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时间:2022-10-28 11:14:29

浅谈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摘要:物理学科的内容非常贴近生活,很多内容都是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因此,物理知识只有在应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学生也只有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才能把知识学活,才能提出新的问题。

关键词:物理探究式教学问题情境

科学探究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多方位的教育。那么,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热情

问题情境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情境,是物理知识产生的背景,是发现和提出物理问题的重要前提。良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促使学生产生疑问,打破学生心理上的平衡,引起学生动机、注意力和情感态度的变更,从而激发探究的热情。

在教学电动势一节的内容时,我就精心创设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先让学生测量一节未接入电路的干电池两端的电压。然后将该干电池、电键、滑动变阻器一起连成电路,让学生再次测量干电池两端的电压,这时同学们发现,当明显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大小时,干电池两端的电压也随之变化。最后,让学生断开电路,取出干电池,再测量两端电压。经过反复测量、观察物理现象场景后,学生内心疑问油然而生:为何干电池接入电路后两端电压会减小?此时我拿出原电池模型,带领学生研究外电压、内电压和电动势之间的关系,学生兴致盎然,带着疑问积极进入到了下一个探究过程之中。

二、精心设置问题,引导探究方向

与传统教学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相比,探究活动中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当然,设置的问题应是学生有困惑且对他们有引导作用的问题,通过学生讨论、思考,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找到探究问题的方向,在探究中愉快学习。

如在自由落体教学中,为了探究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我设置了这样一些问题:问题1.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做了两个实验。实验一:硬币和纸片(比硬币轻)由同高度同时下落,结果是较重的硬币下落快;实验二:大纸板(比硬币重)和一角硬币,由同高度同时下落,结果是较轻的硬币下落快。通过实验,学生自然产生疑问:下落快慢可能与重力无关!问题2.两个轻重相同的同一物体下落快慢又将如何?学生继续实验:取两张相同的纸,把其中一张揉成团,由同高度同时下落,结果是纸团下落的快。实验让学生再次质疑:下落快慢不同可能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出示问题3.若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物体仅受重力作用时,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如何?教师演示牛顿管实验:管内近似真空时,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管内充满空气时,重的物体下落得快。通过对比观察,学生自然得出结论:真空中不同物体下落快慢相同,下落快慢不同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

这一系列问题的设置,环环相扣,既注意了学生认知的特点,又在不经意间将学生引入到下一个问题的探讨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掌握了知识。

三、加强探究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我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基本手段。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或重结论而轻探究过程(教师演示实验),或重实验操作技能而轻能力培养(学生分组实验)。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除了器材使用和实验方法方面的问题,学生所需要克服和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是不多的,物理实验对于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在教学中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自主设计的探究性实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在楞次定律一节的教学中,在学习了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基础上,同学们用螺线管、灵敏电流计、导线组成了回路。我让学生根据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利用条形磁铁的运动引发感应电流,用同一根条形磁铁,你能用几种方式引起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通过实验探究,学生提出了很多方法,甚至还有同学想到了利用条形磁铁平移靠近和远离螺线管的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还观察到:条形磁铁的运动与灵敏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之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那么,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和外界磁场变化的关系是什么?怎样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为探究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探究式实验一般是由教师提出问题或创设条件,而学生则对问题进行假设论证,利用教师创设的情境通过实验探索去论证一些现象和规律。在这种实验过程中,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适时引导但不包办代替。

四、联系日常生活,体验探究成果

物理学科的内容非常贴近生活,很多内容都是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因此,物理知识只有在应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学生也只有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才能把知识学活,才能提出新的问题。 例如在完成电磁感应规律的学习后,我引入了磁悬浮列车这一专题。我先让学生搜集了磁悬浮列车的相关材料,课上交流后,展示出磁悬浮列车的模型图,引入问题:磁悬浮列车是怎样运动的?学生顿时兴致高昂。我将这一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轨道设计有何特点;列车是如何悬浮的;电磁力如何使列车运动。学生运用学过的力的合成、电磁感应和磁场知识,从各个角度发表自己的意见,显示出了非常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力的合成教学中,我还根据合力可以远小于分力这一原理,让同学们探究如何使用一根绳用较小的力将汽车拉出泥地,学以致用,通过问题的解决,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和规律的进一步理解,也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实际体验不仅让学对物理概念、规律加深了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学中用,用中学”,不断探究知识的奥妙,从而激发学生以更大热情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去,这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上一篇: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