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数学作业批改初探

时间:2022-10-28 07:24:29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作业批改初探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的改革成为教师们研究的重点,但大家在普遍关注如何备课、上课的同时,却忽视了课后的作业批改。其实,作业批改也应该作为新课改的一部分得到重视,应改变低效的全批全改的方式。笔者认为数学作业的批改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得到较大幅度改革的今天,数学作业批改的改革却相对滞后,数学作业的批改不能与课堂教学改革同步进行,成为“不受重视”的薄弱环节。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业批改环节中暴露出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已成为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障碍。现就数学作业的批改谈谈认识与做法。

一、“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要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显然,实施这样的教学策略意义重大。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多采用“全批全改”的方式。目前随着数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明显地暴露出作业“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一天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批改作业上。

初中数学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如果一个教师教两个班,按每班60人计算,每次要批改120本作业;若批改每次留2个题,一次要批改240道题,若每本作业平均用2分钟,就要花去4个小时的时间。尤其是批改几何证明题作业,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再加上平时周测、单元测验、班主任工作、备课……老师忙得团团转。可是如果不对数学学作业当天施行批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不能及时解决,正确的得不到强化,错误的得不到及时改正,也就失去了作业的作用,也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2.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作业过程。

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笔者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做得很不错,但考试成绩很差。因为学生为了老师“批改”只好抄袭作业,教师也只好“上当受骗”。由于时间紧,教师批改作业常用简化符号,学生由这些符号只能知道哪个题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得到的只是百思不得其解的信息。如此反馈,信息量过小,作业利用价值不大。有的教师为了便于批改,片面追求作业的“质量”,应付上级检查,多让学生做一些订正过的习题,甚至是抄写例题。对学生来说,反而成了负担,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不难看出,作业的“全批全改”,不仅教师很辛苦,而且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批改作业方法的改革尝试

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不仅仅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达到做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目的,批改作业的方法应多样化。但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师生活动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为此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1.学生自我批改。

学生的自我批改不能被视作简单的抄答案,自我批改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这种方式批改的作业,一般是教材补充习题或附有答案的练习册。批改前,教师要讲清要求与有关技术细节,给出正确答案。学生自批时,先核对答案(让学生明白答案是怎样进行组织说理、解题的),对自己所做题作出对与错的判断,然后将错题一步步核对验证,在错处做出标记,再用不同颜色的笔(红色较好)改正过来。在批阅过程中,学生要想准确评价自己的作业,必须反复探索和尝试,并主动把发现的问题反馈给老师,从而使学习的主动性得到进一步发挥,对问题答案的掌握也更加全面和透彻。

2.利用学习小组批改。

学期初将班内学生按数学学习的水平划分成学习小组,每组6人(组员不能过多,过多则不利于组长细致、有效地开展工作),每组按1—6号编排,每组1号是成绩最好的学生,为组长。组长由于基础好,能力强,较短时间就可完成作业,然后在组内组织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由于组长基础较好,大多数问题都能通过讨论解决)。意见不一致时再和老师交流,意见一致后,组长进行作业批改,指出每一位组员的错误,并给出改正的方法。至此利用学习小组对数学作业的“首批”完成。上交作业后,由数学教师再把学生作业进行“二次批改”。二次批改的工作量一般不到原来教师独立全批全改时间的四分之一,至少节省出3个小时。由于学生的低级错误已被组长修正,因此教师的精力更容易集中在学生的共性问题上。“二次批改”完成后,教师汇总作业中出现情况,利用下一节课前几分钟在课堂上点评,学生进行再认识,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效果。

3.学生之间互批。

我们把学生分好组以后,让邻近的小组进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他们以自己的理解来审视伙伴的作业,分析错误原因,这实际上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这种方式一般用于周测等练习量较多,教师为了及时将情况反馈给学生,而时间上来不及全批的情况。当练习做完后,组织一次互相批改的活动,教师要先讲明重点与要求。学生批改时我们会发现他们是如此的认真,思来想去,生怕同学的错误自己没有发现。学生通过对双方解题方法的了解和理解,相互接纳并相互认同评价结果,形成了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获得了发展。

其实,初中数学作业批改方式还有很多种,但是任何策略都是一把双刃剑。笔者认为,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要不断反思,大胆探索,不断完善作业批改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教学论坛.2011(34).

[2]考试周刊.2009(40).

[3]读与写.2011(12).

上一篇:不同玻璃基板对蓝光OLED的影响 下一篇:中国最早的龙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