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教案范文

时间:2023-02-27 21:49:41

童年教案

童年教案范文第1篇

一、导入

你是否有过童年的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甲:我发现蜗牛爬行后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延线。

学生乙: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

学生丙:我发现了彩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发现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全文。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祸患:灾难。

不由自主: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困窘:为难。

驱逐:赶走。

3.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翱翔,问过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三、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翱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足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他善于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著的精神。)

3.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试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师简介有关史料:

布鲁诺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布鲁诺为了他的发现,为坚持真理而献出了生命。

(2)学生简介他们收集的资料。

4.通过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缌观察的习惯,碰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教案点评:

童年教案范文第2篇

一、导入

你是否有过童年的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甲:我发现蜗牛爬行后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延线。

学生乙: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

学生丙:我发现了彩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发现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全文。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祸患: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困窘:为难。

驱逐:赶走。

3.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问过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三、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他善于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著的精神。)

3.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试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师简介有关史料:

布鲁诺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布鲁诺为了他的发现,为坚持真理而献出了生命。

(2)学生简介他们收集的资料。

4.通过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缌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主要是指导学生自读自悟。以人和生物发育及进化的图片、视频导入新课后,先让学生读读阅读提示,再按阅读提示多读几遍课文。然后围绕重难点读一读,议一议。课文的重点是童年的发现,教师引导的着眼点放在了发现的过程上。这样,通过读议,学生就知道了“我”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1、敢于提问;2、反复思考;3、大胆想象。对课文中两个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通过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点拨,加以理解。课后让学生收集一些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进行交流。

探究活动

鲤鱼之死

鲤鱼早就听说大海浩瀚无边,那里有滚滚的波涛,有许许多多的鱼朋友。他想:要是有机会到大海里痛痛快快地玩一番,并表演那“鲤鱼跳龙门”的绝技,那该多好呀!

机会终于来了。这天,春风吹拂,阳光艳丽,海鸥捎来黄鱼的口信,邀请鲤鱼到大海里作客。鲤鱼一听,乐得一蹦三丈高……当即,它便让海鸥驮着它,把它带到大海边。

嗬,大海一片白茫茫,海面上不时地飞着一群群海鸟,行驶着一条条船只……但此刻,鲤鱼无心欣赏这一切,它一头扎进了海里……唉,说也怪,平日在海里游泳自如的它,现在的动作却迟钝了。渐渐的,渐渐的,它感到呼吸困难,浑身无力……唉,真想不到,还没有见到黄鱼,它竟死在大海里。

鲤鱼直到死时,也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提示:

童年教案范文第3篇

一、导入

你是否有过童年的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甲:我发现蜗牛爬行后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延线。

学生乙: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

学生丙:我发现了彩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发现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全文。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祸患: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困窘:为难。

驱逐:赶走。

3.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问过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三、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他善于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著的精神。)

3.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试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师简介有关史料:

布鲁诺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布鲁诺为了他的发现,为坚持真理而献出了生命。

(2)学生简介他们收集的资料。

4.通过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缌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教案点评:

童年教案范文第4篇

《我家门前的海》是小学语文课外读物中一篇优美的散文,语词平和,意境深远。作者用清新流畅的笔触,把自己对大海的印象和记忆写得十分吸引人。对于这样一篇精致的小散文,整节课,孩子们学得都很快乐。

师:同学们,读过《我家门前的海》一文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大海很美。

生:我觉得大海很有趣。

生:我觉得生活在海边很幸福。

生:我感觉大海唱歌的时候,声音很好听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老师想让你们自由组合,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这篇优美的小散文,一会儿汇报给全班同学听,好吗?

(20分钟后,孩子们的汇报精彩极了!)

生1:我们小组边读边想象,大家感觉仿佛来到了蔚蓝色的大海边。

生2:我们小组是用积累的方式来学习这篇课文的,我们积累的是第二自然段:我家门前的海,像一面光明锃亮的大玻璃镜,映着天,天变蓝了,映着云,云变蓝了,映着鸟,鸟变蓝了。在我们的眼前,不仅大海是蓝的,整个世界都是蓝的!

生3:我们是以课文配画的方式来学习的,请看我们的画:画面是一个蓝色的、透明的世界,有翻滚奔腾的波涛,有结群回游的鱼儿,有蓝色的雾、蓝色的风、蓝色的潮声……

……

孩子们的学习方式真是丰富多彩!

二、学生心声

这节课学得真开心,真快活!学习如果总是和玩一样,多好呀!

三、我的思考

面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我不得不深思:童年应该怎样长大?童年只有一次,没有人永远生活在童年中,可是,永远有人童年,童年应该是自由、快乐、轻松的。

1.学习为什么不能像玩一样自由

“学习如果和玩一样,多好!”这是每个孩子的心声。玩是自由的,玩是快乐的,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为什么学习不能和玩一样呢?老师“以学生是否学得快乐”这种情感体验作为自己教育教学的追求目标,使课堂充满了人性,使学生获得了比知识更重要的人文关怀,学生在这样的体验中慢慢地学习反思、评价自己。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都是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内化来实现的,而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内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这个案例中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小组活动为基础,以学生探究为主,以活动化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孩子们的学习像玩一样,让他们自由、快乐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还怕他们做不好吗?

2.学习为什么不能像玩一样快活

新课程目标已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关心学生的感受,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而要有这样的效果,就需要教师特别注重学生的情绪变化。在课的一开始,就要让孩子们从读课文的感受入手,读后小组交流。每个孩子畅所欲言,学习过程就像玩一样,充满乐趣,使他们感到快活。

3.学习为什么不能像玩一样轻松

仔细想想,写在备课笔记上的教案是死的,只有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的教案才是活的,才是闪现着智慧的。为孩子的学习服务,为孩子的成长服务,时时在教学过程中,想着孩子在求知过程中的需要,想到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给儿童的精神以积极的鼓励,这是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做好的。只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才能真正地学会理解与尊重孩子;也只有这样充满人文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孩子们才会散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创造热情与生命智慧,我们一定会为此感到惊叹。

每节课都充分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去体验;给孩子空间,让他们去锻炼,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有效和成功的教育。

童年教案范文第5篇

父母没有上过学,一辈子务农,却有一套只属于农民的成功哲学。

在父亲看来,营务好四季庄稼,不耽误农时就是成功。记得有一年大旱,地里的麦苗点火就着,眼见得颗粒无收。村里弥漫着一股悲哀,没有人出山,老老少少袖着手扎堆儿怨天怨地。父亲没有放弃希望,默默地收拾好四副水桶,带上一家人挑水抗旱。我们从几近干涸的小溪里挖坑囤水,妹妹蹲在坑边负责舀水,我负责在地头浇水,父母每人两副担杖挑水。一担水挑到地头放下,回到水坑边另一担已经舀满,挑回去我正好浇完,一点儿不耽误功夫。有人在一边看笑话、说闲话,我觉得委屈,父亲摸摸我的脑壳儿说: “甭听那些闲汉瞎咧咧,人哄地皮,地哄肚皮,做好眼前的事儿,老天爷不会亏待勤快人!”果然,父母的汗水保住了金贵的麦苗,不久天降甘霖,我家的麦田迅速返青、丰收在望,那些看热闹的闲人只能眼巴巴瞅着自家的麦地杂草丛生。麦收时我家收获一包包新麦,那些闲人只能在一旁干瞅着赞叹我父亲能干。

在众多农人当中,父亲无疑是个成功者,他的成功秘诀就在于做好眼前的事儿。

母亲是个理家好手,地里的活儿落不下,家里的事儿不耽误。母亲嫁过来时家徒四壁,外人都替她发愁,这样的穷日子该咋过?母亲没有一句怨言,歇工时别的妇女聚堆儿闲扯,她拿起镰刀、绳子割牛草,晾干后卖给生产队。母亲用卖草的钱买鸡苗、猪仔,几年下来,别人家仍然塌墙烂院,我家不仅盖起院墙、偏房,还置下一屋子齐齐整整的家具。左邻右舍走进我家两眼放光,嘴巴敲得啧啧响。有人眼馋得不行,巴问母亲置下这一屋子财富的诀窍,母亲一边忙活手中的绣活儿,一边轻声细语地说:“哪有什么诀窍,做好眼前的事儿就是了。”

我参加工作至今已经二十年。刚到单位的时候,摩拳擦掌巴不得立刻进教室讲他个声情并茂、满堂喝彩。老校长却不给我排课,送我到教务处管理教师们的各项教学常规材料。在一排排讲义、试卷、作业本、备课本之间徜徉、浏览,我如同一条游鱼遇到了大海。老校长又特意带我进教室听课,旁听老师们的说课、磨课、研讨,我犹如久旱的禾苗,贪婪地汲取甘霖。这时候老校长交给我一套课本,打开其中一课,说一起同课异构。我运用所学精心组织每一个教学环节,设计每一张教学幻灯片,打磨每一行教案,终于信心满满地与老校长彼此交换教学方案。

看完老校长的教案后,我有些困惑。我的教案看似充盈丰实、花样繁多,跟老校长的比起来,却总感觉那么飘。老校长一针见血地指出:“教案设计不是编故事,不用考虑情节多么跌宕起伏,应该俯下身子盯紧学生,学生的需要是最根本的,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一语点醒梦中人,我的教案着眼点在如何出彩儿,老校长的教案落脚点在眼前的学生!

在老校长的传帮带下,我慢慢抚平自己急功近利的心,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情,不知不觉就是二十年,从生涩的毛头小子,成为地方名师。

成功之道,是脚踏实地一件一件干出来的――眼前的事儿做好了,成功还会远吗?

所谓成功,对父亲而言是收获,是让土地丰收;对母亲而言是持家,是给丈夫、孩子一个丰盈的家;对老师而言是给每个学生学习的快乐;成功可以很大,造福人类,也可以很小,小到只需做好眼前的事儿,爱你周围的人。

童年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民间体育游戏;幼儿园;一日活动;应用

民间体育游戏是由民间创编,并在民间代代相传的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给人们带来了童年的欢乐,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孩子们经常参加民间体育游戏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及意志品质的形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玩具的产生,民间体育游戏渐渐流失了。现在的孩子只会玩各种颜色鲜艳,形态逼真的模型玩具,特别是城市里的孩子,更没有机会接触到民间游戏,这就使得幼儿从小丧失了自然的本性。要想更好地挖掘幼儿的童真,一定要在幼儿园教育中充分发挥民间体育游戏的作用。下面,本文就结合本人所在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体育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我园处于城乡结合地段,有着丰富的传统色彩的民间体育游戏,教师、家长们的童年时代都曾与民间体育游戏相伴而过,十分熟悉游戏的玩法和规则,这为民间体育游戏的挖掘、开展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充分挖掘利用民间体育游戏资源,丰富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课程内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广泛搜集民间体育游戏资料

为了更好地发挥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作用,需要结合地区幼儿园发展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科学的措施,为此,作为园长则需要进行详细且深入的调查研究。基于此,我园进行了“民间体育游戏之家长调查”,编写了有关的调查问卷,选取我园部分幼儿家长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00多份,了解家长对幼儿园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的想法与意见,同时收集到一些家长了解的民间体育游戏。

为了提升调查研究的精准度,我园还发动教师深入社区、农村,到年长的老人家中进行访谈、采访和搜集,了解各地区有哪些民间体育游戏资源。请教师到上杭县新华书店、图书馆等处查阅了民间体育游戏方面的资料。并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优势,上网搜集有关资料和理论,搜索了大量的游戏资料。通过调查分析,能够更好的找到适合本地区幼儿的民间体育游戏,使幼儿亲近生活,使其能够在幼儿园中更好地生活和学习。

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将游戏进行改编和分类

我园为了更好地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发动全体教师对搜集的民间体育游戏进行筛选、整理、改编、创新、整合。在整理过程中,全体教师深入讨论、反复推敲,对这些民间体育游戏去其糟粕,选其精华。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了分类,分为适合小班、中班、大班的游戏。同时,全体教师以大班、中班、小班三个年龄段分为三组,把适合本年龄段的民间体育游戏,参照本年龄段幼儿动作发展的目标,再把这些民间体育游戏分为上、下两个学期。然后根据本年龄段本学期动作发展目标,把这些民间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创新,设计游戏的多种玩法,使陈旧、单调、枯燥的游戏更具趣味性;强化、完善游戏规则,使游戏更完整、更有趣,让幼儿在民间体育游戏中体验快乐,获得发展。

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大班的民间体育游戏我们选择了《跳绳》、《攻城堡》、《赛龙舟》、《城门城门几丈高》、《斗鸡》、《脚尖脚跟脚尖踢》、《炒黄豆》、《抢四角》、《猜拳跨步》等难度较大的游戏,又增加了器械体育游戏如《踩高跷》、《推铁环》、《跳竹竿》、《抽陀螺》、《舞龙》、《跳皮筋》、《抬花轿》等。中班主要选择《踢沙包》、《地雷爆炸》、《揪尾巴》、《老狼老狼几点了》、《老鹰捉小鸡》等。小班选择了一些较简单的体育游戏如:《躲猫猫》、《红绿灯》、《小推车》、《木头人》、《开飞机》、《骑竹马》等。

三、在一日活动中,开展民间体育游戏

(一)在体育课程中开展民间体育游戏

将民间体育游戏贯穿在幼儿日常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将体育和游戏完美结合。我园每个年龄段都有三个班,在实践过程中,要求担任动作发展的三位老师相互协商、交流、合作,做到课课研讨,课课共享。其中一位老师在活动前设计教案,供先上动作发展的两位老师在组织活动时使用。这两位老师组织完活动后,要进行活动后反思,然后把活动反思交给本年段最后一位上动作发展的老师。这位老师根据活动前设计的教案和前两位老师的活动后反思,整理成一篇新的教案,然后再利用这篇新的教案进行组织活动。组织完这个活动后,这位老师也要进行反思,并根据自己的反思,再次整理教案,形成一篇较完整、有参考价值的教案。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一些游戏的目标和玩法过于简单,对幼儿没有挑战性,教育价值不高;而有些游戏的目标和玩法太难,在幼儿园开展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比如:《编花篮》,至少需要三个人以上才可以玩,要求幼儿单脚站立,另一只脚架空后与其他幼儿架空的那只脚架在一起,编织成花篮。此游戏要求单脚站立的时间有点长,还要求承受外来的重力和压力。诸如这类游戏,由于幼儿的肌肉和骨骼发展的实际情况,幼儿没有能力来玩此类游戏,这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失去信心和游戏的快乐。因此,老师在选择民间体育游戏时,一定要结合幼儿的实际发育情况,要从实际出发,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游戏效果。

(二)在户外活动中开展民间体育游戏

各班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老师可以积极地组织幼儿进行有趣的民间体育游戏。很多民间游戏很好玩,很有趣,看到孩子们玩得热火朝天,老师仿佛也回到了快乐的童年。这样能够使老师和幼儿更好地相处在一起,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幼儿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在早操中玩民间体育游戏

通过探究和实践发现,民间游戏有很浓的趣味性,因此,在早操的编排中,可以将民间游戏编排其中。如:热身活动时,可以组织幼儿玩炒黄豆、石头剪刀布、迷迷转、挠痒痒、跳竹竿等游戏;在早操的游戏时,可以让幼儿玩斗鸡、毛毛虫、地雷爆炸、玩轮胎等游戏。

四、开展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家园共育

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社区、家长、教师的作用,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交流,架起了家园交流的桥梁。以本园为例,从搜集民间游戏开始,就大力借助家长这一丰富的资源。除了问卷搜集外,还走访很多家庭,有些家长还抽空陪老师到他们邻居长辈的家里,搜集长辈们知道的、玩过的民间游戏。民间游戏开始实践以来,每隔一段时间针对课程实施情况向家长进行开放展示活动:有集体游戏、分组游戏、家长与幼儿的亲子游戏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平时还有版面宣传、照片展示等,还经常把幼儿民间游戏的照片发到幼儿园的网站,家长随时可以看到孩子在园的游戏活动。民间体育游戏让孩子们玩得乐此不疲,真正把童年的快乐还给了孩子们。

结束语

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将其应用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既能够丰富体育游戏的内容,又能够让幼儿在自由、自主以及开放的环境中萌发运动的兴趣,体验运动的快乐,且又提高身体素质。本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工作实际,以本园的具体实践活动为例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今后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应用问题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韦丽华,程志宏.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的策略.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年第Z1期

[2]叶青燕.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多元化应用.福建教育:学前教育,2012年第7期

[3]邓红艳.浅谈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健康教育中的运用.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35期

[4]卢颖.浅谈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开展. 新课程学习:下,2012年第5期

童年教案范文第7篇

为了参加市“远教”优质课大赛,我打开了电脑中从未打开的“远教”资源这一块,发现“远教”资源真是丰富无比,精彩纷呈,令人叫绝。每一课你都能找到两份现成的教案,还有作者简介、写作背景、配图配乐朗读等等。如我选讲的课文是巴金的《短文两篇》(《日》《月》),打开“远教”资源,有两份完整的教案,但各有长处和缺点,我综合两份教案,吸取精华,重新设计一份更适合自己教学的教案,感觉很好,在“作者简介”这一块真是应有尽有,从童年的巴金到青年、中年以至老年的巴金图片都有,并配有文字解说,可以直接利用,省时省力。至于朗读,更不用说,配图上一盏精致的油灯,正放射出火红的光亮,周围一片亮丽的金黄,一只飞蛾正扑向这灯火……佐以轻音乐,配以朗读者轻柔舒缓的声音,真是令人陶醉。

我在讲县级公开课――《苏州园林》时,也动用了“远教”资源这一块。叶老在这篇文章的开头部分明确地指出了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在第二部分分段逐一说明了(1)苏州园林的建筑绝不讲究对称;(2)苏州园林讲究假山的堆叠和池沼的配合;(3)苏州园林树木的栽种和修剪也着眼在画意;(4)苏州园林里花墙和廊子的特点;(5)苏州园林的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6)苏州园林的门和墙,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7)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这七个分特点。虽然叶老的说明条理清晰,但以前每次讲这课,总给人纸上谈兵的枯燥乏味之感。这次公开课,我利用远教资源,多媒体大屏幕上,游客随着导游畅游苏州园林,配以解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再结合课文,苏州园林的特点就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达到以一抵十的教学效果。

二、远教及多媒体的运用,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一直错误地认为,语文教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足矣,至于联想和想象,那是学生感知语言文字能力的问题,不能靠直观的图形加强,殊不知,经过这次亲身体验,我发现,当大屏幕上出现敬一丹朗诵的“2003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颁奖委员会给巴金的颁奖词时,同学们一片肃静,对巴老这一世纪文坛巨匠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后来,合上书本,聆听课文朗读时,同学们聚精会神凝视着大屏幕,完全陶醉于美图、美乐、美声之中了;随后的自主学习也空前高涨……现在,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家有电脑的,也经常浏览远教网页,还有同学主动帮我下载资料,制作课件,仿佛眼前展开了一片语文新天地。

三、远教及多媒体的综合运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和质量

本来,巴金的短文两篇,以前没有利用“远教”及多媒体的时候,一节课45分钟都难把它讲彻讲透,可是利用“远教”和多媒体后,30分钟就绰绰有余,其它时间可以加强朗读,效果极佳;同时,还可以及时解决课时作业,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质量。

叶老的《苏州园林》这一课,以前凭一支粉笔上课,两课时上完,师生俱疲,还没什么效果。现在,利用“远教”资源和多媒体教学,只用一课时,学生不仅了解了苏州园林的特点,欣赏到了苏州园林的美景,还掌握了叶老“总――分――总”的说明顺序,并且做到学以致用,采用同样的方法,第二课时让学生写一篇《我的学校》大部分同学都能迅速完成,真是事半功倍。

童年教案范文第8篇

思想准备

音乐教学理论认为,音乐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专业学生学习音乐教育理论与技能的一种实践性活动。邵祖亮先生更认为:“进行教育实习,可以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巩固校内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巩固专业思想,锻炼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能力,并为毕业后顺利地从事音乐教育事业打下必要的基础。此外,实习生在实习中反馈的情况,也可以为院校检验办学方向、评估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以及加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实习并非是高师毕业生毕业前的走走过场、摆摆样子,而确实有其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基于上述,笔者认为实习前的思想准备应该结合音乐教育实习的对象、任务、目标等诸方面来进行:

1 了解教学对象,熟悉中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

一般说来,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实习学校通常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和普通高中,从我国目前小学至高中一年级在校学生年龄的整体情况看,大多是在六七岁至十五六岁之间,也就是说,其间大致包括三个年龄阶段,即童年期(六七岁至十一二岁)、少年期(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和青春初期(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从教育学的视角观察,上述三个年龄段的学生学习心理特征基本如下:

(1)童年期:感知事物还不太精确,注意力也不够稳定,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且擅长于具体形象的识记。与此同时,随着儿童活动领域的逐步扩大,其情感意志、审美意识、道德感和美感也在逐步发展和增强。

(2)少年期:开始具有独立性和“成熟感”,个性开始初步形成,自信心和自尊心明显增强;学习的自觉性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迅速成长,且注意力的稳定性、目的性和选择性明显增强;情绪、情感日益丰富。

(3)青春初期:自我意识逐渐成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具有深入学习钻研的能力;情感趋于成熟和稳定。 除此之外,由于信息时代的诸多信息接受手段及途径的丰富与快捷,加之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又是独生子女,因此其学习心理特征也表现出诸多的个性化倾向。

2 了解实习任务,进一步学习和理解《音乐课程标准》

音乐教育实习的任务,也就是音乐教育实习所要担负的工作和职责。一般说来,音乐教育实习中应完成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考察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情况。

(2)在课堂音乐教学中运用音乐教育理论,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体系和方法,进行唱游、唱歌、器乐、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知识的实习教学,初步掌握其教学规律。

(3)辅导中小学生开展合唱团、乐队和舞蹈队等课外音乐团队的活动,组织多种音乐会、演唱会、音乐知识讲座和校园歌咏活动,锻炼课外音乐活动中排练、辅导和编导等方面的艺术能力和组织能力。

(4)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配合班主任、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工作,学习和掌握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等。

对于如何完成好以上四个方面的实习任务(亦即:教育科研、课内教学、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笔者认为必须进一步学习和理解《音乐课程标准》,并能以实际行动自觉贯彻和落实它,那就是完整、准确并持之以恒地践行与体现音乐新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亦即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和“基本理念”(亦即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和完善评价机制)。除此之外还应认真把握好课程目标的三个层面,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3 明确实习目标,积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音乐教育实习的目标,实际上也就是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目标,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实习活动,了解普通中小学校音乐教育的情况,进一步理解学校音乐教育的意义,激发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情感。

(2)通过实习活动,学习多种音乐教学方法,培养和锻炼音乐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外活动的辅导与组织能力。

(3)通过实习活动,加强教书育人意识,学习班主任工作,提高在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习活动,进一步发展个人业务专长,并在实践中发现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缺漏,明确努力方向,更加刻苦学习,促使毕业后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

明确上述四个方面的实习目标之后,积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必然成为达到实习工作目标的最佳保证,简言之,在学校工作中,要努力与师生打成一片,必要时要与学校领导和指导实习教师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在教学工作中,要以认真负责、谦虚谨慎的态度,勤学好问、不辞辛劳的精神,以及大胆创新、锐意进取的作风完成好一点一滴的实习工作;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既要是学生们的大哥哥或大姐姐,更要成为学生们音乐学习与成长的良师益友。

除以上所述之外,诸如各级各类学校教学条件存在差异、学校对于音乐教育重视程度存在差异、学校音乐教育传统或音乐教育成就存在差异、学校学生音乐素质及指导教师专业能力存在差异等等,这些也都是同学们音乐教育实习之前应该有的思想准备。

教学准备

与上述思想准备并行准备的应该是教学准备,亦即同学们进入独立音乐教育工作之前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技术准备。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教学参考资料的准备

本文所指的教学参考资料主要包括音乐教学论及相关著作、学生用书、教师用书、教学音像资料、音乐期刊、互联网资讯等。

(1)音乐教学论及相关著作:根据各级各类学校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笔者拟如下书目供同学们参考选用。

王克、杜光《中等学校音乐教学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版。

秦德祥《元素性音乐教育》,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魏传义《艺术教育学》,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美]H.加登纳著、兰金仁译《智能的结构》,光明日报社1990年版。

迈克尔・L马克著,管建华、乔晓冬译《当代音乐教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

廖家骅《音乐审美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版。

邵祖亮《中学音乐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毛版。

曹理、缪裴言、廖家骅《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日]浜野政雄著、曹理译《新版音乐教育学概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曹理、缪裴言《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郁文武、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郭声健《艺术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谢嘉幸、杨燕宜、孙海《德国音乐教育概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魏煌、侯锦虹《苏联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缪裴言、缪力、林能杰《日本音乐教育概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袁善琦《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教学实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美]贝内特・雷默著、熊蕾译《音乐教育的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尹红《音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陈玉丹《音乐教学论》(专升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张卫民《儿童艺术教育创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章连启、谭天静、张亚红《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费承铿《音乐教学法》,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李德隆《高师音乐教育学概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廖乃雄《音乐教学法》,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尹爱青《音乐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中师音乐教材编委会编《小学音乐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版。

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管建华《后现代主义音乐教育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日]高保治著、缪裴言译《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

(2)学生用书、教师用书、音像资料:主要包括人民音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科书及相关资料。

(3)音乐期刊:主要包括《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与创作》、《音乐生活》、《音乐天地》、《儿童音乐》、《小演奏家》以及其他音乐教育、音乐学术类期刊。

(4)互联网资讯:主要包括中国音教网(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音乐教育网、中国奥尔夫音乐教育网、音乐教师在线、音乐教学网、小学音乐教学网、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郭声健艺术教育网以及其他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和通俗音乐网等。

2 教案写作练习

教案,又称为课时计划。它不仅是教师音乐课教学的基本实施方案,同时还是这一方案的准确的文本表达形式。规范的教案写作和优秀的教案设计,既是一个专业的音乐教师的标志,也是一个优秀音乐教师的标志。 各类音乐课教案写作时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1)教案的文本格式。笔者将教案的文本格式概括为两个部分:辅助部分(指教案写作中应该明确的宏观上的若干因素,而这些因素并非是直接进入教学程序的),如课题、课型、授课年级、教材、课时、教学准备等;主要部分(指教案写作中必须明确设计和充分体现的教学目标、教学创意和整体教学过程,亦即直接进入教学程序和由全部教学所获得的最终成果),如教学目标、教材分析、重难点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拓展等,课后还应附上“本课小结或教学反思”等内容。 (2)其他需要考虑的问题。根据同学们在校期间的教案习作,笔者认为在实际教案写作中,有几个问题是必须注意的,即教学目标的设计、教材分析与重难点分析、课时容量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问题、教学过程的借鉴与创新、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运用等等。对于上述问题的把握与处理,必须坚持客观、理性又灵活的方法与原则。 实际上,教案写作的样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必拘泥于某一种范式。建议同学们在实习之前多练练笔,写一些不同年级、不同课型和不同样式的唱歌课教案、欣赏课教案、器乐课教案、创作课教案等,这些都是很有益处的教学准备。

3.试讲

所谓“试讲”,是一种在非实际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演习,具有模拟实际教学、观察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教学意义。试讲对于试讲者而言,一般能够起到检验、丰富和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行为的作用。 笔者从历届实习生的试讲活动中发现,好的试讲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必须以“教师”的角色进行试讲,不要过多流露出“学生”的口吻。

(2)必须明确当代基础音乐教育思想或理念,深入研究和灵活运用教材教法。 (3)必须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可操作的和具有一定创意的教案。

(4)必须要有良好的专业基本功,从而具有良好的范唱、范奏、音乐分析、问题设计、教学评价和课堂引导能力。

(5)必须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随机处理、协调课堂正常运行的能力等等。 需要赘述的是,“试讲”通常也可以结合“评课”一起进行,评课可以采用同学们互评或教师点评的方式。

结语

童年教案范文第9篇

——李吉林

童年,“遇到”李老师

“人的童年提出了他整个一生的问题,要找到问题的答案却需要等到成年。我带着这个谜走过了30年而没有思考过它一次,今天我知道在我开始出发时,一切都已决定。”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我读到米夏埃尔·兰德曼的这句话时,心里有一种豁然的开朗。我立刻想起安徒生文学奖获得者、前苏联著名儿童文学家和教育家米哈尔科夫的散文名著《一切从童年开始》。回首张望,我猛然发现,童年其实已经孕育了今天的“我”。

大概从小学三年级起,爱读书的念头就像沟边的野草,在我的心中疯长。身边可供选择的读物实在有限,于是逮着什么读什么,只要有字就行。

我相信冥冥之中存在着某种缘分。一个平凡得没有任何特征的日子,随手翻阅一本杂志,我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中随意穿行。一篇同龄人的习作吸引了我,《校园里的花》。作文不长,一会儿就看完了。最后是指导老师的名字: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特级教师李吉林。特级教师?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称谓,心中立时充满了神圣与敬意。好羡慕习作的小主人,不难想象他该享受着怎样的幸福与快乐。南通?那是一个并不遥远的城市。李吉林,是大哥哥老师,叔叔老师,还是爷爷老师?

《小王子》中说:仪式“就是使某一天不同于其他日子,某一钟点不同于其他时间”。那一天,那一刻,就是我生命里的一个“仪式”,我与李老师,与“特级教师”相遇。

世界上最粘的胶水

初中毕业,我进入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学习。

开学第一天,我就听到老师们在讲述那个熟悉的名字。原来,自己已经来到了她(我终于知道是“她”)的身边。我心底的一角即刻苏醒,童年的记忆开始复活。梦想和现实有时竟只一步之遥。

成为李吉林那样的老师,这成了我埋在心底的秘密。我不由分说地喜欢上了即将从事的职业。后来,就像追问“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一样,我曾经追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做教师?李老师对我的影响究竟意味着什么?

日本幼儿故事《竹笋的故事》中说,春雨过后,竹笋就在地下游戏。一棵小竹笋感到有种神奇的力量在吸引它。它听到一个很远的声音在召唤,于是拼命往那个声音的方向钻。原来,篱笆墙外,有个人在吹笛子,是悦耳的笛声吸引了它。后来,它长成了一棵健壮的竹子。最后,它被做成一根能发出悦耳声音的笛子。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在寻找一个真实的自我。竹笋孩子听到自己心灵的召唤,最后做了一根能发出悦耳声音的笛子,它已找到最积极、最真实的自我。李老师于我而言,正是那悦耳的笛声,我在这笛声召唤下,找到了真实的自我,从此踏上教师之旅。我,走向了“我”。

我的心中充满着对教师职业的憧憬和热爱,我为未来的职业生涯积极准备着。

能够听一听李老师的课该多好!一天,学校给我们发放了李老师的新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这本书系统阐释了情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框架,让人爱不释手。我贪婪地阅读着,想象并复原一个个动人的教学场景,未来生活虚无却又真实地向我走来。

毕业分配时“双向选择”考核,现场拿到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我回忆刚阅读完的《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一书的理论,根据课文内容,依葫芦画瓢即兴设计了几个所谓的“语表情境”“音乐情境”“想象情境”,竟然获得评委好评。我被海门市实验小学录用。

纷杂外衣传递的爱

有一年,一场高规格情境教育学术研讨活动在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举行。时值深秋,已很有些凉意。下午是一场简短的汇报演出。中间我有事外出,正看到一群小舞蹈队员在隔间候场。她们已全都换好单薄的演出服,一个个搓着手,不时蹦跳着,以抵御外面的凉意。当时的场地还没有空调设施。这时,李老师走了过来。见这情景,她一下瞪大了眼,对身旁的带队老师大声说:“这怎么行?快,快让孩子穿上衣服!”老师解释:“马上要上场了。”“孩子的身体要紧,穿着外套跳!”李老师的语气不容置疑。接下来,与会代表们看到了这样的场景:孩子们里边穿着统一的漂亮演出服,外面却罩着各色外套,有红色毛线衣,有紫色夹克,也有天蓝的毛背心。这些着装纷杂的孩子们灿烂地笑着,舞动着内心的喜悦。代表们都被打动了,报告厅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爱”,这个以前缥渺的字眼,是李老师,用她不经意中的一个无心举动,给我上了最为真实的一课。在我眼里,那群身着纷杂外套的孩子们跳出了世间最美的舞姿。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李老师数十年矢志不移,潜心情境教育的研究,在别人颐养天年之际,她又站在了新的起点。这些都缘自她内心深处对儿童的热爱与理解。

字里行间的铅笔线

有一回,我承担了一个省里重要活动的教学研究课任务。尽管已经有了多次公开教学的经历,心里还是难免紧张。为上好那堂课,我苦思冥想了好长时间,阅读了不少资料,终于拿出了教学设计,但总感到底气不足,把握不大。这时,我想到了李老师,鼓起勇气给她打了电话,没想到李老师爽快地答应了。

按照约定的时间,我准时来到李老师的办公室。李老师正忙碌,见我到了,微笑着招呼我坐下。我递上教案,心想,就修改一下,时间应该不会太久。

李老师接过教案,浏览了一下,就放在一边,随手打开教材,翻到了课文。看来,她早就做好了准备。

“我们先读读教材吧。”她又随手拿出一支铅笔,一字一句读起了课文。读几句,停一停,跟我讨论一下,谈她的理解,一边随手圈画。就这样,一句一句,一段一段,甚至不放过一个标点。一个个普通的文字逐渐变得鲜活灵动起来。我压根没想到李老师会这样跟青年教师备课。原以为她直接看看教案,提几点意见就完了。

再看面前的课文,字里行间,留下了密密的各种不同的圈画符号。在我的备课经历中,哪曾有过这样细致的课文研读!此时,李老师似乎已经进入了情境,她轻声启发着我:“这是一个夜晚,是什么季节?外面是如何地黑?我们来到了一间小小的屋子……主人公出现了……”真是奇妙,随着李老师的描述,我真的进入了课文展现的情境,原先感觉隔阂的内容立时变得可亲起来。我真正领悟了,所谓“情境”,其实是课文所固有的。

经过这一番“进出”课文,李老师这才重新拿起我的教案,跟我探讨起具体的教学方式。

走出李老师的办公室,已经小半天时间过去了。李老师其实不只是在帮助我备一堂课,她是在身体力行地告诉我,面对课文,面对教学,面对孩子,我们该是一种怎样的姿态。从那以后,课文中那些字里行间的铅笔线总在悄悄提醒着我。

做一名长大的儿童

2003年,教师节来临之际,《人民教育》刊登了李老师的散文《我,长大的儿童》。文章犹如一首优美的儿童教育诗,浓缩着李老师成长的足迹,充盈着她“爱会产生智慧,爱与智慧改变人生”的育人情怀。我们都被她永远的童心与永恒的爱心深深打动。那天,我接到一位外地朋友的电话,她激动地告诉我阅读李老师文章的体会,让我一定转达对李老师的敬意。

李老师说:“生活在儿童的世界里的幸福感,无与伦比。”“我爱儿童,一辈子爱。如今我已不是儿童,但喜似儿童,我只不过是个长大的儿童。我多么喜欢自己永远像儿童!”

正是有一颗童心,她才会带着学生去濠河边看月亮,去长江边看日出,去寻找“秋天的田野”,让孩子们捋起袖子露出胳膊和丝瓜比粗细……正因为有如儿童般探究的欲望,她一直为儿童精神世界的完满建构而孜孜以求。她的论著都是她用火热的心、用心的实践、潜心的思索写就的。

我也开始在小学里读我的大学,开始努力去发现我们工作的逻辑起点:儿童,开始从课程的角度反思当下语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开始探索母语教学的民族根性问题。这期间,每一次遇到李老师,或者李老师遇到熟悉我的人,她都会关切地询问我的工作、生活情况。

在李老师心中,我还是个儿童,是个长大的儿童。

李老师,“如今我已不是儿童,但喜似儿童,我只不过是个长大的儿童。我多么喜欢自己永远像儿童”!

童年教案范文第10篇

我是一条小船

自从那天妈妈我牵出童年的港湾

可敬可爱的老师啊

便成了我的船

我的桨

我的帆

童稚的眼睛里

知识的大海啊

怎么那么无涯无边

刚刚起航

我就怯于浩瀚

于是——盘旋

躲闪……

是您啊——亲爱的老师

为我把稳舵

只朝一个方向:前进!

您右手捏一只粉笔

左手拿一本教案

双臂不倦地挥舞着

像划动两块不懈的桨板

您用鼓励的话语

为我升起生命的理想之帆

啊!十年了

这条小船——

经历了多少急流、险滩,

陷入了多少回苦闷、彷徨

享受了多少次快乐、愉快

您比父母更能

上一篇:道法教案范文 下一篇:机械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