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专储粮轮换的建议

时间:2022-10-28 11:54:09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专储粮轮换的建议

随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的全面放开,多渠道经营、多家竞争格局的形成,对中央和地方专储粮承储企业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一、加强轮换培训,转变经营观念

专储粮轮换不是简单的轮入和轮出,它涉及到粮食的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乃至生产领域,是一种市场行为,这就要求专储粮承储企业要从大生产、大粮食、大流通、大市场的高度去进行轮换运作。中储粮管理机构每年应举办一到两次专储粮轮换研讨班,组织储粮单位负责人培训,或请专家授课,或集中讨论,集思广益,还可以选择省内外的部分先进企业进行观摩学习,补好市场经济课,让企业的管理者领略到市场的博大,感受到市场竞争的气息,从而推动他们从思想到理论到实践上彻底转变经营观念,真正在思想上、心理上、技术上、管理上进入市场化状态,筑起抗击市场突变的基础屏障。

二、建立专业营销体系,满足储备粮轮换需要

市场经济的建立,使传统的粮食购销体系被批发市场、期货市场等形式的粮食市场所置换,这使储备粮轮换显得十分困难。由于专储粮没有稳定的市场份额,购销市场相对狭小,与其他主体争粮争利,既影响宏观调控,也难保常储常新。因此,建立自己的专业营销体系,建立稳定的购销市场,加强自身营销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精干高效的营销队伍,在服从“两个确保”的前提下,实现“低成本”轮换,追求最佳经济效益。在培育营销体系时,要紧紧抓住市场的开发和培育,以粮食集散地和粮食主销区为依托,建立覆盖面广、辐射力强的销售网络,点面结合。

三、积极探索轮换方式,努力推行适时轮换,真正提升规模效益

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每年轮换数量大,时间紧,要求高。这些计划数量的完成要在市场上运作,经常遇到很多困难,特别是粮食供不应求形成卖方市场时,粮源争夺异常激烈,往往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即使完成也须付出很大的轮换成本。因此,创新轮换思路,探索多种轮换方式,推行适时轮换才是储备企业进行专储粮轮换的必经之路,一是在收购上,广拓入库粮源渠道,抢占发展先机。方法上可采取直接挂牌就仓收购、辖区内购、设点收购、委托代收与辖区外采购“五结合”的方式,价格随行就市,优质优价,稳扎稳打,灵活经营,广抓粮源,为轮换工作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在销售上,大胆推行适时轮出战略。粮食购销必须遵循市场法则和价值规律。推行适时轮换是治理储备企业经济滑坡的一剂良药。它虽然有一定的市场风险,但其价值取向是激进的,有着明显地规模效益。这就要求经营管理者既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又要有坚毅果敢的决策能力。同时,专储粮管理机构也应给予企业轮换自。如果储备企业把轮换工作仅仅看成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那么这样的企业不可能在新形势下得到锻造和发展壮大,更谈不上规模经营与规模效益。三是采取“农户+粮库+龙头企业”模式。按照双赢互惠原则培植和扶持龙头企业,粮库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和责权利高度统一,尝试“订单农业”。即粮库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使千家万户对接储备企业;与大龙头企业签订销售合同,大龙头对接大市场,提高组织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轮换风险。四是采取“粮库+经济人”的模式。粮食市场的逐步发育成熟,粮食经济人昂然面市。由于粮食经济人利用灵活的经销方式,已在粮市上培育了自己的营销网络,与之签定协议,粮库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营销资源和灵活高效的经营优势,进一步拓展轮换渠道。五是采取集团运作,区域化经营。可以分公司(中心库)为单位,制定整体购销目标,负责辖区内的盈亏平衡。此方式主要应用于粮价上涨即形成卖方市场时采取,主要是避免单库决策失误,造成巨额价亏。而一旦形成买方市场则应迅速转换职能,分散经营。

四、建立科学的储粮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高轮换质量和效益

安全储粮是储备企业的生命线,科学保粮是提高轮换质量和效益的基本保证。承储企业要把粮食安全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把入库粮食的质量关,对每批次入库的粮食应建立包仓检验员质量“终身制”,强化日常检查与监督。对储粮工作须经常作“居安思危式”的剖析,真正改进工作中的缺点。努力抓好控温储粮、绿色储粮,加强安全标准的探索与制订,并逐步与国际接轨,使储备粮在品种、生产、质量、安全、保鲜等方面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基本配套。建立健全专储粮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尽快建立和完善检测中心,并通过省级以上资格认证。

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仓储功能。针对当前农民卖粮出现的“三不”(即不整、不晒、不送)现象,以及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减弱,多家经营、多渠道收购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高水份粮入库已是不争事实的。建议产区有条件的承储企业尽快建设粮食干燥车间,以确保入库粮食的安全储存。

五、加快建立年度粮食产销预警系统,为专储粮轮换提供决策依据

现行的轮换工作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问题在于专储粮轮换系统中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年度粮食产销预警系统,轮换操作企业无法做到“心中有底”。中储粮分公司要因地制宜地从上而下建立产销预警系统,同时,各地粮库要加强与当地的农业、气象和粮食主管部门的沟通,组建农业抽样调查专班,准确预报当年的农业产量和品种分布情况,随时将各地情况上报中储粮分公司,为上级安排下达轮换计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作者单位:湖北枣阳国家粮食储备库)

上一篇:抓住政策机遇 促进工业发展 下一篇: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机制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