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可以预见的未来

时间:2022-10-28 07:55:00

中国与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可以预见的未来

“我听人说,老鼠要提防大象在何处落脚。作为我们(新西兰)这么一个小国家来说,我想在多哈之后,没有比贸易自由化对我们更重要的了。”

2004年4月14日,新西兰正式宣布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是第一个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待遇的发达国家。“新西兰之所以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是因为新西兰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我们也了解到,在一些WTO成员中,由于本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对非市场经济国家是有一定歧视待遇的。”本刊记者专访正在参加“博鳌论坛”的新西兰贸易谈判部部长吉姆・萨顿时,萨顿告诉记者。“新西兰对于所有贸易伙伴在标准上是一视同仁的,在反倾销等方面并不区分你是不是市场经济。我们认为,把市场经济和非市场经济国家划分开来,完全是一种人为的规定。”

在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之后,中国与将会加快与新西兰就建立自由贸易区(FTA)的谈判进程。建立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是可以预见的未来。

作为当前区域经济合作的最主要形式,自由贸易区与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从法律上讲,自由贸易区是对WTO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WTO通过关贸总协定第二十四条和服务贸易总协定第五条认可了这种例外,同时也对自由贸易区进行了必要的规范和约束。也就是说,中国和东盟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必须遵守WTO的一般原则和规则,但在市场准入方面,双方相互给予的待遇,可以比双方在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给予其他WTO成员的条件更加优惠。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成员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在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系的同时,努力加强与周边邻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自由贸易区与WTO倡导的贸易自由化宗旨和目标相一致,而在市场开放程度上比WTO更进一步,为双方扩大双边贸易和相互投资,挖掘发展潜力,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和更广阔的空间。

多边受阻单边先行

对于WTO来说,2003年可谓失败。坎昆会议的无功而返,标志着新一轮全球贸易谈判的启动仍在未定之数,各成员之间的分歧一时难以弥合。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的十大NGO(非政府组织)对WTO也发出公开挑战,对WTO标榜的“公平”、“透明”和“讲究规则”的标志性符号提出质疑。

虽然多边谈判效果欠佳,但各国和地区间的单边谈判却进行得如火如荼。在过去十年,美国频频向其他国家伸出“橄榄叶”,最终促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不仅使美国受益匪浅,更使像墨西哥这样的中等国家获得巨大好处。“使其取代日本成为美国另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林跃勤博士说。墨西哥对美国的出口额由1994年的510.6亿美元扩大到2002年的1430亿美元;墨西哥对加拿大的出口亦有较大幅度增长,2002年墨西哥对加拿大货物出口额达到30亿美元。由于墨西哥出口的90%都是面向美国和加拿大,从以上统计数字不难看出,墨西哥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重要受益者。此外,过去10年中,墨西哥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增加到了年均120亿美元,年人均收入10年内增加了24%,已达到4000美元。

中国在加入WTO之后也随势而动,于2002年11月4日,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框架协议》)。并承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将于2004年6月结束,2005年1月1日开始实施,到2010年与下面6个国家建成自由贸易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文莱。到2015年,再与越南、老挝、缅甸与柬埔寨(WTO的第147个成员)等4个新成员建成自由贸易区。

中新共谋“双赢”

“我听人说,老鼠要提防大象在何处落脚。作为我们这么一个小国家来说,我想在多哈之后,没有比贸易自由化对我们更重要的了。”吉姆・萨顿在博鳌论坛演讲时指出。“中国是新西兰第四大贸易伙伴,我们也是第一个支持中国加入WTO的国家。新西兰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中国认为这种承认是开始FTA伙伴关系的前提,这将是中国和一个OECD成员开始的第一个谈判。”

一般认为,自由贸易区可以为区内成员增加贸易福利、降低关税扭曲。根据新西兰统计局数据,2003年1-6月,中国与新西兰双边贸易额为19.82亿新元(约合12亿美元),同比增长7.25%。其中,新西兰从中国进口12.47亿新元(约合7.6亿美元),对中国出口7.35亿新元(约合4.4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8.4%和5.3%。

贸易福利的增加可以通过进口更为低廉的消费品和服务品,以降低两国生产商和消费者的成本。“如果双方达成自由贸易区协定,将会给羊毛进口带来更多便利”中纺集团羊毛部经理李民对记者说。“由于自然环境,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原因,我国毛纺织企业75%以上的原料依靠进口,而新西兰是羊毛生产大国,如果未来达成协议,将会为中国毛纺企业提供一条稳定而可靠的进口通道。”

“优质羊毛的大量进口,会迫使那些出产低质羊毛的牧民减少甚至放弃饲养山羊,在政府的引导下从事种植树木的活动。通过‘无形的手’调节了市场结构,达到了环境保护的目的”北京交通大学国际贸易系副教授卜伟博士做出以上分析。“从国际贸易理论方面来分析,大国实施贸易保护可能获得额外利益;而小国由于经济体系不完整,可能会由于征收附加关税而造成贸易条件的恶化,进而损害其国民福利。造成‘贫困化’增长。但在建立自由贸易区之后,由于在成员之间取消了关税,造成贸易扭曲的可能性就几乎为零”。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各方面都越来越需要大洋州的国家作为贸易伙伴。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增加了新西兰的出口贸易,而且带动了新西兰与亚太地区众多贸易伙伴的经济发展。

示范效果显而易见

“对于区域经济自由化,中国不能置身世外,而要加速与其他成员谈判的进程,避免出现‘边缘化’的危机”林跃勤博士如是说“由于新西兰与中国进行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是在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前提下进行的,双方所达成的协议将为中国今后与发达国家进行谈判提供蓝本;同时也可以促进中国企业迈向国际,响应国家提出的‘走出去’战略”。

“多边贸易体系和多哈谈判的成功结果是我们新西兰的贸易重点。我们属于亚洲,我们知道我们的贸易未来是与本地区的经济紧密联系起来的,像其它成员一样,我们希望和我们的贸易伙伴建立正是的协议。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小国家来说,我们认为没有其它选择,否则的话,我们就会被导致边缘化。” 吉姆・萨顿在结束“博鳌论坛”发言时表示。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将是中国未来和世界经济关系的生动写照。“中国目前提出‘和平崛起’的方针,就是为了避免因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而使一些国家产生对中国崛起的恐惧,如果中国率先和发达国家建立起自由贸易区,将会树立中国在国际上的正面形象,有助于中国专心进行经济建设。”卜伟博士强调。

2004年5月6日国务院总理在访问了欧盟总部的同时,签署了《中欧联合新闻公报》及几项协议。这一天恰逢中欧建交29周年,用欧盟主席普罗迪的话说,中欧之间经过29年的磨合,现在如果不能说是“结婚”的话,至少也算得上是“订婚”了。

目前,欧盟已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去年贸易的增长幅度就达到44%,为1350亿欧元。当日本于2002年被降为欧盟第四大贸易伙伴后,在欧盟的贸易伙伴中,中国已经超过瑞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当一些国家对欧盟扩大感到疑虑和不安时,显得非常有信心。他表示,中国并没有感到欧盟扩大会给中国造成市场威胁。他指出,中国与欧盟新的10个成员国一直有密切关系,所以欧盟扩大不会影响中欧关系发展。此外,中国丰富的劳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是不容取代的。

有分析认为,中东欧10国加入欧盟后,将按欧盟统一标准计税,会有很多优惠条件。东欧国家人口多,消费力强,市场远远没有饱和,急需各国投资,因此,中国对欧盟新成员国的贸易额会在以后几年大大上升,投资力度也会不断加强。与此同时,欧洲对华投资流向早在欧盟扩大之前就已形成了,因此投资者对中国的市场兴趣将不会改变。

在《中欧联合新闻公报》中,中国重申了要求早日解决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表示,中国已经基本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而欧盟也在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让中国早日享有完整的市场经济地位对双方的经济发展都有利。他说:“我相信欧盟和多数成员国同样以非常积极的态度看待这个问题,这也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充满信心的原因。”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将巩固和加强中国与大洋州国家之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也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和新西兰两国各自的经济发展,扩大双方贸易和合作规模,提高本地区的整体竞争能力。如果未来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成功,中国和新西兰将更好地分享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利益,共同迎接挑战,为亚太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链 接:

1.自由贸易区:按国际惯例,设立自由贸易区一般要具备以下条件:便利的交通;良好的基础设施,包括能源、运输、通信和住宅;有效的服务体系,包括银行、保险、海关、商检、仓储等服务部门以及良好而充足的专业人员,优惠的投资政策,完善的法律、法规等。世界上搞得好的自由贸易区,大多与港口连在一起,一般都实行港区一体化管理。这种自由贸易区有两个类型:一是把设区的所在城市都划为自由贸易区,如香港;另一种是将其所在城市的一部分划为自由贸易区。这类自由贸易区最早出现在16世纪的欧洲,二战以后,许多国家为扩大对外贸易,普遍设立经济特区,自由贸易区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形式,得以迅速发展起来。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框架协议》)签定。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到2004年6月结束,2005年1月1日开始实施,到2010年与下面6个国家建成自由贸易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文莱。到2015年,再与越南、老挝、缅甸与柬埔寨(WTO的第147个成员)等4个新成员建成自由贸易区。其中,先期实现自由贸易的“早期收获”,即中国把一批东盟出口较多因而最关心的活动物、肉及食用杂碎、鱼、乳品、其他动物产品、活树、食用蔬菜、食用水果及坚果等8个领域的产品关税降到零(以增加中国对东盟的吸引力,也是和日本竞争的一个手段,因为日本的农产品实行高保护),从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到2006年1月1日完成。

上一篇:绿色:是环保?还是壁垒? 下一篇:后配额时代 自由贸易下的利益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