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研究

时间:2022-10-27 09:08:30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研究

摘 要:教育教学与素质教育是紧密相连和相辅相成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怎样有效地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需要认真探究的一个问题。为此,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实施;策略

一、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可以单纯地应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识汉字“男”的时候,通常都是由教师领着学生读它的读音――nán,再重复几次,就完事了。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认识到,在讲解汉字的过程中,应当将汉字文化的本质性东西讲出来,像“男”这个字,下面是“力”,而上面是“田”,也就是指在田地里耕作的人,这就是以前所谓的男人,以使学生加深对这个字的印象和理解。然后,教师加以引申,教育学生,父母的努力工作是为了你们的安心学习,从而启发学生好好学习,并且回家的时候多多地照顾父母和理解父母,这样学生由点及面,学生的领悟增强了,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为此,教师需要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是由学生跟教师进行配合而实现的,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想象是人们对事物的联想和改造,是一种拟造新形象和新事物的思维活动。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学生的想象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基石,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篇文章的时候,要求学生对小女孩当时所处的情况进行想象,再要求学生通过戏剧的形式来表演这个故事,其中,一名学生扮演小女孩的亲人,一名学生扮演小女孩幻想当中的奶奶,一名学生扮演这个小女孩,并且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以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务必将素质教育的内涵与意义进行准确的把握,转变教学观念,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而非仅仅谈谈罢了。

参考文献:

李玉彩.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师角色转变[J].考试周刊,2009(11).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武胜驿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理解 下一篇:如何落实初中生物新课标中的评价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