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演员创造角色

时间:2022-10-29 12:42:51

浅谈演员创造角色

摘要:一个演员对角色的把握,对一部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寻找角色的心理、形体、自我感觉是创造人物的基础。从这一点出发,演员才能创造出符合逻辑的角色。

关键词:角色;逻辑;感觉;培养

寻找角色的心理一形体自我感觉是创造人物的基础,从这一点出发,演员才能创造出符合角色逻辑的有机行动。斯坦尼在《论角色创造》中说:“如果科学分析的结果是思想,那么演员分析的结果就应该是感觉”。

丹钦柯说得更加明白:“在舞台上善于寻找形象的心理一形体自我感觉看作是演员的最高阶段,形象会变得异常生动,形象会出人意外地成为鲜明的,活生生的”。

我国的优秀演员,艺术家同样十分重视“感觉”。

英若成在谈《茶馆》表演时说:“这次重演刘麻子时,我已不记得他的台词和舞台调度了,只留下这个人物的感觉。”

赵丹在《林则徐》创作体会中谈到,开始他总是摸不到这个人物,后来在一张画像中看到林则徐莞尔一笑,炯炯的眼神,他觉得自己从中找到了人物的感觉。

祝希娟在《我是怎样塑造琼花》一文别提到“要培养角色的正确的自我感觉。”董行佶在《不同性格人物的表现探索》中强调了心理一形体感觉的重要性,他认为:“把人物用逻辑思维分析得再透彻,也不能算真正理解了人物。不去追求并获得自我感觉就体现不出人物独特的精神状态,没有这种自我感觉就无法达到我就是。”

总之,许多成熟的演员都觉得角色的自我感觉是塑造人物性格的基础,是形象诞生的胚胎。

那么到底什么是角色的心理一形体自我感觉呢?心理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现象,它受客观世界的影响和支配。社会境遇,劳动习惯,乃至生理现象都会影响心理活动。在舞台上,角色的心理活动也正是角色的主观世界对各种客观世界的反映。角色的心理感觉正是角色(人物)在特定规定情境的制约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它伴随着任务、意向,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产生明显的内心节奏变化。提到形体感觉,往往人们认为是指人的外部形体的各种表现。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舞台上角色的形体感觉,除了这一层意义外,更多是指和精神状态相适应的人的肌体状态它不仅包括通常人们所注重的体态动作,还包括戏剧影视表演中常提的眼神表情,以及人的内外器官运动的相应状态,如:呼吸的强弱,心跳的起伏,肌肉的紧张度,充血程度……总之它应该是心理感觉的直接产物。

舞台的形体自我感觉要受心理感觉的支配。但正好生活中形体感觉是心理感觉达知外界的媒介一样,舞台形体感觉也能反作用于心理感觉。

如上所述,角色心理一形体自我感觉就是一种无形(精神一心理)与有形(形体一动作)相辅相成,互相结合的统一创作状态。演员和角色是矛盾的统一体,如何把他们有机地揉合,渗透成为一体,使演员本身的心理一形体感觉转化成角色的心理一形体感觉呢?我认为寻找演员一角色情感体验的“引爆点”,寻找演员一角色素质的“交叉点”是十分重要一环。

演员必须珍视自己的生活积累,因为这是蕴藏形象的炸药库。演员在生活中日积月累的感情体验一旦和角色的生活相吻合,就会象点燃了炸药的引线那样,一下子“炸开”角色的心理感觉的“闸门”。使角色心理感觉在演员身上遍体贯通。例如:我在中戏表演系学习期间排练《家》片段,汇报演出时,正是面临毕业,同学们都在相互告别签名留念依依不舍。而当我在剧中饰演的大少爷觉新在表现梅要离开自己,大少爷恋恋不舍的复杂心情时,我就借签了这种情感体验。这种离别的痛苦之情就如像炸药点燃了引线,使我~下子就抓住了觉新的某些自我感觉。焕起了我真实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用在了角色创造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角色的情感必须要靠演员的情感来认识,演员直接、间接的生活积累和创作幻想,是情感体验引爆的能量贮藏所,一旦点燃了它,演员就获得了创作角色的坚实基础。

人是个复杂的组合体,因而他具备的素质也是多面的,丰富的。世界上找不到两个全然相同的人,但却能找到某些相似之处。作为人的素质的总和,是各不相同的。但作为素质的某一个方面却会有雷同。当演员用自己作为材料参加创作时,一边是复杂,丰富的材料一演员,另~边是复杂丰富的形象一角色。要把演员一角色融合、渗透为一体,就必须努力寻找自己和角色素质的“交叉点”,以它为基点,为圆心,生发开去,才能在自己的身上获得角色的心理一形体感觉。这里所说的素质不仅指心理、生理的先天条件,也包括个性因素、气质、表演的素质等。

什么是“交叉点”?就是演员具备的素质中的某一点和角色性格中的某一点相类似,相吻合之处。

我在电影《神秘夫妻》电视连续剧Ⅸ颍河故事》Ⅸ黄克诚》《大姐》《荣誉》《霹雳彩虹》等创造了警察、教师、将军、总经理、商人、总会计师、知识分子、军人等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人物。为了进行有机的创造,我运用了本身素质中不同的侧面,获得了不同角色的心理一形体自我感觉。

从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中,从本身素质中寻找角色的心理一形体自我感觉,乃是一种“活”的寻找,它能促使演员较容易掌握角色的心理感觉。在真正感受了角色的内心世界后,演员必然会相应地产生形体感觉,产生外部体现的形式,这种下意识的流露往往是角色内心世界最有力的表现。

“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这句话是正确的,那就是不要主观地、概念地,表面地去看人,而是要看行动和实效。作为一个演员不管他用什么方法,从什么途径入手,只要能获得角色的心理一形体自我感觉,创造个性鲜明、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来,他就是个好演员。

参考文献: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创造角色》 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12

聂米洛维奇一丹钦柯《文艺、戏剧、生活》焦菊隐译文化出版社1953.

上一篇:浅析非智力因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析色彩静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