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班级图书馆与语文教学之关系

时间:2022-10-28 07:39:15

创建班级图书馆与语文教学之关系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应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而现今初中语文教材每学期仅20多篇,如此数量显然不够,需要课外阅读来补充。2005年9月,新一届学生升入初中后,我发现他们的文学知识少得可怜,经过深入调查找出了原因:一是由于目前应试教育的客观存在,学生大都没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同时也怕影响成绩;二是即使部分学生读了,也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如今图书数量激增,质量良莠不齐,学生并不懂得如何选择,往往容易受媒体的不良影响,阅读一些低劣庸俗的读物,这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随意、盲目的阅读还表现在缺少阅读指导,学生们不知道读什么,该如何读。许多初一学生还迷恋漫画小书,而对文学色彩浓厚、哲理性强的作品丝毫不感兴趣。这些现象的存在都严重影响到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提高。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语文成绩和素养的提高,必须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特别是课外阅读,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读到好书呢?鉴于当时我校初高中分设,本校图书馆尚在建设,借阅多有不便,有学生提出建个班级图书馆。我眼前一亮,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再问全体学生,大家都说好。

一、选择好书是创建班级图书馆的基础

建图书馆的事定下来了。但书从哪里来?暂时没有家长捐赠,大家出钱买新书显然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况且班内还有几位学杂费仍未交齐。我广泛发动大家出主意,突然“小秀才”向明提议:“大家还是就地取材,把自己家中的课外书捐出来吧。”这倒是个好主意,得到了全班的响应。看到大家的热情高涨,我动情地说:“同学们,我国古代大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要想学好语文,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在的书很贵,我们能省则省,看看家里有没有旧书,找到了就发扬集体主义精神踊跃捐献,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会有许多好书出来。”说完我到办公室拿来了珍藏的《悲惨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呐喊》、《边城》等经典名著交给课代表。见老师作出了表率,第二天每个学生都带来了自己最喜欢、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书,有文学名著、经典诗词、文学期刊、优秀作文等,全班48人共捐了389本。各课代表又向任课老师募集了92本,共计481本。有了这么多好书,为创建规范的班级图书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整理图书是建好班级图书馆的前提

图书是有了,放在哪又成了新问题,幸好一位家长主动提供了两个书橱,解了燃眉之急。但问题又接踵而来:捐的图书新旧不一,还有几本破了,有些书的内容并不适合中学生阅读,几百本书的摆放、编排令我们棘手。怎么办?大家推举了一个五人小组,首先去学校图书馆学习整理图书的方法:先从内容作选择,把一些格调不高的及非常破旧的书退还。接着买回胶水、剪刀、牛皮纸等,修补破旧的图书,清洁书本、装订加固,经过师生两个双休日的辛劳,这些图书已经旧貌换新颜。

怎样合理摆放图书呢?我们又向校图书馆取经,把这些书先按内容分为文学类、学习指导类、生活百科类等。数量最多的文学类又细分为小说、散文、诗歌,小说再分成中国的和外国的,中国小说又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的。并依次做好标签贴在书上,每本书都配备相应的借书卡,编好总书目,再请一位家中有电脑的学生输入存档。经过我和学生一星期的奋战,所有图书都分门别类、有条不紊地摆放在书橱里了。

三、阅读图书是充分利用班级图书馆的关键

经过大家的辛勤工作,图书馆终于建立起来了,没有鞭炮焰火,没有鲜花美酒,但我们都感到成功的喜悦。喜悦之后,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花了许多心血创建的班级图书馆不是“花架子”工程,而是要充分发挥其真正作用的。目前受网络影视的影响,读书的人越来越少,由于应试教育的客观存在,学生课外读书有一定困难。但时间是挤出来的,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阅读与写作一样。为此,我以《新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中学生必读篇目为基础,结合中外文学史对有关作家作品的评价,再参考教育权威部门推荐给中学生阅读的书目,出台了本班的推荐书目。这样,学生看书就避免了漫无目的。我先让大家根据目录选择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接着向管理员提出借阅申请。为确保阅读时间,每周有三节课用于阅读。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我还有意识地带领学生从课内向课外扩展。如学了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后就引导学生读一读巴金的《家》、鲁迅的《阿Q正传》、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初步认识文学史上经典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又如学了蒲松龄的《狼三则》之一后又从《聊斋志异》中找到了另二则,与课文比较,细细揣摩狼的贪婪狡诈及人的机智,进一步认识到恶人不管怎样善于伪装,却终将灭亡的真理。当然对初中生来说,读书有时也需要督促,我就布置学生摘抄阅读笔记,规定每周要摘抄的内容,并定期检查,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使懒惰的学生也捧起书本,慢慢产生读书的乐趣。为了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经常在班内举行讲故事、编手抄报、出黑板报、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这些都由学生来组织并参与,优秀者给予奖励。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在阅读中我自己现身说法,用书中一个个美丽动听的故事、丰富的词汇来使学生产生阅读的“需要感”和“成就感”,这样就在班级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使班内图书馆的利用率直线上升。

四、撰写书评、提高文学素养是建立班级图书馆的最终目的

借助班级图书馆这个平台,开展在竞赛中阅读、在阅读中竞赛的活动虽然高潮迭起、精彩纷呈,但这些还停留在表面。我深知要提高文学水平就必须理解文章的精髓,于是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并定期召开读书会,以促进阅读的深化。当然,初中生文学鉴赏水平有限,所以我规定学生每周完成一篇读书笔记,300―500字左右,可夹叙夹议,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尽管有的观点有失偏颇,目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和积极思维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每月按25%的比例评出优秀文章,在班内交流,并推荐到学校广播站播出或校报发表。如上学期林晨同学的一期保护环境的读书心得就在本校橱窗中进行了展览,她在文中用生动的事例、详实的数据使大家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些读书心得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见证了学生们鉴赏水平的逐渐提升。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深切体会到:作为学校图书馆的有益补充,班级图书馆更贴近学生,更能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它用书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中。阅读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进而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要让他们走到学校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班级图书馆亦然成为全体学生的“精神王国”,它不仅为学生增加了阅读书籍的机会,更提供了一种读书交流的绝好平台,使学生们以书会友,共同探讨,走出了个人阅读的相对封闭的狭小空间,使阅读变成了一种快乐。

上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