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至上者的心理误区

时间:2022-10-29 01:10:53

时间至上者的心理误区

很多高三学生一边吵着累、睡不醒,一边还忙不迭地利用各种可能利用的时间看书、复习。在复习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后,他们更是把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发挥得淋漓尽致。

适当的时间投入,似乎让他们一度看到眼前的成功果实。为了能取得成功,他们会不断增加学习时间。然而,随着对学习时间投入的畸形增多,他们不但不能继续享受因此带来的收获和喜悦,还有深陷不良心理误区的危险。

误区1――只要舍得花时间,就会取得好成绩,因而忽视了课堂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

学习,当然要以付出时间为必要前提。但不能光看时间的多少。还要看什么时间,以及对时间的利用率。有的同学没能够把握好上课时间,于是寄希望于课后补。效率低下不说,无形中会让他们更有理由上课时间懈怠一下――反正我可以课后找时间补回来。这种丢西瓜捡芝麻的作为背后,就是某些擅长打“时间战”同学的心理在作祟。

学习,一定要讲究方法,把一种方法从适应到运用纯熟,需要花费些时日。这样一来,有的同学宁可花更多的时间,沿袭老套而不够合理的方法去学习,也不愿付出一段时间,一边改进方法一边学习。究其心理,也在于他吃惯了“时间”这口“家常菜”,而不想尝“方法”这个“鲜”。建议大家学会两条腿走路。

生活中,再亲切自然的家常菜,也有吃够的时候,也会有味同嚼蜡的感觉;学习中,你可以尝试,一边应用着机械而烂熟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之余,不妨时常琢磨,怎样适当改善工艺和调料,让学习方法这道家常菜吃起来既有新意,又更可口。

误区2――别人用多少时间学,我就得花一样甚至更多的时间去学,不然就有被赶上甚至超过的危险。因此,把自己吓得胆越来越小,越来越偏爱时间战术

有的学生,看到别人记笔记,他也立马把老师讲的内容复制到笔记本上;看到别人复习英语,他也忙不迭地学起语法,而此时可能心里还扔不下刚才的数学题呢。这种低效状况下的盲目跟从,最终带来的结果只能是:既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又让自己惶恐不安,愈发心里没底。

如果把完成高考当作吃掉一颗葡萄,你会意犹未尽,而更愿意努力摘取以后人生路上的一个个丰硕果实;如果你现在就把完成高考当作吃掉一个大西瓜,可能开始感觉到些许甘美,但吃到后来就索然无味,甚至是根本就吃不完。如此一来,那你不仅不能真正品尝到高考的滋味,甚至对后面的人生路失去兴趣,甚至是勇气。因此,你自己心里一定要有一座时间的钟,让钟随着你的心意而动,让时间在你的安排下,跟着你的节奏而动。否则,你花的时间越多,就越怀疑自己的能力。

误区3――高考前夕强迫自己看书,做题,熬夜……自以为把时间凑满了就能够得到心理的满足,其实除了让内心更加慌忙无措,别无收获

“夜猫子”也罢,“白鸽子”也好,不过说到连轴转,那只有超自然的力量才能维持。不是有人调侃,高考时期,永动机也是存在的吗?强迫自己一刻不停地学习,在导致时间和精力过分透支的同时,会让自己内心愈发不安,更加说不清自己能达到什么目标。

事实上,世外桃源从来不是绝对的,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奉行的“学习学习再学习”是高考冲刺阶段的行事真理,让自己多一些观察和问询,了解别人是怎样安排自己的时间;让自己多一些思考和自省,自己的选择是否真的高明和睿智?这个时候,多一些比较不是坏事,因为真理向来不是自以为是;多一些反思也很必要,因为只有保持清醒才能不为学习所控制,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上一篇:沿途的风景 下一篇:考生在冲刺阶段常见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