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目标之浅探

时间:2022-10-29 12:32:06

高职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目标之浅探

摘 要:就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向与目标进行论述,指出高职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及如何对高职人才实施创新意识教育,分析对高职人才实施创业教育的目标、途径。

关键词:高职人才;创新意识;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015-02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高等职业教育更是担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它与社会经济联系最直接、最紧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是高职院校与时俱进的重要方面。如何更有效的利用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摆在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高职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在现代社会,对于一个就业者来说,既有知识层面的要求,又有职业层面的素质要求,就业者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立足本职工作,适应社会,持续发展,实现自我。我们认为在高职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努力使其具备以下素质: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正确、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指人们在政治上的信念或信仰,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它体现了一个人理想信念方面的修养所达到的状况和水平。思想政治素质是职业素质的灵魂,它对其他素质起着统帅作用,规定着其他素质的性质和方向。因此,我们应该让高职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生活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同时要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远大理想,为将来立业创业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2、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敬业精神

职业道德素质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通过教育和修养而形成的职业道德方面的状况和水平。它包括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职业态度、职业修养的水平等。对于就业者来说,做人的道理和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比经验、知识、技能更为重要。后者可以在岗位上、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培养,但前者必须从学校抓起,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要通过思想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让他们努力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3、过硬的专业技能素质和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

专业技能素质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时,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状况与水平。它主要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两个方面。现代经济技术的发展,使职业变动和职业技能的更新加快。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出发,既努力让学生掌握各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技术,同时设置专门的课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能力;课程体系建设兼顾多种专业,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做到一专多能;将教育的侧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独立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上使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和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应变能力不断增强。

4、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是指各器官的机能状态和水平;心理素质是指人的个性心理品质的状态和水平。以上两者共同构成身心素质的主要内容。良好的身心素质的具体内容就是: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身心素质是从事职业活动的重要条件,也是生活幸福的依托,是成就事业的基础。作为职业者必须有强壮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这是完善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因此,高职教育也应该把强健学生体魄、健全学生人格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

5、善于合作的精神

现代社会日益需要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合作,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高等职业教育要从重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转向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出能够理解他人,善于适应各种人并与之合作的人。

二、培养高职人才的创新意识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否需要进行创新教育,如何进行创新教育,争论由来已久。应该承认,就总体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存在差距,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尚显不足。培养创新人才,需要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和制度创新。同志曾经深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是高职院校与时俱进的重要方面。只有创新才能促进社会发展,实现人类进步。在新世纪里,知识结构对劳动者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应用不只是继承性应用,而是创造性应用,不只是对现有知识、技术、方法的应用,而是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创造性地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观

高职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应选择在与专业相关的科技活动上。将创新教育与高职的专业教育相结合,依托专业背景,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开展创新教育活动,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职人才的必由之路。并以与专业相关的科技活动为突破口,将创新教育“进课程、建平台、立项目、创机制”。通过建立学院内部的创新教育体系来推动创新教育的开展。

2、实施创新教育,教师是关键

让教师投身于创新教育,主要应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增强教师对实施创新教育的使命感、紧迫感、责任感。二是教师要有进取精神,切实提高“自我教育力”和“自我上进心”,视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为职业的需要。三是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善于启迪、诱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1)良好的专业学习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础。因为专业学习不但可以积累知识、提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以此为基础实现技术应用上的创新。(2)培养主(下转017页)

上一篇:NET技术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谈初中语文中的小组合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