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市场的战略选择与发展趋势

时间:2022-10-29 11:05:15

我国出口市场的战略选择与发展趋势

摘 要: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是,我国的出口市场仍呈现集中化态势,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出口市场集中化的现状,并提出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必要性及建议。

关键词:出口市场;集中化;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贸易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其中货物出口更为我国创造了大量外汇,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平均三分之二以上的商品都出口至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和日本这四大传统市场。我国出口的商品和市场都呈现集中化态势。

一、出口市场集中化分析

(一)出口商品集中化

我国目前出口商品地结构比较集中,单类产品特别是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比由1985的49.4%增长到2010年的89.8%,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占比由1985年的2.8%增长到2010年的49.5%,出口商品逐步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出口商品呈集聚态势。

从1994年到2010年,中国出口产品主要集中于四类商品,即化学品及相关产品、轻纺产品、橡胶产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其中化学品及相关产品的出口一直保持平稳发展态势,轻纺、橡胶、冶矿制品及其制品出口在总出口中所占比重呈小幅下降趋势,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在总出口中所占比重接近全国出口总额的一半,杂项产品出口在总出口中所占比重由1994年的41.26%下滑到2010年的23.94%。但是整体而言,我国出口商品集中度基本保持上升态势,主要出口产品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大,出口商品结构集聚趋势明显。

(二)出口市场集中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贸易合作的加深,与中国建立贸易伙伴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虽然新兴贸易市场得到较快发展,但对几大主要市场的出口额仍占中国出口总额的较大比重。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包括欧盟、美国、日本、东盟等国家和地区,这些主要贸易地区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中国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世界贸易大国及贸易体,如美国、欧盟和日本;中国境内独立关税区,如香港、台湾地区;亚太邻国,如东盟、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上述贸易市场长期占据我国出口贸易伙伴的前列。同时随着中国贸易市场的不断扩张,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额在总出口额中占比呈下降趋势,由早期的近85%降到2010年的77%,降幅明显。这与我国施行积极的开放政策及努力开发新兴市场有关,使得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的地理方向呈现分散化。但就目前形势来看,出口市场集中度仍然较高,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二、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提出

中国出口市场呈现集中化态势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国际分工格局和地缘政治经济关系等因素共同决定的,这种市场结构虽然有助于中国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保持稳定的经贸关系,形成更紧密的分工体系,但过于依赖这些出口市场不仅使中国产品容易成为各种贸易壁垒制裁的对象,而且会削弱中国产品出口应对国际市场变化和抵御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而形成了一定的政治经济风险。

为减少风险,1990 年我国正式提出"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出口市场多元化实施 20 多年来,我国出口保持稳步、积极发展,同时对于这一战略的认识也在日益深化。主要体现在:

(1)出口多元化深层内涵的界定。首先,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须以产品结构多元化为基础。出口产品结构决定了我国出口市场结构,成为市场多元化战略定位的重要依据和基础。要打开多个市场,必须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前提,而市场需求的差异又是通过产品多样化来满足的。其次,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须以贸易方式多元化为依托。贸易方式对贸易的扩展、收益的提升和避免外部市场不确定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要重视解决贸易方式多元化的问题,要在我国实际生产力水平基础上,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手段开拓国际市场。

(2)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宏观效果。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 20 多年来,对我国出口的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尤其在宏观方面的表现更为突出。首先,出口市场多元化减弱了区域经济集团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冲击。其次,贸易多元化有利于风险分散,实现贸易的长期发展。

三、继续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建议

(一)加快科技、管理创新

首先,分析目标国市场,开发适宜产品。对于制造业来讲,提高制成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改进产品包装,从而提高商品的竞争力,在产品开发中企业应尤其注重通过技术创新创造品牌优势,主动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调整,从而增加持续的盈利能力。其次,引进先进技术,加快技术创新。利用发达国家目前各种"奖出限入"政策的实施,对中国的高新技术出口必将放松,可借此机会,引进先进技术,加快技术创新,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最后,加强企业自身管理,加快管理创新。积极利用各种电子商务 B2B 平台,在更广泛的领域寻求合作伙伴,从而拓宽营销渠道,提高交易机会。

(二)促进贸易方式多元化

要进一步打开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帮助其突破支付能力的约束是当务之急。为此我国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根据双方的需要,开展易货贸易、对销贸易、补偿贸易,从而扩大我国在亚、非、拉地区以及独联体、东欧等国家的市场占有率;二是提供买方信贷,刺激这些市场的需求;三是直接在外国市场设厂投资,既可以绕过东道国的关税壁垒,还可以享受东道国参加国际组织所得到的优惠待遇。四是从中长期来看,要把扩大进口与增强重点开拓出口市场支付能力相结合。通过扩大从该国的进口增加其收入,增强其从中国的进口能力。总之,多管齐下,实现出口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优化、大宗产品和重要资源进口 多元化的目标。

(三)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区平台

目前,我国已对外签署 8 个自由贸易协定,涉及 20 个国家和地区。这意味着参与各方互相承认市场经济地位,逐步将 90%以上的产品关税削减到零,同时,还有助于减少和化解贸易摩擦,规避技术壁垒。所以在利用自贸区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的进程中,我国企业要及时掌握自贸区建设进展,积极加以研究利用。主动申领自贸"身份证",充分享受优惠关税。充分利用相关展会,开展有针对性的对接,促进企业与自贸伙伴建立良好的贸易关系,拓展新兴市场。

参考文献:

[1]韩小蕊.当前形势下继续推进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研究[J]企业导报,2012,(10).

[2]赵英姿.金融危机后中国出口市场的变化趋势[J]辽宁经济,2009,(8).

[3]梅新育.出口市场多元化之路非走不可[J]金融经济,2009,(1).

[4]原小能.市场结构与出口贸易[D].南京大学,2002.

[5]苏恒.中国出口市场的长期趋势分析[J].经济视角,2011,(1).

[6]赵福春.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7]李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市场结构对出口不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9.

上一篇:浅析资产减值会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浅谈如何进一步推进新疆高校学生民汉合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