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画卷中的故事:《羊毛失踪之谜》

时间:2022-10-29 08:16:58

历史画卷中的故事:《羊毛失踪之谜》

【导读】

《羊毛失踪之谜》是英国当代作家哈纳特(1893—1981)的代表作。哈纳特曾在图画书领域取得很大成就,后转向儿童历史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钟声的召唤》《火炉上的笔迹》等。她创作的《羊毛失踪之谜》曾获1951年卡内基最佳儿童文学奖。

《羊毛失踪之谜》是一本充满趣味、悬疑及画面感的历史小说。哈纳特曾是画家,她虚构历史画面的能力很强,还亲自为作品插图,使这部历史小说活了起来一15世纪英国乡村安静淳朴的生活缓缓地流淌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那时的风土人情;同时,作者长期在图书馆和博物馆里收集了丰富的资料,做到了历史细节的真实。只有历史细节真实,才能奠定历史情境的真实。历史细节和情境的真实与否,是判断历史小说优秀与否的标准之一。我们的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在不少细节上都经不起考证,缺乏基本的历史真实。《羊毛失踪之谜》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作者以较高的艺术表现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生动而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情境,让一个充满悬疑的故事在五光十色的历史画卷中跌宕起伏地展开。

《羊毛失踪之谜》讲述的是15世纪英国羊毛商人的生活。当时,英国的经济一度非常繁荣,出现了初具规模的手工业和发达的商业贸易,特别是历史悠久的羊毛贸易和新兴的毛料业更为发达,有名望的商人因其诚信和守约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如小说中的菲特洛克先生;与此同时,从资本主义发展更早的意大利也拥来了大批银行家和商人,在英国进行冒险或投机活动,小说中的伦巴弟人,正是这样的商人。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都是少年:羊毛商菲特洛克先生的儿子尼古拉斯、菲特洛克家的牧羊人的儿子哈尔、毛料商布拉德肖的女儿赛西莉。尼古拉斯和哈尔一起长大,说起来是“主雇”关系,但其实是亲如兄弟的朋友;赛西莉是尼古拉斯的未婚妻,两个家族出于商业考虑而联姻,尼古拉斯最初听到这个消息时紧张又恐惧,但见面后,他发现赛西莉是一个野性十足、天真可爱又聪慧的女孩。心中的不良情绪也就消散了,两人成为很好的伙伴。后来,他们三个一起破解了贸易中羊毛失踪的谜案,找到了伦巴弟人的投机证据,改变了一向诚信守约的菲特洛克先生被陷害的命运。

【选评】

马上的人骑马小跑了一圈,才兜回来。那人长着一张麻黄脸,厚厚的眼皮底下有一对眯缝的小眼睛,还有一张肌肉松弛的大嘴。他身上穿一件从高耸的肩膀上直披下来的有镶皮滚边的黑长袍,头上戴一顶黑色宽边帽,上面插有一根长羽毛。

他在两个孩子面前停了下来,把他们一个个仔细看过来。

“看来,你们那两条该死的狗得受点教训,”他操着外国口音,把一些字眼吃掉一半,“你们看管的是谁家的羊?”尼古拉斯的脸气得发白。“这些都是我父亲的羊。”他勇敢地回答道,“我父亲是托马斯·菲特洛克先生,如果你想知道的话,他还是羊毛贸易中心的成员。您的狗袭击了他的羊群,您还打了他的仆人。等他出门回来,会有人禀告他的。”

陌生人显得很惊讶。他把孩子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看得尼古拉斯心里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自己那邋里邋遢的面孔和沾满泥巴的光腿。只见那人很不自然地露齿一笑,装模作样地挥了挥帽子鞠了个躬。尼古拉斯心里明白,他是在暗中嘲笑自己。

那秘书准备骑马离去,犹豫了一会儿,又回过头来。

“向您问个路。附近有个名叫西蒙·里奇的先生,他家住在哪儿?”

那是最容易不过的。尼古拉斯很愿意表现一下自己的机灵,立即回答他说,里奇先生是他父亲的打包人,住在韦斯特威,他刚回家不一会儿。尼古拉斯还回过头去指指方向,他注意到伦巴弟人样子很古怪,仿佛很吃惊。

(点评:伦巴弟人一出场,就给人一种不舒服的刁蛮印象,而且样子很古怪。他的出现预示着将给这里的生活带来麻烦。他的装束一下就把我们带到了那个时代现场,这就是历史细节真实的重要性。可以看出尼古拉斯是个天性可爱的少年,他对伦巴弟人的作为虽然很生气,但当伦巴弟人问路时,他为表现自己的机灵,还是很热情地连说带指;他作为有名望的商人的儿子,喜欢像哈尔那样,穿着随便,在野外劳动或游戏。)

尼古拉斯睁大眼睛看看这个糖罐,他马上认出来,这个白地蓝花罐子,跟他母亲卧室里的那个一模一样。

“这糖罐子。你从什么地方得来的?”他问道。

赛西莉打开盖子,把手伸进去。“哦,那是别人送的,”她说,“是一位绅士送的,他是我父亲的朋友——一个伦巴弟人。你最喜欢吃什么,樱桃、姜饼还是糖李子?”

尼古拉斯并不回答。“一定是安东尼·巴里先生送的吧。”他扬扬得意地说。

赛西莉呆住了,一个糖李子放到嘴边没送进去。“你怎么知道的?”她说,“他送给我们才几天工夫。”

这倒不难解释。他们交换了一些情况,晓得伦巴弟人带着卫队和驮马离开了柏福特,当天晚上在毕屈安普敦庄园过夜。赛西莉很喜欢安东尼先生。他因为要将采购的毛料运到意大利去出售,跟父亲常有往来。这人很和气,常常给她带来礼物。另外还有一个伦巴弟人是个丑八怪,总穿一身黑衣服,跟他可不一样。

尼古拉斯点点头。“我认识他。我叫他蛤蟆脸。”

“哎哟,好极了,这个绰号真妙。”她连连称赞道。

“我告诉你,这人很残忍,我的一只猫抓了他一下,那是一只很小的小猫,他一把把它抓在手里,扭歪它的脖子不算,还把它摔死。”她回忆当时的情景,打了几个寒噤,“哼,我恨死他了。”

尼古拉斯突然想到一个念头。

“那次他们是不是一起来的?”他问道,“我是说送你糖罐的那天。”

赛西莉想了想说:“只有安东尼先生一个人来,其他的都是卫队。你那个蛤蟆脸一定是以后才来的,第二天早上他们俩倒是一起动身的。”

尼古拉斯非常激动。他知道蛤蟆脸晚到的原因。里奇仓库里见到的不就是他?“这真是怪事。”他说。

(点评:从孩子气的交谈中,可以看出赛西莉热情大方、天真可爱,但也不乏机智。同时可看出尼古拉斯敏感、细心,善于思考。)

终于有一天晚上,尼古拉斯刚刚上床,就听见窗下有人在轻轻地吹奏牧羊人的风笛,声音拖得很长,那是他跟哈尔约定的信号。当时月亮已经升起,把外面的小街小巷照得通明透亮,一眼望去就能看到哈尔站在楼下的阴影里。尼古拉斯飞快地披上衣服蹑手蹑脚地走下楼去。母亲的房门底下还有灯光透出来,他屏住呼吸偷偷溜过去,心里还在暗暗祈祷母亲千万别听到哈尔吹奏风笛的声音。哈尔这时也不能叫,一叫事情就糟啦。不过总算太平无事,他掩门出去,整幢房子没有一点动静。

哈尔激动得直喘气。“他们今天晚上有行动,”他结结巴巴地说,“我刚才兜到韦斯特威去瞧瞧,看见蛤蟆脸正在里奇家中。趁今晚月色正好,他们准备了足足一打驮马。我敢起誓,他们一定会在天亮以前出发。快来,我们快去躲在树丛后面监视他们。”

尼古拉斯不用他再吩咐一遍。他们当即出发,也不敢骑马,撒开两腿往山地奔去。不骑马的话,这条路就显得很长,而且地面高低不平,不得不放慢脚步。当他们走近山顶时,哈尔给尼古拉斯打个信号,让他猫着腰前进,不然的话,暴露在身后天空的背景中,人家会看见他们的,到了最后一百来码,他们不得不手脚并用在地上向前爬行。谢天谢地,最后他们总算爬到了漆黑的荆棘丛里,在那里躲着不动。

仓库就在前面,月光闪出银白色的光芒,把仓库照得如同白昼一般。仓库前阒无一人。他们久久不敢出声,周围除了夜间一些小动物的沙沙声和远处山谷里猫头鹰的长长的叫声,静得出奇。

“说不定天亮前他们不会再来啦。”尼古拉斯尽量压低声音说。

就在这时,哈尔一把抓住他的膀子,给了他一个警告。

仓库那边的山坡上有些什么东西在移动。他们睁大眼睛透过一片苍白的月光望去。这时只听得一声轻轻的铃铛声。接着又是一下,又是一下。有人在喊话:“留神,就那儿。”接着出现了一匹又一匹的驮马,排成行,把侧影投射在仓库明晃晃的墙上。后来又有两个骑马的人勒住了马缰绳。骑在一匹黑马上的人轮廓很模糊,看不大清楚,他们猜那是蛤蟆脸;第二匹马看得很清楚,它的斑纹黑白分明,骑在上面的正是里奇。

尼古拉斯和哈尔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他们简直冻僵了。尽管刚才他们看到的一幕是他们整个计划的高潮,可是他们实在太疲倦了。甚至没有心思去品尝兴奋的滋味,只是拖着沉重的步子回家,一路上连话都懒得说。

尼古拉斯回到家里躺在床上说什么也睡不着,眼巴巴地等待天亮。有一件事他还得赶紧去做,天一亮他要写封信给他的父亲。

(点评:这些很具有画面感的场景扣人心弦!由这些场景和言行,可以看出哈尔和尼古拉斯的聪慧、敏捷、勇敢,以及哈尔的果断和对朋友的肝胆相照。他们的合作那么默契!

大功即将告成,但结果还不能说是万无一失,所以尼古拉斯还是心事重重,让读者也随之为他们担忧,整部小说可谓是环环相扣,形成了吸引读者的悬疑风格。)

(以上选文出自哈纳特《羊毛失踪之谜》,徐朴/译,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年版。个别字句略有校改。)

上一篇:拥慧古人的迎客之理 下一篇:我与书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