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做好“三个结合”

时间:2022-10-28 11:58:16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做好“三个结合”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教师要把课堂教学与学校德育工作、学生实际生活、班级德困生的转化有机结合起来,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拿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达到“育人教书”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学校德育工作;学生实际生活;班级德困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059-02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担负着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引导学生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为学生今后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奠定坚实基础的重任。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育人性作用。依据初中《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的德育性特征,笔者认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处理好“三个结合”的问题,更能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凸显“育人”功效。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这就突出了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书育人”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人然后才能用自己学得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重在对学生进行智育教学,在智育教学中教师间接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有时还会忽略德育教学。而《思想品德》这门学科本身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了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要比其他学科更直接、更有效。因此,要想抓好学校德育工作,思想品德课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要见实效,就必须紧紧围绕学校德育工作来展开教学。

围绕学校德育工作,每学期初相关科室就会制定相应的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然后按计划逐步展开德育工作。那么,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就更要突出对学生德育教育上所具有的强有力的作用,而不应视其为辅课或单纯讲解一点相关知识的课,结果使学生学得枯燥,教师教得乏味。初中各年段《思想品德》学科就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学校在每学期做德育工作计划时要重点考虑这方面的相关内容,然后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就德育方面的基本要求和本校实际教学情况有目的有重点地来制定,以便让学校德育工作与思想品德课堂有效地结合起来,共同达到育人的目的。课任教师的思想品德教学计划要充分参考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了解自己教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以便突出教学的德育目的性。例如,在2012年9月上旬,在我校德育工作计划中就安排了一次“感恩、励志”为主题的德育活动。活动之时请校外专家报告团到校开展活动。在专家声情并茂的演讲之时,就是子女与父母、学生与老师的动情之时。经过这次活动,学生内心深处燃起了浓浓的感恩之情。由于这次活动,我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三框“难报三春晖”时,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不仅对知识有很深的理解,而且个个都捧出了一颗强烈的“感恩”心。经过学校德育工作与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结合,才达到了这样一次育人的目的。

实践证明,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学校德育工作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只要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学校德育工作才会做得更加顺畅扎实有效,思想品德课教学才会充满活力凸显实效。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

《新课程标准》要求适应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贴近现实生活,强调学生自身的观察、感受和体验,教师应注重思维、感情和行为方式的培养。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源头活水,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根植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教学中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创设贴近初中学生实际的思想品德课堂,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才能真正对学生起到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初中学生个体的实际生活状态是多样的。如有的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过早地接受着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有的孩子是农村留守少儿,内心存有孤独和寂寞感。由于家庭经济,家庭教育,个人情感等因素,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是不一样的。再者,随着初中生身心的不断发育,知识的不断积累,视野的不断开阔,他们就会慢慢接触到社会生活。由于他们的好奇心,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生活使缺乏自我约束力的初中生难以防备,进而影响着他们的道德品质、思想行为。学生所面临的实际生活状态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情感思想、道德品质等的形成。这就给思想品德课教学和学校德育工作增加了困难。如果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够重视或者忽视这些因素的存在,不注重教学的原则和方法而一味地去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思想品德课,就很难达到思想品德课本身所具有的德育功效性。因此,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做到:(1)开展活动探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来提高思想品德课教育的针对性、指导性、实效性,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补充、优化和融洽已有的道德体验,有助于他们妥善处理现实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如在讲环境问题时,可以让学生事先开展调查活动,了解自己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并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垃圾分类、义务植树等活动,引导学生去体验、分析、反思社会生活,感悟出做人道理,以达到教育目的。这种做法贴近学生,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2)利用本土教育资源,点面结合,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如学生可以通过对社区、企业、农村、商店、展览馆等地的访问,去了解社会、了解历史、走进生活,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补充和理解。(3)把知与行结合起来,实现教育行为的科学化。“知”就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做人的基本道理;“行”就是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达到在实践活动中内化思想品德的目的,并逐步形成自觉行动。例如,在讲网络交往问题时,教师不应只是空(下转第62页)

上一篇:在品读感悟中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教理与情趣齐飞 知识技能融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