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语文课堂——我不懈的追求

时间:2022-08-30 10:02:00

理想语文课堂——我不懈的追求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的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常常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一、精彩导入,让课堂开启有效

一节成功的好课,是从导入开始的。研究表明,如果在新课开始时,就能以有效的方法,唤起学生注意,安定学生情绪,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投入课堂学习,那么整个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薛法根老师的一堂《雪儿》尽展名家风采,给了我许多启发,精彩的导入尤其让人难忘。

师:(板书自己的名字)读我的名字有什么感觉?

生1:我觉得很奇怪。

生2:有点土。

师:但我很自豪,这是我爸爸给我取的。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生:丁佳楠。

师:这个名字好,高雅、大方还很温柔。

(学生踊跃介绍,老师逐一点评。)

师:有没有想到每一个名字都寄托了父母殷切的希望,美好的祝愿?来看看这个名字。(板书:雪儿)多读几遍,你能感受到这个名字有什么特别的吗?

生:我感到这个名字很美。

师:有审美的眼光。

生:很温柔。谁叫这个名字呢?

师:一只鸟呀。

(众笑。)

师:下面自己读课文两遍,声音要响亮,然后告诉老师这只鸟儿是怎样来到“我”身边的?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特点之一。感悟人文性,离不开人情味。这个充满人情味的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智能发展的基础,是情感的诱发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力。精彩的导入,无疑为课堂的有效教学营造了最佳的氛围。

二、自主质疑,让课堂彰显睿智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通过创设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诱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使学生从不敢问到想问,从不想问到多问,从不会问到善问,以此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请看《珍珠鸟》教学片段:

师: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能说说吗?

生:作者用吊兰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为什么说“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呢?

生:既然珍珠鸟是一种很怕人的鸟,为什么却可以与作者越来越亲近,甚至在作者的肩头睡着了?

……

师:问得好,说明同学们爱动脑筋、会思考。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读懂这篇文章,解决这些问题,你们有信心吗?

提问本身具有不可忽视的、独特的教育价值。开篇就引学生入疑,在学生自学后质疑,从不懂的问题入手,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对这种一改过去师问生答为学生问教师点拨,再由学生自己回答的课特别感兴趣,学习十分投入。

三、平等对话,让课堂启迪心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这就意味着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这时的教师已不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互动课堂精彩对话的另一半。

在《卧薪尝胆》一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设计了一次透过现象看人物内心的辩论,使学生在师生、生生的多维对话中,触摸到了人物的心灵深处。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勾践向夫差求和,受尽屈辱是当时最好的办法吗?(学生凝神思考。)

生:老师,如果我是勾践,宁愿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师:那你认为在当时,是死容易,还是生容易?

生:死最痛快了!勾践一死,就什么都不要管了。

师:对呀!那勾践为何宁愿受尽屈辱地活着呢?请你们在继续读课文,思考一下。

生:(凝神阅读思考)我知道了!勾践是为了他的国家,为了他的百姓能重新站起来!

在辨析的过程中,孩子们独特的见解、飞扬的思绪,无不显示出他们思想的机智敏锐、想象的匠心独具,思维的创意勃发、语言的灵动鲜活。精心预设的辨析,换来了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显、个性的张扬、创造力的激活。

我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应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自由天堂,是思维碰撞的激烈战场。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一定会慢慢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获得更多的终身受益的语文素养。

上一篇:课改背景下“少教多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策... 下一篇:读懂教材,渗透人身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