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理解

时间:2022-10-29 02:05:33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理解

摘 要:课堂是教师的讲堂,更是学生的舞台,构建高效课堂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正确把握数学教育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切实落实好数学综合性学习。

关键词:高效课堂;情境创设;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中,初中数学课堂如何才能达到高效,下面就我的理解,谈谈对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

一、精心备课创设情境是造就高效课堂的基础

任何学科的教学,要想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都离不开精心备课和好的课堂环境,教师要上好一节课,课前对教学目标必须有充分的预设、对教学重难点有准确的把握,对教材要驾轻就熟,对教学过程要了然于心,同时还要做到“两个吃透”,即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紧紧围绕课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对于内容比较抽象、枯燥的数学课来说,精心备课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显得尤为重要。情境的创设能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因此,情境创设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基础。

二、转换教师角色是提升高效课堂的源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很多方面都有深刻创新,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角色进行历史性转换:

1.由被动的执行者转为主动的创造者,由成绩的裁判者转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对教科书进行“裁剪”,有选择性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依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拓宽和拓深教学思路。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叶圣陶先生说:“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应该怎么上?传统教学中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新课程提倡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评价标准也应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

3.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转为平等对话者

教师要以开放的胸襟与学生平等对话和碰撞,增强课堂效果。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学生又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课堂中才能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指导合作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高效课堂中,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要提高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有效的办法是促进他的情感和社会意识方面的发育,而不是单纯集中力量猛抓他的学习。数学教学探究活动要提高其实效性,就要求教师首先明确探究活动目标,在具体探究活动中,教师对活动时间的调控、活动空间的构成、活动环节的控制、活动对象的全员参与等进行宏观协调,这些都需要课前进行精心地预设。用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教学内容,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对于探索过程中实际遇到的难点,教师在预设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多加考虑,主观上穷尽各种可能,才能在具体的探索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达成教学目标。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技能的主要途径。高效课堂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使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效果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只要心中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有效情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努力践行,高效课堂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参考文献:

[1]陈林.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益[J].数理化学习,2008(10).

[2]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开明出版社,2001-12.

(作者单位 陇西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上一篇:用心呵护用爱筑造成就梦想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