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反流性食管炎在胃镜下的临床表现

时间:2022-10-29 11:20:51

浅谈反流性食管炎在胃镜下的临床表现

[摘要]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在胃镜下的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5例(病理检查均确诊),其中5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胃镜检查为甲组,13例患者采用食管吞钡X线检查为乙组,比较两种方法检查的准确性。结果 甲组方法的准确率为97%,乙组方法的准确率为78.2%,两组患者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胃镜检查;食管吞钡X线检查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61-02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炎性病变,甚至损伤气道、咽喉等与食管相邻的组织。主要临床表现[1]为烧心、反流、胸痛、吞咽困难以及吞咽疼痛,其中烧心和反流为典型症状。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较低,患者通常为40-60岁较为多见。笔者就我院收治的6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为42例,女性患者为23例;年龄为34-63岁,平均为43.3±4.5岁;纳入患者的临床标准:①临床表现为反胃、反酸,胸骨后痛,胃部有灼热感等表现;②病理检查排除消化性溃疡、恶性病变等,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③患者无严重肝、心、肺功能不全者,无糖尿病、神经病变、结缔组织病变以及胃手术史等;④患者年龄范围为20-70岁。

1.2 方法 甲组患者行胃镜检查,一般患者在检查前均进行6-12h的禁食、禁水、禁烟,采用空腹进行检查。我院使用PENTAX-EG-291-C型电子放大胃镜进行食管检查。医生将装有内视镜的细光纤维从患者嘴中伸入食管,并随着食管的观察调整齿状线,进而调节胃镜焦距,放大食管内膜形态,并拍片记录,必要时可以用导管吸取食管部位粘液进行PH测定。乙组患者行食管吞钡X线检查,所有患者均空腹口含硫酸钡混悬液直立于检查床前,进而进行X线扫描,观察食管结构以及形态。

1.3 统计处理 将笔者获得的统计结果输入spss16.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处理。若检验结果p值小于0.05,说明组间具有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甲组5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胃镜检查,50例患者检查为阳性症状(占96.2%),乙组13例患者采用食管吞钡X线检查,10例(占76.9%)患者检查结果为阳性。两组患者检查的准确率分别为96.2%、76.9%,比较p

3 讨 论

反流性食管炎是多种因素作用下引起的消化道动力学障碍性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多见。其发病机制主要由于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损伤食管粘膜作用的结果。其中抗反流防御机制包括抗反流屏障、食管清除作用以及食管粘膜对反流物的抵抗作用。抗反流屏障主要由于食管体轮廓清能力下降、食管下括约肌控制下降。食管黏膜的损伤主要是由于胃酸反流对黏膜的腐蚀作用,尤其是胃蛋白酶和胃酸对食管上皮细胞的损害。另外,胆汁对食管上皮细胞也存在损害作用[2]。通常情况下,健康人都存在抗反流防御机制,既膈食管膜和食管下段括约肌共同组成抗反流屏障。该屏障可限制胃容物反流,进而减少食管在胃酸下的暴露时间。食管清除作用可以通过食管蠕动、食管黏膜下腺体分泌、唾液以及食物重力共同作用清除食管腔内反流物,减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由于老年人贲门松弛、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降低等原因可以减弱抗反流屏障。并由于老年人抵抗能力降低,粘膜组织发生退行性变,唾液腺分泌能力减弱,食管清除作用降低,抗反流预防机制减弱,故反流性食管炎多在老年人群体中发生。

在临床上,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表现为反复的反酸、胸骨后烧心、上腹饱胀感以及胸痛等症状。其中烧心和反流是最常见的症状,具有显著的特征性[3]。除此之外,部分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食管功能紊乱或痉挛,严重食管炎患者可伴有吞咽疼痛。另外,反流物刺激和损害除食管外的其他组织或器官,引起哮喘、慢性咳嗽、咽喉炎等食管外症状。通常临床上采用胃镜检查、24h食管PH检测、食管吞钡X线检查等手段进行辅助诊断。

经长期临床检查发现,胃镜检查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最准确的方法[4]。不但可以判断患者食管炎病变的严重程度,并可以检查出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结合活检还可以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食管炎、食管癌等病变做鉴别诊断。但是胃镜检查无反流性食管炎病变时不能完全排除患者无胃食管反流病。根据胃镜下所见食管粘膜的损害程度进行分级。目前多采用洛杉矶分级法:食管粘膜没有损害为正常;出现一个或一个以上长径小于5mm的粘膜破损为A级;出现一个或一个以上长径大于5mm的粘膜破损,无融合性病变为B级;粘膜破损且存在融合,小于75%食管周径为C级;粘膜破损融合超过75%食管周径者为D级。笔者就我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胃镜检查,2例患者检查正常,17例患者为A级,11例患者为B级,14例患者为C级,8例患者为D级,故阳性结果为96.2%。食管吞钡X线检查的准确率为76.9%,对食管炎检查的灵敏性不高,只有严重反流食管炎可发现X线阳性征。

总之,胃镜检查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特异性强,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兆申,王雯,许国铭,等.反流性食管炎1827例临床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1,4:9-12.

[2] 王雯,许国铭,李兆中,等.胆汁反流检测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意义[J].中华内科杂志,1999,38(4):242-244.

[3] 谷仲平,刘馄,王云杰,等.胃食管反流病食管上皮早期超微结构改变[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21(8):994.

[4] 王诗雅,晃恩祥,董长宏,王碧辉,等.反流性食管炎39例胃镜、放射性核素等检查与中医辨证分型[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8):461-463.

上一篇:椭圆度对外压圆筒屈曲临界压力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老年腹部外科患者术前营养支持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