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行政人员管理约束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2-10-28 11:29:05

加强行政人员管理约束的几点建议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步伐的加快,对我国行政事业的发展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针对当前对行政人员管理约束过于松懈等问题,其成为制约提高行政效率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充分结合行政法中提出的如何管理行政人员的相关内容,并根据我国宪法提出行政人员可享受的权利以及须履行的义务,以此达到提升行政人员素质并提高行政效率的目标。本文主要对行政效率的相关概述、对行政人员管理约束的建议以及行政人员如何宪法赋予的权利与义务进行探析。

关键词:行政人员管理;行政效率;行政法;宪法

前言:我国近年来在行政事业发展方面取得较多的成就,但从行政人员整体表现现状看,仍存在综合素质较低的问题,其根源在于未做好相关管理约束工作,使行政人员没有认识到宪法赋予其应有的权利与义务。而行政人员自身的每个行政行为都可能对行政效率造成影响,即使微小的环节都可能造成整体效率难以提高。对此,如何做好行政人员管理约束工作、确保各行政机构协调配合,成为现行行政管理工作中需考虑的重要内容。

一、关于行政效率提高的相关概述

根据我国行政法相关内容,对行政效率的概念,可将其理解为公共组织、行政人员进行行政管理活动中投入的资源预期取得的收益二者比例关系。从该定义中可发现行政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可对公共行政管理活动有效性进行评判,同时高效公共行政也是国家和谐发展的必要保障。但需注意的是如何保证行政人员的行为满足行政效率提高的要求,应从相关原则规定以及立法内容方面着手。其中在原则规定方面,关于行政效率问题,要求行政组织、行政人员贯彻落实行政效率精神,确保从行政行为方面便可将行政效率反映出来。但因现行大多行政工作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加上行政人员整体素质限制,行政效率很难保证,因此在保证行政法律规范适用的同时强化其管理约束作用。而在立法方面,其涉及的主要为宪法赋予行政人员的权利与义务。现行在管理行政人员方面的立法内容仍具有明显的零散性特征,需注重做好法律条例的规范完善,为行政人员、行政机关提供可参考的行为标准的同时,可起到一定的约束管理作用,确保与现代化行政管理要求相适应[1]。

二、加强行政人员管理约束的建议

关于行政人员管理约束工作,从行政法角度考虑主要包括制度构建与行政立法内容,其是管理工作开展的重点内容,如制度构建中的期限制度、立法内容中的行政法规或规章的明确等。具体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一)从制度构建角度加强对行政人员的管理

为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目前在行政管理工作方面除强调法制化外,还需满足效率提高的要求。而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与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以行政效率提高为准则,依托于行政法对自身行政行为进行约束,避免出现权利滥用或脱离法律规范要求而单独执行管理活动。为保证行政法在管理行政人员方面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实践中应做好专项制度构建工作。具体可归纳为三方面,即:首先,期限制度的构建。对于行政人员行为活动,期限制度构建的目标在于为其提供相应的法定限期,确保其行政活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其次,相关考核制度的构建。管理约束行政人员行为过程中在结合行政法内容的同时应注重引入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考核制度。同时将行政相对人的相关反馈意见、对行政效率的理解程度等内容融入其中。大多情况下行政人员行为对外具有一定效力后,但没有进行相应的行政行为总结,便可理解为对内却未做好行政管理工作,需在考核中记录该行政人员缺乏总结行为,应做好相应的行政责任追求。除此之外,为使行政人员行政效率得以提高,相关行政机关、行政人员应适时进行交流沟通工作,可由行政主管部门或专家学者在结合行政法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行政行为经验的传授与交流,对提高行政人员整体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

(二)从行政立法角度加强对行政人员的管理

在行政人员管理过程中,在行政立法方面应注重对行政人员的职能、行政效力范围等进行明确,确保行政人员行为活动有法可依。同时在立法内容中应体现出一定的民主性特点,主要指对于行政人员行政行为,可赋予相关部门与人民群众监督权利,保证行政行为更为合法化、合理化。另外,由于行政管理本身需适应现代行政管理活动变化,传统许多行政法规内容并不适用现代行政管理内容,部分行政人员易利用其漏洞出现违规行为,造成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后果。因此对于行政法内容中的滞后规章规范进行清理,确保其与立法机关立法相同步[3]。

三、行政人员如何履行宪法赋予的权利与义务

(一)明确行政人员的行政职权与义务

现代行政权力的适用范围已超出传统税收、治安以及军事等领域,其在社会生活中各行各业都有所涉及,需要利用行政管理活动进行社会关系的调整。根据我国宪法内容,可看出行政人员在行政职权特征方面主要表现在公益性、有效性、支配性以及不得随意处置等。其中在公益性方面,行政人员权利的行使需以公共利益的维护为目标;有效性则体现在一旦行使职权产生行政效力,法律规定便需对其处理结果进行有效性的肯定;在支配性方面,行政人员的权利多表现在职权行使过程中,行政相对人禁止利用相应的活动进行阻碍,行政活动的主张需强制落实到位;在不得随意处置方面,宪法赋予行政人员的行政职权在法律未许可的情况下禁止转移或改变,是行政人员权利得以保障的关键。具体行政职权的内容主要包括制定规范权、行政许可权、行政确认权、行政检查权以及行政处罚权等。需注意的是在行政权力行使的同时应履行相应的义务,根据宪法内容,其对行政人员提出的义务要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即:第一,行政人员的行为需与行政职能要求相适应,并满足公共利益要求,其中无论行政职能、人员配置等各方面等都以行政任务完成为核心。第二,保证与行政法治原则相适应。行政人员任何行政行为活动都需在法律规范内进行,不得超越法律规定而单独进行。

(二)行政职权的合理运用

行政职权本身可作为一把双刃剑,具有公共利益维护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侵犯公共或群众利益。为保证行政人员合理运用行政职权,首先应注重行政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相关行政部门可适时开展关于提高行政人员责任感以及法律意识的培训活动。将其中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以及行政赔偿等向行政人员说明,以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另外,行政人员自身在职权形式过程中在保证符合法律规定要求外,还需做到以为公共利益服务为核心,切实维护行政相对人权益,这样才可使自身职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促进行政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结论: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体现出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由于体制、制度等各方面的原因,传统的管理理念严重滞后社会的变迁速度。加强行政人员管理约束是提高我国行政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实际管理活动中应正视行政效率的基本内涵,以行政法为基础从制度构建、立法完善等方面实现对行政人员的有效管理,同时应保证行政人员享有宪法赋予对权利的同时能够认真履行其自身基本义务,这样才可达到行政效率提高的目标。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磊.行政法视野下的行政效率问题探讨[J].领导科学,2011,08:57-58.

[2] 王建新,王凌光.行政法视野下的社会管理创新――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综述[J].行政法学研究,2010,04:133-140.

[3] 孙德武.论行政法治视野中的行政效率[D].长春理工大学,2010.

上一篇:吉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研究 下一篇:去配额下我国稀土行业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