于行动而不在于语言。”

虎子的视角中出发,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对草原的认识,对草原文化的一次寻根。城里人的感情并不是很亲,因为城里人太多,很难彼此产生感情。……草原特有的环境造就了特有的情感,也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世界上最多样最难以描述的感情是爱情,爱情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雪日干与宝日玛的爱情是表面冰冷的火山,带有复杂的情感因素。雪日干入狱后,他年仅13岁的弟弟腾格里在嫂子宝日玛的抚养下,成长为健壮的18岁的草原汉子。腾格里敬重嫂子,感激嫂子,更把嫂子倾注在自己身上的母爱看得比草原上的黄金还要贵。当哥哥怀疑嫂子、动手打嫂子的时候,腾格里无法忍受,但他明确了嫂子更爱哥哥的时候,毅然离开了草原。在腾格里换上了军装临走,宝日玛追去给他换上双新的靴子,这双靴子是她早就为他亲手缝制好的。这里包含着的亲情、爱情交织在一起的难以割舍又必须割舍的情感,作为男子汉的决绝和深沉都集中在腾格里离开的行为里。正如旁白中说到的:“仿佛被套在一个个蒙古结中。彼此挣脱,又相互依存。”

蒙古结传递着寓意深刻的信息。影片开始就是雪日干用蒙古结捆绑着虎子,防止他逃跑,这个结后来被宝日玛打开了。从故事的表达上看,放松后带来的是相信。但是蒙古结却又着深意,从成年后的虎子的叙述里表达出来,最难摆脱的束缚常常是具有松弛的外观,就如虎子提到的雪日干、宝日玛和腾格里的感情纠葛。但何止感情是一种外松内紧的束缚呢?从影片中还表达了人最自然的愿望――对自由的追求。雪日干从监狱里出来谈到的不自由感是那么刻骨铭心,说“1826天掰着指头数过来的”。这段经历让他学会了忍耐,收敛他过去的放任,因为失去自由的权利对于驰骋草原的蒙古人而言是不可忍受的痛苦。追求自由是人的本性,但人总是被各种各样的结所束缚着,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打开各种结而又被新的结不断束缚的过程。虎子在草原终于摆脱了蒙古结的束缚,享受着草原生活的自由和甜美,但是他却没能摆脱又被蒙古结束缚着离开草原的结局。正如影片结尾时的旁白:“我又被系上了蒙古结,像来时那样离开了草原。这个结局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当然是太过于沉重了,然而,生活已经让他学会了面对。在我生命最黑暗的那段日子,命运意外地把我带到了草原。让我饱尝了世上的温暖与喜悦,也让我成了一个健康的孩子。这都已是过去的回忆了。如今我生活在喧嚣躁动的城市,常常忍不住想起离天最近的那块圣地。阿爸、阿妈好吗?腾格里叔叔痊愈了吗?……遥远的地平线上,万里阳光把大块大块的草原,绘成一块人间仙境,这就是我永远的难忘的‘天上草原’。”

结语:草原的灵魂

《天上草原》在叙述中出现了一段对白:“我始终认为,腾格里叔叔是天上草原的灵魂,他让我懂得了对付严酷生活的最好方法。就是坚强。”导演麦丽丝也说腾格里是草原的灵魂的代表之一。虎子在赢得赛马胜利开口说话的一刻呼喊的就是“腾格里”。影片将腾格里塑造成一个真正的草原男人、一个英雄,展现着他的从内到外的人格魅力。都预示着他是草原的灵魂。但是腾格里的离开是一个挣扎的选择,追忆失去家园的情感表现得分外强烈。离开了腾格里塔拉的腾格里致残了,不完美了。塞夫说:“蒙古的情况和以前也有比较大的变化。自然环境的破坏,外来人口的涌八,商业化的影响,这些都是在影响着文化的发展。但是在我们心中,永远都有一片腾格里塔拉――天上的草原。”但旁白里说到的一段话:“太多残酷的现实,往往让人不忍面对。也无法面对。有时候善意的欺骗,是最好的盾牌,可以用来保护我们脆弱的心。”――“这是叙述者在向观众解释,但是否也是两位导演内心无奈的流露?”

天上草原是一个理想的世界,也许曾经存在,但是当代的草原生活状态日渐消逝。美好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天上草原只能用心去感受,和我们的灵魂共舞。

上一篇:以红色经典影视激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形课程 下一篇:喜剧与歌舞的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