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输液前实施人文关怀的实践与体会

时间:2022-10-29 09:20:22

浅谈儿童输液前实施人文关怀的实践与体会

【摘 要】目的:探索人为关怀护理在儿童静脉输液中的体会及可行性。方法:把人文关怀贯穿于整个输液护理过程的每个细节中。结果:门诊输液室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全面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形象。结论:人文关怀是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儿童;输液;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095-01

所谓人文关怀指的是“以人为本,体现的是对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命运和前途的关心,是一种实践人类内心价值追求的具体的、动态的过程”[1]。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理念也在转变。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对患儿及家属予人文关怀不仅局限于娴熟的护理技术, 更注重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使患儿及家属舒适、满意、放心地接受治疗[2]。我院是一个特殊的窗口,服务对象是儿童,因此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为患儿服务,自2012年1月开始,我们在患儿输液前以人文关怀为主题,实施后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1 人文关怀实践

1.1 输液前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静脉输液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操作造成的创伤、的限制、空间的制约,对规律生活的干扰等都影响到患儿的舒适。提高技术操作水平,以减轻患儿的疼痛感为此,将人文关怀应用于静脉输液之前就变得尤为重要。根据儿童心理特点, 护士着装为患儿喜爱的色彩-粉红色, 淡妆上岗,使用文明服务用语,输液室悬挂色彩丰富的卡通动物形象、认图识字表等, 使输液室气氛活泼、充满童趣。

1.2 输液前护士与家属的沟通

由于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患方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到院后迫切希望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和缓解,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治疗护理即时见效。由于患儿年龄小,生病住院时父母及家庭成员格外紧张焦虑,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首先要尊重家长,关爱患病儿童,急家长之所急。当家长带着患儿来输液,首先接触的就是接病历护士,这就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较高的人文素质,主动、热情的服务,一改过去被动、消极、怠慢、生硬的服务态度,用柔和平稳的语言,亲切微笑的表情,抚摸搀扶的动作等与家长和患儿沟通,良好的语言可提高患儿家属对护士的信任,这样患儿家属会觉得医护人员易于亲近,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3 针对儿童特点输液前最大限度地实施人文关怀

1.3.1 针对不同心理特点的儿童实施人文护理小儿静脉穿刺是门诊静脉注射室中的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患儿注射时,就要视患儿为自己的亲人,给予关爱,用鼓励、赞美的语言,消除孩子的恐惧感,称呼小孩的姓名,打消患儿的陌生感,使之积极配合注射。

1.3.2 准确判断儿童心理我们首先采用面容直观法来判断患儿的心理状态,因为面部表情可反映心理情况,面部表情是情绪的客观外显行为,根据面部表情把患儿分类成: 勇敢型、内向或胆小型、不合作型等[3]。

1.3.3 勇敢型儿童一般都能主动配合治疗。而由于某些儿童因上次注射不成功而对此次注射没有信心,担心可能需要二次或多次注射,加上外界不良刺激可由勇敢型转为不合作型,但经鼓励后均可完成治疗,护理干预对提高勇敢型患儿输液合作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1.3.4 提升微笑的亲和力我们在给儿童行静脉输液时,注意与患儿接近的技巧,因为护士接近患儿时,首先进入患儿视觉的非语言行为是护士的表情,表情是人的态度第一反应,微笑可给患儿带来一种友好情感的感染,让患儿引出愉快、轻松的感觉。

2 结果

1年来,通过开展人文关怀的服务新举措,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患儿家属满意度由2011年平均95%提升至2012年每月99%以上,一年里未发生一起护理投诉事件或护理纠纷,科室被评为“优质责任岗”称号。

3 体会

通过开展人文关怀服务,更新了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过去护理人员只关注打针、机械地执行医嘱,而现在注重的是人文关怀的体现;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提高了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了与人有效合作的能力,提高了评判性思维能力。实践证明,人文关怀服务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李雪敏.倡导人文关怀提升护理水平[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1,6(7):439-441.

[2] 陆 萍. 门诊输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护理对策[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 18) : 56 - 57.

[3] 冯俊,人文关怀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临床合理用药,2011,4(1):102.

上一篇:枣阳市某村恶性肿瘤患病情况调查 下一篇:剖宫产术中脾损伤二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