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三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时间:2022-10-29 09:09:46

提高高三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永恒主题。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对于生物学科知识的复习,常常出现知识间混淆和记忆的不协调。为了让学生从过重的书包和题海中解脱出来,为了让学生能轻松地学习,快乐地学习。作为教学第一线的生物学科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交流、思考与实践,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四十五分钟教学效率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结合笔者课堂教学的实际谈些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一、坚持“回归”教材的原则

根据生物高考考纲要求和命题“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原则,我们不难发现教材的重要性。我们更应清楚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缺乏基础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基础知识掌握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复习的效率。生物复习过程中,一方面,教师的作用不能忽视,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合,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另一方面,学生自身主体作用更重要,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学会主动对各章节内容或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类,自觉发现其中有联系的部分,再合理配以各章节练习和综合练习,这样有助于将死知识学活,将局部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进而归纳出一条主线,以利于系统地理解基础知识,并形成联系的观点,同时也能起到训练思维灵活性的作用。从生物复体要求看,无论一轮复习还是二轮复习或三轮复习不断地“回归”教材是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二、树立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哲学观点

生物学的研究就是要遵循和反映生物体自身、生物体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客观存在的各种固有的关系和规律。因此,在生物教学和生物总复习当中是否树立了生物学研究的基本观点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总复习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考生能否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生物学研究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生命的物质性观点,三个统一观点,辩证的观点。

(一)生命的物质性观点

生命科学则是研究生命物质原生质的复杂高级运动形式。组成原生质的化合物则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物质基础。生物体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是核酸,主要是DNA。DNA的复制就是物质的运动形式,DNA严格复制就体现遗传,DNA复制出现差错(基因突变)就发生变异,红细胞运输氧气的物质基础是血红蛋白。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的物质基础是各种消化酶。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吸水的物质基础是液泡中存在多种溶质的细胞液。植物细胞对离子的选择吸收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上具有功能专一性的载体。性状分离的物质基础是杂合体内存在等位基因。呼吸作用之所以能进行是因为细胞内存在着催化有机物分解的呼吸酶。总之,各种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没有物质基础的生命现象是不存在的。

(二)三个统一的观点

三个统一的观点是指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生物体与环境的统一。

(1)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是有不同层次上的统一。

①分子水平上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例如,DNA分子的结构与其贮存遗传信息、传递遗传信息和表达遗传信息的功能是统一的。ATP分子的结构与其为生命活动直接供能的功能是统一的。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鸟嘌呤与胞嘧啶之间的互补配对能力是与它们分子结构相统一的。

②亚显微水平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例如,线粒体的亚显微结构与其有氧呼吸的功能是统一的。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与其光合作用的功能是统一的。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与其保护、物质交换等功能是统一的。

③显微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例如,神经元的结构与其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的功能是统一的。红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其运输氧气的功能是统一的。具有微绒毛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与其吸收的功能是统一的。根毛细胞的结构与其渗透吸水的功能是统一的。

④组织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例如,肺泡的单层上皮结构与其气体交换的功能是统一的。叶表皮(保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上有气孔,有透明的角质层与其保护、蒸腾作用、呼吸等功能是统一的。

⑤器官水平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例如,叶的功能与其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功能是统一的。茎的结构与其支持和输导的功能是统一的。胃的结构与其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是统一的。

⑥系统水平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例如,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其连续性地进行消化和吸收的功能是统一的。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其形成尿液和排出尿液的功能是统一的。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其完成肺通气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的功能是统一的。

⑦种群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例如,种群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与其繁殖功能、基因自由交流的功能是统一的,种群才能成为物种繁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单位。

⑧群落水平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例如,群落的营养结构,即生物问的取食关系将决定群落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⑨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例如,生态系统的四个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的二大基本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是统一的。

(2)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例如,根吸收的水分可用于光合作用和有关的代谢活动,保证植物整体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一株大树主干树皮受到严重的环剥将导致大树死亡。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随着运动系统活动的加强,循环、呼吸等器官系统的活动也随之加强,而消化、泌尿系统的活动随之减弱,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保证了人体适应剧烈的运动状态。

(3)生物体与环境的统一

在生命发生发展过程中,生物长期与环境相互作用,生物生存依赖于环境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的生命活动又会影响改变环境。可见,生物与环境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生物的应激性就是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做出的应答反应,以保证生物体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反过来,环境的变化又对生物体的变异进行选择,促进生物的进化。

只要坚持用三个统一的观点分析某些生物学现象,就能从不同的层面理解“生物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思维就会正确启动,并得出科学的结论。例如,在复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时,直接把碳循环、硫循环、氮循环等物质循环知识和能量流动联系起来。

(三)辩证的观点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一重要的哲学原理在生物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

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对立统一保证生物体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维持生命。遗传和变异的对立统一推动生物不断地进化。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对立统一保证大脑皮层的功能得以正常进行。根吸收水分、叶蒸腾水分,二者的对立统一才能保证植物体对水分的需求。

事物间的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又一重要原因。例如,生态系统发展到―定阶段时,群落中的各种生物通过信息交流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关系,形成了典型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如果人为地消灭一个物种,或引进一个物种就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这种错误的做法就是没有看到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已形成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协调关系。―个细胞之所以能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是因为细胞各个结构之间在功能上存在内在的联系。例如,胰岛素的生物合成是在细胞核基因的指导下进行行的,所需要的氨基酸主要是通过细胞膜吸收进来的,所需要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的。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还要通过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加工,然后通过胰岛细胞的细胞膜外排出去。可见,胰岛素的生物合成是细胞核、细胞膜和有关细胞器共同参与完成的。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的变化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辨证的哲学观点在生物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一个活的完整的胚是种子能萌发的内因,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的外因。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因,环境是性状表现的外因,所以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遗传物质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内因,所以遗传物质的自然改变(基因突变)或人为改变(转基因技术)都会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

如果在总复习当中坚持运用上述生物学研究的方法和基本观点,那么学生就会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分析问题也会更全面、更深刻、更科学准确。

三、将实验专题内容渗透到教学的每一章节内容中

高考的实验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掌握程度以及实验能力水平相结合的综合性试题。无论是分析、解释实验现象,评价实验方案或改错;设计验证性或探究性实验,都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是仅有知识,而不具备、不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实验的原理、实验方法和设计实验的基本原则和科学的、慎密的思维方法,也难以做好实验题。所以,实验试题又是基础知识与科学研究、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分析性、推理性、实践性的试题。在实验部分的总复习要突出实验的迁移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教材中的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所得。特别是一些经典实验的方法和思路,必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例如,酶的发现实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等等。用这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思路去剖析每一章节知识的来源,既让学生享受获取知识的过程,又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了实验设计的技能,丰富了科学内涵。这样,到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时,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科学原则等都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其中,不会成为大难题。实践证明,将实验专题的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章节中去的复习方法,要比单纯的复习生物知识,最后来一个实验专题大讲解高效得多。

四、要把教师的意图转化为学生的行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独立思考并且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要看教师能否把教学意图转变成学生的行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精心思考:思考是否吃透教材,思考学生的知识基础,思考学习这部分教材时还可能存在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突破,然后再精心设计:怎样开头,怎样指导学生读书自学,怎样启发,怎样设计检测题,最后还要精心组织:组织课前预习,组织课中听讲、问答、思考、讨论、练习,组织课后巩固、补差、实践活动等。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通过师生互动,才能真正体现现“两主”和谐及教学的启发性,建构有活力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上一篇:怎样创设和谐的生物学课堂教学环境 下一篇:生物他感作用在防治茶树病虫草害中的初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