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配额时代 自由贸易下的利益之争

时间:2022-10-09 09:58:47

后配额时代 自由贸易下的利益之争

尽管美国会采取中美纺织品特别保障条例中对中国产生影响的特别保障措施,但反倾销至今还是最主要的贸易救济手段。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反倾销案的第一目标,2001年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有48例。

到2004年12月31日,纺织品与服装国际贸易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目前在纺织品与服装贸易中实行的配额制将“寿终就寝”,取而代之的是全球化的自由贸易。

纺织品与服装国际贸易配额的消亡,自由贸易的兴起,将对全球纺织品与服装贸易产生两个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首先,有一些观点认为:国际现有的100多个纺织品与服装出口国将急剧减少。专家预计,短期内这一数量将减少一半左右。而10年后,世界上有竞争力的纺织品与服装出口国仅有10几个,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将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与服装出口国,而像菲律宾、斯里兰卡等这样的国家将逐步失去其在纺织品与服装国际贸易中的市场份额。其次,随着配额费用的取消,纺织品与服装国际贸易的价格将大幅度下跌。为在没有限制、充满竞争的新市场中维持市场份额,一些小的纺织品与服装出口国,在其政府出口补贴的扶持下,将进一步降低产品价格。价格下跌,加上近期国际市场对纺织品与服装需求的不断下滑,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更多的纺织企业停产或倒闭。

山雨欲来风满楼。纺织品与服装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实行,对中国和世界各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而各国如何应对这样的机遇与挑战,则是国内外社会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焦点。在2004年3月29日于北京召开的“全球纺织经济论坛”上,本刊记者就这一问题与国内外专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以新型工业化应对竞争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高度重视自己对WTO所承担的义务。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对本刊记者表示:“纺织品与服装转向新的自由贸易次序必然带来种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出现一些贸易争端和摩擦是难以避免的,需要积极发挥政府和民间组织在不同层面的协商作用来解决,进而增进了解。中国纺织服装业不能接受任何违背WTO《纺织品与服装协定》纺织品一体化原则的限制措施,坚决反对曲解和滥用对中国纺织品实施特别限制措施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这些做法所伤害的不仅是中国1800万纺织服装产业工人,以及中国农民和大批失业人群,而且也必将损害世界更多的消费者利益和丧失大量国际商机,结果必然是多亏的格局。”

面对纺织与服装国际贸易自由化的竞争,杜钰洲表示中国必须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尽快完成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他说:“应对后配额时代必然出现的全球加工能力过剩、利润空间缩小、技术竞争激烈,以及国内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种种矛盾和困难,中国正在大力推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劳动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因此,我们要抓住三个结合点,一是全面提高产业整体质量,着眼于产品高性能、高功能和高文化品位及环保约束,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完善行业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建立全行业服务性检测系统;二是全面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依靠增加先进的技术装备,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加强研发能力,提高队伍素质,增强创新能力,注重产学研结合,培育企业核心技术和优势品牌,加强对国内国外知识产权的保护。我们已向全行业包括外资企业提出围绕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以及降低消耗、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等具有普遍意义的攻关项目,鼓励以各种配套合作方式,推进产业的全面进步;三是全面提高企业快速反应能力,以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的生产过程、营销过程和管理过程,加快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增强对全球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和市场细分能力,提高与世界各国同行广泛合作的关系。”

贸易自由化的道路不平坦

纺织品与服装国际贸易取消配额后,纺织与服装出口国是否就高枕无忧了?事实并不如此简单。以世界纺织与服装最大的进口国美国来说,它绝不会向中国等出口大国敞开大门。美国福莱国际传播咨询公司公共政策与政府关系子公司副主席约翰逊对本刊记者反映:“从传统上说,由于受配额和其国内保障法案的保护,美国纺织业不会任意诉诸于贸易救济法。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也需要高额费用和服装产业的合作。美国服装生产商也从海外采购产品,因此他们并不愿意和国内面料生产商在服装反倾销案中合作,这也是美国国内执行贸易救济案的一个重要障碍。但是,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也尽管美国纺织业不愿任意申请反倾销案,但在必要的时候,他们还是愿意这样做的。例如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一些反倾销案件就迫使出口国重新加入了《多边纤维协议》。”

约翰逊对本刊记者说:“纺织品与服装国际贸易配额即将被取消,而近年来美国纺织业根据《纺织品和服装协定》第六条申请的保障措施也并不成功,但美国纺织业别无选择,只能通过反倾销案和保障措施寻求救济。事实上,美国纺织品制造商协会已于近期在国会证言中表示要采取这些措施,并援引‘随着纺织品服装数量限制的取消,混战必将发生’阐述反倾销法案的重要性,敦促布什总统不要在多哈谈判中削弱该救济法。”

据记者了解,在申请费用昂贵的反倾销案前,美国纺织业往往会寻求政治救济。钢铁工业曾施压迫使布什政府采取限制钢铁进口的保障措施,美国纺织业也会寻求同样的政治保护。例如,美国纺织制造商协会要求布什政府对低价亚洲纺织品服装进口产品实施反倾销。

虽然这不是反倾销案成立的合理条件,但它为某些政治意图提供了正当理由。根据《伯德修正案》(该修正案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已归为不合法方案),这样的求助可能会通过法律手段获得一些救济补偿。在2004配额终止年的总统大选中,纺织生产商很容易利用杠杆作用赢得总统候选人在贸易政策上的让步。事实上,如果这些纺织生产商不采取这样的行动倒是出乎人们的预料。很明显,美国政治在对中国实施保障措施的决定中扮演重要角色。专家估计,今年美国将会实施更多的保障措施,其范围可能包括袜子、手套、婴儿装和玻璃纤维产品。

国际上普遍认为,配额取消后,中国将是美国市场的最大获益者。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预计中国纺织品在没有任何限制的美国市场的份额将增加2倍,达到30%。在这样的情况下,最有可能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将会是中国入世协议中与美国签署的纺织品特别保障条款。该条款至2008年有效。根据该条款,如果美国发现有进口产品“造成市场扰乱、或有威胁而阻碍该类产品的正常贸易秩序”,美国可采取有效期长达一年的进口限制措施。在中美WTO协议中也规定了有效期12年的一般产品保障措施条款,根据该条款可采取长达3年的保障措施,但与前者的纺织品保障条款相比,该条款因较难满足条件而难以付诸于实施。然而,如果与WTO保障措施中的规定相比,该条款还是比较容易付诸实施的。我们预计在2009年前,美国纺织业将主要诉诸纺织品保障条款,之后将转向较难实施的一般产品特殊保障条款,其中也不乏会有一些反倾销案。

在美国零售商和进口商看来,这些保障措施的执行是不可避免的。这个不可避免性为中国纺织品生产商和进口商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

尽管美国会根据纺织品特别保障条款对中国采取特别保障措施,但反倾销至今还是最主要的贸易救济手段。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反倾销案的第一目标,2001年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有48例。在美国也是如此,中国已经取代日本和韩国成为美国反倾销案的主要目标。在纺织品配额取消后,这样的趋势只会愈演愈烈。

约翰逊最后说:“美国贸易救济案已变得复杂化和政治化,其程度是全球最复杂的。这些程序是不断变化的,并要求了解具体条例、规则、诉讼终止和法庭裁决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发现在今年纺织业和其他产业的案件中,带有政治色彩的案件越来越多。根据美国法律,各行业可以很容易地申请贸易救济。这些案件的门槛很低,有关机构也没有权利否决这些案件的启动。一旦满足条件,这些案件必须启动。

综合以上分析,我认为2004年将是中国纺织品对美国出口遭受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攻击的起始之年。在这一年中,中国纺织品问题是备受争议的政治问题。中国不能简单地以单个法律案件的方式抵御这些贸易保护主义的攻击。一些政客会越过有关法律规定和经济原则,采取手段损害中国生产商和美国消费者的利益,至少短期内他们会这样做的。中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建立一个支持自己利益的队伍,动员有关利益方迎击今年美国大选中的各种政治性的言论煽动。现在有很多人支持中国纺织品进口,还有许多潜在的支持者懂得对中国产品保持公平开放市场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必须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动员他们在这个艰难时刻团结起来共同有效地抨击那些有组织的反对舆论。为保持在这些国家的市场准入机会,中国纺织业应和美国及其它国家的政治利益代表组成联盟伙伴关系。如果那些反对力量对来自中国的产品成功设限,这不仅损害了中国产业利益,也损害了美国消费者及产品供应链其他伙伴的利益。此外,还会对中美贸易中的美国出口商造成伤害。中国需要发展政治联盟,以抗衡针对中国进口产品的不合理攻击”。

2005年,只是中国纺织服装业斗争之路的开始。

上一篇:中国与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可以预见的未来 下一篇:袁疆:葡萄酒消费将呈两极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