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10-29 07:56:44

浅析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原因及对策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发生非正常死亡的现象呈上升趋势,成为当前社会和高校关注的焦点。本文从高校辅导员的角度探索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对策,以期对辅导员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原因;对策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发生非正常死亡的现象呈上升趋势,其中自杀的比例占第一位。而这一部分人群中,又以因心理疾病而自杀为主原因。做为一名高校辅导员,笔者认为,要想减少直至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必须对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和执行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原因

1.学业压力。一般来说,学业的压力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内源性的。即大学生个体对自身的学习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和期望等;二是外源性的。即家人的期望、同学的对比以及一切学习和学业活动中超过学生应对资源的刺激,都可能成为学业压力源。

2.就业压力。就业压力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名词,与之相应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是我国“自主择业”就业体制的特有产物。它指大学生在就业情境中许多内外在变量与个人因素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现象。随着扩招后高校毕业生人数的连年增长,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是个普遍问题。择业过程中遇到工作单位不如意、自己缺乏经验、单位企业更重视工作经验等都给临近毕业的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尤其对于大四学生来说,他们即将走向社会,奔赴工作岗位,同时他们又处在“大四毕业综合症”的气氛中,呈现出迷茫、困惑、焦虑、不安、沮丧等各种心理状态。

3.情感压力。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机能已经成熟,逐渐产生了恋爱的要求,但是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当,就会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及学习和生活。另一方面,大学生要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要处理自己学习、生活、人际等方面的问题,而且人际关系比高中要复杂的多,要求学生学会与各种类型的人交往,逐步走向社会化,容易使一些性格内向,各方面平平的学生产生心理失落和自卑感。

4.环境压力。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各种矛盾激荡的变革期,社会不公平现象增多,节奏快,矛盾多、消费高,多种形态并存,加上大学生远离父母的居多,独立性差,会出现诸多的心理不适,容易引发思想、行为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相对贫困的学生增加,他们背负学业和经济的双重负担,思想压力大,心理问题增多。

二、如何有效避免大学生非正常死亡

1.网状监控,及时掌握信息。加强日常管理,建立纵向横向相结合的网状监控体系。纵向来说,一方面应从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到院系再到年级、班级,最终到宿舍的心理观察员,层层设防,建立常态化的信息共享和机构联动的合作机制,另一方面,学校要从学生管理高层到基层的辅导员、班主任、教室管理员、宿舍管理员高度重视异常言行的大学生,全员提高危机意识,及时发现学生异常情况并常抓不懈;横向方面,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家庭和学校的长效有效的沟通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学生心理预警机制。因此,联动的机制中,社会应当营造积极的健康的舆论和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增强心理免疫力,提高心理素质;学校应当建立起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针对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学生举办心理讲座,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2.朋辈互助,及时发现隐患。所谓的朋辈互助就是指同龄人之间的心灵互助。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朋辈辅导”的概念。“朋辈辅导”是指同学之间或年龄相仿的朋友之间进行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等心理帮助。同学之间共同学习和生活,相互交流和沟通频繁,而且学生也喜欢向同龄人打开心扉、交流感情、倾诉烦恼。如果能具有一定心理健康知识,在相互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就能得到更好的心理帮助。

3.生命教育,提升素养视界。生命教育是指向生命自身、针对生命内涵的教育,是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引导教育者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从而培养其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的教育。大学生刚刚从高中时代步入大学这个小社会,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尚未形成,极容易受到社会文化、学校教育及他人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然而,目前许多高校急功近利追求政绩的形势下,一味追求就业率、升学率,过度重视学生学业知识技能的提高,却忘记了生命为人之根本,加上一些教师讲课无趣、呆板,让学生觉得大学无聊,人生无奈,在遭遇一些挫折之后,选择了自杀以及报复性的谋杀等极端行为。

4.制定预案,妥善处理不良事件。为有效避免大学生的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要充分发挥高校各级学生管理部门的作用,对存在隐患要及时制订科学有效的处置措施,本着“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理念,把预防学生非正常死亡这项工作作为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重点来抓,从学校到院系再到年级、班级均要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相关负责人,要力争在事件发生后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式解决善后问题,防止处理方法不当、激化矛盾等行为,让事件向影响更为恶劣、后果更为严重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传顺.《浅析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现象及其对策》,青年探索,2007(1).

[2]周红萍,高晓芳.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报,2008(2).

上一篇:大学生幸福教育的实践及思考 下一篇:以人为本――构建初中高质量教学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