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新入职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29 04:32:22

提升新入职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策略研究

【摘要】如何帮助新入职教师尽快适应新职位,特别是,如何提升这些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本文从新入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方面存在的种种困惑和期待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需求出发,紧密结合身边的教学实际和课程标准对于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要求,归纳和梳理了教学组织能力、结构及其主要指标,并且通过课例研究的实践,对于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细致的研究,提出了提升教学组织能力的基本途径、策略和基于学校对于教师培养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入职教师 教学组织能力 途径与策略

两个基本约定

1、新入职教师是指从事教学工作不满5年的教师。

2、教学组织能力我们的研究目光主要集中在在课堂教学上。

教学组织能力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能力,对于新入职的教师来说,教学组织能力当数所有教学能力之首。新入职教师能否在三尺讲台,站稳脚跟和出色完成教学工作,教学组织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学校层面看,新入职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培养和提升将直接影响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影响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影响学校的教师整体队伍建设和学校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抓好新入职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师本人和学校总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多年来,青年教师培养,一直是我校非常重视并且列入学校重大工作之一,在青年教师培养“一二三五”计划执行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近几年,我校新入职青年教师较多,这些教师综合素质较好,精力充沛,教学热情高,责任心强,与学生年龄差距小,易与学生沟通,容易接受新观念、新教法,因此这些教师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面对新课程,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如何帮助这些新入职教师尽快适应新职位,符合新要求,如何帮助这些老师驾驭课堂,特别是提升他们课堂教学组织能力、促其专业成长,这显然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所以,本人去年负责申请省级微型课题,针对这一问题,组织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取得了好好的效果。

为了了解新入职教师的教学需要,摸清他们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帮助其提升教学组织能力。我们针对教学组织能力相关的20项问题研制了《提升新入职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策略研究调研问卷》,并在新入职教师中调研,从问卷分析看,根据调查(如表),我们发现新入职教师对课堂的组织能力非常看重。

表1:(%)

而且调查还发现,在教学中存在很多困惑,新入职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一般和欠缺的比重占到40%,课堂教学最困惑的认为存在与组织能力方面的占41.7%。可见,入职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的研究十分重要。

1 教学组织能力

组织管理学认为,组织管理能力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把各种力量合理地组织和有效地协调起来的能力。包括协调关系的能力和善于用人的能力等等。组织管理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素质等基础条件的外在综合表现。教学组织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选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的组织、引导、调控学生主动、积极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有赋予新的内容,新颁布的义务段课程标准(数学)指出,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

2 教学组织能力结构分析

一般认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和调控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而对于新入职的教师来说,从调研问卷统计看,教学组织能力是四种能力中最重要的,急需研究和提升。现代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那么教学组织能力包含那些能力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之前也有一些研究,如辽宁师范大学高洁从教学准备阶段 、教学实施阶段和教学总结阶段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教师教学能力,而且,就教学实施阶段将能力归为:

1.教学组织实施能力。包括(1)知 识 传 授 能 力 ;(2) 师 生 交 往 能 力;(3) 创设教学情境的能力 ;(4) 使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2. 教学管理能力。包括(1) 课堂驾驭能力;(2) 与 他 人 合 作 的 能 力 ;(3) 管理学生纪律的能力 ;(4) 教学感染力。

武夷山市柳春华老师在《浅谈老师的组织教学能力》一文中强调抓好四方面:设计能力,即编写教案的能力;施教能力,即实施教案的能力;控制能力,即驾驭课堂形势的能力;应变能力,即随机处置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 。

学习和借鉴上述观点,笔者认为,教学组织能力应该结合课程标准对于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考虑,这样,教学组织能力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一些方面:

1 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编写科学的教学设计的能力。

新课程的实施和不断推进,课程标准正在深入人心,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教学正在取代以教科书和教师已有的经验的教学。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来确定学年或学期学科课程目标,并在此统领下,编制单元或课时课程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编写科学的教学设计。教师通过研究和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编写科学的教学设计,达到心有课程目标、熟悉重点与难点、掌握教法学法,为顺利、有效组织教学提供基本保证。而这种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是,目标―评价―教学过程要完整,且具有一致性,目标要叙写规范,教学过程中要求评价任务与目标一致、教法学法与目标一致。

2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营造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的能力。

美国教育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不论是启发式、还是探究式教学方式,要因课程实际、学生实际灵活选择,都要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自觉学习的内在动机,促进学生的智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教师要积极创设一种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并且,视其课堂动态发展要不断的“火上浇油”,使课堂一直处在互动、探究、交流、分享成果和生动活泼的氛围之中。

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有效学习的能力。

有效的学习来自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时产生从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方面。学生的参与应该是积极性高、参与面广。教师要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组织和引导,使学生参与和经历听、说、做或演等多种学习活动,积极思考、有效学习,求知求真。

4 语言组织和表达和示范的能力。

语言表达作为教师的基本能力,在教学组织和实施中举足轻重,语言表达应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启发性、趣味性准确、清楚、幽默和感染力的表达,对于组织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规范严谨的板书示范、语言示范对于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广大的促进作用。

5 观察倾听、引导调控的能力。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关注课堂、观察倾听来自学生的反应是组织者的基本能力,教师要随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当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冲突化的是侯,要善于抓住和利用当前生成的课程资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及时引导调控,当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时,要适当调节和控制教与学的活动的节奏,促使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保持最佳的“注意”状态。

6 评价和测定目标达成的能力。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适时采用有效的的评价方法,设计科学的评价手段,根据教学目标,测定学生学习成效和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并及时、合理调控教学进度和节奏,做好课堂教学反馈和反馈后的补救矫正。

3 教学组织能力提升的主要标志

在通过将教学组织能力进行仔细研究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反映教学组织能力的核心因素六个方面用“课堂组织能力课堂观察评价量表”的形式加以刻画,用于教学实践“三课两反思”课例研究的过程评价中。每次课例按照教师课堂组织能力课堂观察评价量表,就六个维度的不同观察点记载和得分情况分别与课例承担的教师进行课后面对面交流与沟通,提出改进建议,帮助教师在课例评析中有所收获,在反思和改进中不断进步,最终助推课例承担者教学组织能力提升。所以组织能力提升的主要标志是课堂观察评价量表得分的逐步增加。

4 教学组织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索

根据研究主题,我们采取以课例为载体进行研究,即选新入职教师若干名,每人3节课题,针对本课题研究的主题,参照北京西城区的课例研究的模式,进行“三课两反思”的螺旋提升方式进行。具体讲:“三课”就是三节为一个课例研究周期,“两反思”是指课后通过评课,执教教师要反思,而且两次反思分别在第一节课后和第二节课后进行,三节课后要看到有所改进和提升。具体程序是:第一课:课前准备、设计观察表、确立观察点、遴选观察员 (教学设计)、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程组织和实施)、课后分析评议、建构性反思。第二课:在第一课的基础上改进提升后进行,第三课是在第二课的基础上,在改进提升后进行。

5 提升教学组织能力的途径与策略

通过本课题的理论和组织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索,在新入职教师中产生了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入职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的提高。首先,课题组成员之间和执教教师之间通过课后课例点评会,就教学组织能力的六个方面,大家畅所欲言、真诚交流、平等对话、总结提升,使执教教师了解自己的所长与优势,更加自信,同时也认识自己的不足与缺憾,从而引发更多的思考,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和提高。同时,“三课两反思”课例研究活动,也带动和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的积极参与,也正在助推学校的团队研修的氛围的形成。应该说,此项研究对于我校的青年教师培养的成效机制的建立,对于探求一条适合学校实际的提升组织能力的途径与策略,也是一种积极和有效的尝试。

所以笔者也建议一:如有可能,可将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方法应当纳入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计划和青年教师培养“一二三五”计划之中,将这种课例研应用于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完善学校的青年教师“以老带新”制度。建议二:对于新入职的年轻教师来说,可由年轻教师的导师团队在新入职教师中有计划进行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的培养,以帮助这些教师尽快进入新岗位,进入新角色。

【参考文献】

[1] 高洁 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培养 《内蒙古教育》2008.02期

[2] 齐渝华 《怎样做课例研修》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10

上一篇:如何唤醒“学困生”心中的自信 下一篇:The Essential Oil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