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浅谈

时间:2022-10-29 09:11:47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浅谈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遭遇到若干挑战,亟需探讨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学生管理制度。但学生管理又是比较复杂的工作,需要多视角思考。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同样具有学生管理的职能。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要对此有所认识,并自觉在教学工作中坚持知识传授与学生管理的结合。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is facing a number of challenges, so the student management system that adapts to the new situation is urgent. Student management is more complex, so the multi-perspective thought is needed. As main chann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lso has the function of student management. The instructo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must understand this and consciously persist in the combination of knowledge transferring and student management in teaching.

关键词: 学生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能

Key words: student managemen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teachers' role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292-02

0引言

对于任何社会而言,大学生都是重要的人才资源和未来希望所在。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的任务任重道远。对中国而言,高等教育的质量在整个国家发展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而教育问题的核心是学生问题,同时大学生又具有不同于中小学生的特点。尤其是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与之相应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民主法治意识不断深入人心,在这种宏观背景下,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重大变化,但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却仍沿袭传统模式。探讨适应时展需要的学生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1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大学生管理是大学管理工作的一种,特指面向大学生的管理,其涵盖的主要内容有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学习辅导、职业生涯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辅导、校园文化建设管理等方面。[1]必须看到,新时期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非主流的、多元的因素等通过各种途径冲击着思想尚未完全定型的当代大学生,对他们的文化观、价值观、民主观等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总体说来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影响,给大学生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具体讲,当前大学生管理面临以下挑战:

1.1 经济体制改革给学生管理体制提出新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体制改革必然要求其他方方面面的体制与其相适应。然而,我国的学生管理是计划经济年代的产物,难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发展的要求。比如,部分学生管理职能正在向服务职能转变;大学生分配制度正转变为自主择业等等,这一系列转变都需要有新的、系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方式来保证实施,而目前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和办法尚未完全形成。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原有的学生教育管理单一模式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创新原有的学生管理体制。

1.2 信息化给传统学生管理体制带来新问题目前互联网给学生的影响可能会超过许多人的想象,网络正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学生工作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另一方面,网络也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首先网络信息的快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特点,使得从学校获取知识的权威性受到怀疑。其次,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网络成为有害信息的孳生地和传播地。网上部分不健康、虚假信息,对大学生来讲难以判别和低御,还有部分大学生沉溺网络,耽误学业。

1.3 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全球化是无法回避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然要面向世界。全球化同样是把双刃剑,既有利于我们学习先进经验,又不可避免受外来文化、外来习俗和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在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必定会遇到新的问题。如何在各种纷繁复杂的文化和思想观念中保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树立健康正确的文化心态,都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4 高校后勤社会化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问题高校后勤社会化,实际上是建立一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实现了高校后勤社会化。高校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开放学校市场,允许社会上的人员、资金、技术、设备开发校内市场,这些经营者进入高校市场的主要目的是盈利,而学生在缴纳各种费用的同时也树立了教育投资意识,对学校教学生活条件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就使二者容易产生矛盾。比如,学生宿舍管理实行公寓化管理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混合居住,就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探索新的学生管理模式将是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2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2.1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们党在高校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它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德与才的关系,自觉坚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统一,把思想道德素质与学习科学文化素质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明确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动力,转变学习风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把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转化为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智力开发,从而促使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可以看出,大学生管理的许多具体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部分教学内容是高度重合的,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如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尤其是法治教育等。法治教育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两大内容之一,这与当前学生管理法治化的要求相匹配。

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也有不同于普通教师的特殊气质。在学生心目中,他们既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人生的引导者,许多学生把思政老师作为良师益友。由他们通过思政课教学传达出学生管理的规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改变过去单纯教师身份的认识,要树立教师与学生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意识,树立“大学生工作”的观念。工作中不仅要以教学为中心,更要从学生工作的角度把握好教学工作。要善于发掘课程中的学生管理资源,并在教学中自觉或不自觉的体现出来。

2.2 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指遵循法治原则,实现学生管理理念从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学生管理目标从效率稳定向效益创新转变,学生管理依据从“管理法”向“控权法”转变。学生管理职能从管理向服务转变的过程,是法治思想与实践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体现。在此过程中,通过高校的法治精神、规则和行为方式,体现高校制度文明。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重要意义在于,高校法治是高校自治的根本促进和保障,是高校更好地服务社会、生产知识和培养具有法治素养的公民的体现。长期以来,高校与学生的关系是被服从与服从的关系,校园规则是义务本位的“管理法”,学生处于承担义务的从属地位。近年来,尽管诸多高校对学生管理规则进行全面修订,正在积极向依法治校努力,但是总体而言,与法治社会要求的学生管理还有一定距离,需要进行改进。

2.3 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变管理为服务。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传统的大学办学理念强调的是对大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学校各部门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往往导致学生情绪上的对立。因此,要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工作看成“管理学生”的错误认识,变管理为“服务”。学生管理部门要培养“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在工作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对学生富有热爱的情感,要会创设情感环境,以真挚的爱心去感染、感动、感化学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2]其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根据“依法治校、科学管理”的要求,一方面,明确地告诉学生,他们在学校里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在充分享有权利的同时不能忽视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合法权益要予以维护,针对学生的决定,要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足、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恰当,学生对学校的处理享有陈述、申辩和申诉权,学校要有明确的程序并予以确保。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注意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这既符合当代大学生个性特点,也符合新的教育理念。传统上,高校采取的是行政型的管理模式,教师辅导员处于管理者高度,有绝对权威,学生处于从属的和被动的地位。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对立情绪严重,管理实效欠缺。发挥学生主体性,学生本身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既能锻炼能力,又能起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作用,可谓事半功倍。

2.4 加强队伍建设,形成高效的学生管理人才队伍高校人才不仅包括教学、科研人才,而且也包括好的学生工作管理人才。学生管理越来越具有重要性和复杂性。面对新形势,学生管理人才队伍需要走专业化道路。从学生工作发展趋势来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必须走专业化道路。要建立数量相当的管理人员队伍,使之在人员上适应规模扩大后的管理工作需要;还要注意管理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3]这支队伍要专研学生管理规律,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这就要求高校要真正重视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从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给予保障。

参考文献:

[1]时术华等.法律视野下大学生事务管理的实践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1,(16):34-35.

[2]袁航利.浅谈情感教育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中国证券期货,2011,(09):47.

[3]李稚君.关于当前高校大学生管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1):228.

上一篇: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策略 下一篇:浅谈皮带撕裂的成因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