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2-12 12:50:28

合肥市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论文主要基于合肥及其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以及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城乡家庭收入、城乡家庭支出、城乡储蓄情况、经济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变动进行分析,目的是:(1)实证研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发展到底是起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2)实证分析城乡家庭收入、城乡家庭支出、城乡储蓄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对合肥市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及影响。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 经济增长

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的不平等问题,属于发展经济学的范畴。早期的研究大都以统计方面的计算为主,最先把发展和收入差距联系起来并进行实证分析的是库茨涅兹的开创性贡献。

一、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出现的问题是高的经济增长率和贫困、收入不平等加重的同时存在。于是经济学家更多的把收入分配的改善看作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开始深入研究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动态关系。1955年,西蒙・库兹涅茨的倒U型假说(Inverted-U hypothesis):通过对18个国家实证资料的比较,得出结论"一国经济发展的初期,收入分配状况可能恶化,随着经济的增长,过剩劳动力逐渐转移和被吸收利用,实际工资会提高,收入分配会改善 。"

1979年,钱钠里等又提出了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替代的假说理论(Growth-Distribution Tradeoffs) :他们通过对十多个国家可信度较大的时间序列的分析,揭示这些国家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变动的曲线围绕着库兹涅茨曲线。1956年以卡尔多和琼・罗宾逊为主的新剑桥学派的创新,提出了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融合的理论 :以宏观经济理论长期化、动态化为基础,分析和揭示了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变动趋势,提出了调整收入分配、促进经济增长,推进经济发展中收入分配理论的深化。揭示的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中收入分配同经济增长的矛盾依然存在,收入分配同经济增长的均衡、协调仍然十分重要。

国外对影响收入差距的不同因素重要性的判断分析已经有很长一段的历史时期了。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旨在把这些判断和一些总结性的指标联系起来以试图把总体的不平等分解为相关组成部分的贡献组合。这种分析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关细分人口的,把人口年龄、性别或者种族分成不同的组合来研究各组合内部和之间的差距贡献,这里涉及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正确地确定人口分解的原则以及对差距测量的约束问题,Cowell(1995)具体解释了人口细分的分解方法。二是从收入不同组成部分的角度来分解收入差距的。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研究我国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时,多数情况或研究结论与国外学者类似,即二者之间也存在究竟是正相关抑或负相关的争议问题。例如,汪同三、蔡跃洲(2006) 运用标准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发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导致投资结构中重工业比重增大,经济增长速度提高,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为正向促进关系。但陆铭、陈钊、万广华(2005) 基于联立方程和分布滞后模型对我国1987-2001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却显著为负。正因如此,政府在调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上难以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以及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政策措施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缘何却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国内学者主要是从绝对与相对差距两个维度实际考察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一方面,城乡居民的绝对收入差距从1978年的209.8元扩大到2009年的12021.5元;另一方面,相对收入之比也从1978年的2.57:1到2009年扩大为3.31:1,年均扩大了2.38个百分点。由于理论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共同作用的产物,以及我国经济发展存在非常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这也决定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同样具有较大的差异性。针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地区差异性问题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小变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相反态势,Coll & Jorge(2010)的最新研究成果能够较好解释这一现象。Coll & Jorge(2010)认为,一国收入差距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与收入再分配政策的效率,而且再分配政策的效率又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之后他们以累进的个人所得税证实了相同的再分配政策在经济发达国家调节收入分配的效果要强于欠发达或贫困国家。在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西部低,中部其次,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决定了同样的分配政策在不同地区实施会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不同的调节效果,而且东部地区因发展水平较高也意味着其相对更加重视以及更有能力进行收入分配调节。

三、现有文献研究的述评

综观上述国内外文献,都是基于宏观数据或者微观数据研究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而且研究合肥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原因的文献非常少。使用的模型方法也主要包括GMM分析法、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面板数据模型(固定效应模型)等。大多基于宏观时间序列数据的文献使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协整分析研究的是各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短期关系,其中的误差修正项可以反映变量在短期波动中偏离其长期均衡关系的程度。但Carroll et al(2006)提出,只有经济中各主要方面长期保持稳定不变,协整关系才能存在。也有不少学者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其可综合利用样本信息,使研究更加深入,并且可以减少多重共线性带来的影响。但在现阶段面板数据分析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初始模型的一致性估计问题、模型的有效性问题、假设条件和数据合成过程的兼容性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 Shone R.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Unversity of London ,1996:5l-52.

[2] Johnson.H-G.Towards a Generalized Capital Accumulation Approach to Economic Development,1984:61-62.

[3] Robinson.S.A note on the U-hupothesis relating income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6,66:437-440.

[4] YI FEl SUN.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atents in China regional studies.2002,34(5):44l-454.

[5] Johnson,D.G.Can Agricultural Labour Adjustment Occur Primarily through Creation of Rural Non-farms Jobs in China.Urban Studies,2002,(39):2163-2174.

[6] 汪同三、蔡跃洲,2006:《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对资本积累及投资结构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第1期。

[7] 陆铭、陈钊、万广华,2005:《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经济研究》第12期。

上一篇:浅析预算管理在企业的应用 下一篇:自组织调解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