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

时间:2022-10-29 12:11:14

谈谈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教学目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面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

一、着眼探究,提供平台

要使学生从小就养成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师就必须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探究环境,提供探究的平台。

1.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彻底消除学生害怕说错的心理障碍,使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之中。特别是当学生说的答案与教师所设计的答案不同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答案中的合理性,并给予引导和帮助,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答案。

2.要为学生创设思维与探究行为得以自由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不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随时可以把自己所思、所想充分地表现出来。

3.要保证充足的探究时间。探究不能只是留于一种形式,要真正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成功感,这就要给足学生时间完成探究过程。有时可能会影响到教学的进程,教师应该灵活地调整教学,保证学生探究的时间。

二、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所谓情境,即情形、景象、境地的组合。课堂上的情境包括课堂的场景和学习的氛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谓创设情境,就是表现课文所反映的儿童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场景以及与之相应的学习氛围。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诱发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与情感状态同课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及情感之间的差距和矛盾,促使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从而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这种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是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内驱力。建构主义教学论主张:人的认识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而是通过主动的探究、深入的思考构建起来的。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习惯于听教师的讲解,懒得动脑.不会思考.只会机械地背诵。即使是深层次的理念、思想、情感也是教师总结好了,念给学生听。学生在毫无感觉的情况下被动地接受.他们对一切的一切都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被扼杀了;读书索然无味,课堂教学如死水一潭。课程改革要求创设有生命力的课堂,即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构建,更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当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和情感同教材所揭示的道理和深层次的情感有差距、有矛盾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大,探究的兴趣也最浓。所以,最能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因素是问题情境。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有问题开始的。教学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和机会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状态,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层次的思考和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提出问题,勇于探究

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问题”是学习的重要载体,“学贵有疑”是我国古代教育家的普遍主张,西方的亚里斯多德也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任何发明、创造、改革,无不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异性。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学生的实际水平,要适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最近发展区”,以保证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思维活跃状态,以使问题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这样的问题才会成为学生思维和感知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如学生学完了《坐井观天》一课,教师设计了这样问题:有一天,井底的青蛙跳出井口,会发现什么呢?由于问题的新颖,富有想象性,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探究的气氛异常热烈。即使答案不完全一致,所欣慰的是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了,探究精神加强了。

四、科学评价,重视激励

要充分发现和肯定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挖掘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激励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不能以结果的成败论英雄,不管探究的结果如何,只要探究主体是用心去探究发现的,探究热情高涨的学生都应加以鼓励和肯定。对于学生的问题,哪怕是看似多余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积极的倾听与评价,对学生正确的见解要充分肯定,对错误或片面的认识要给予适当解释。教师要给每个学生尽可能多的鼓励, 要赏识每一个学生,用信任的目光去关注,用激励的话语去赞美,让他们从中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和成功。评价要重视激励评价并不是所有的评价都是肯定的,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而评。

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学习是自主学习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式学习方式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特点。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学习是自主学习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式学习方式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特点。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上一篇:浅谈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下一篇:现代农业与农机\农艺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