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飞翔,构建高效课堂

时间:2022-04-20 10:05:07

破茧飞翔,构建高效课堂

摘 要: 为了实现减负增效,作者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新模式——运用“导学指南”,即让学生主动尝试,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课前让学生在“导学指南”的引导下自学新课,课中重现、优化“导学指南”,强化学生认识。不仅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节约课堂时间,还可以利用课堂时间生成新的知识点,增大练习密度,举一反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掌握知识,既减轻学生负担,又实现课堂高效。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教学 导学指南

2009年9月江苏省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文,要求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目前减负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减负不减质,减负更增效,已成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点。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让教学更有效,必须让课堂更高效。运用“导学指南”,让学生主动尝试,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仅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节约课堂时间,而且老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生成新的知识点,增大练习密度,举一反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掌握知识,既减轻学生负担,又实现课堂高效。下面我就谈谈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具体做法。

一、课前:“导学指南”引导学生自学——使预习更有效

课前如果学生认真预习,发现了疑点,提出了问题,上课时注意力就会特别集中,会特别注意听老师对于这个问题是怎么讲的。如果这个问题能在课堂上提出来,而且能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一种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进入一种积极性高涨的学习状态。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年龄特征及已有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原因,更需要老师引导、帮助他们学会预习、学会学习。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最为关键的是老师提供自主学习的拐杖——“导学指南”。“导学指南”既能起到引导的作用,又可避免那种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空间的直接代替式的唠叨不休的“引导”。“导学指南”要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最为重要的还在于“导学指南”的设计。只有好的“导学指南”,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自主预习。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精心设计导学指南。学生在“导学指南”的引导下,通过数方格发现这个长方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这个长方形的长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相等。大家由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产生了一个大胆的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到底是不是所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等于底×高?还是一种巧合?从而引起学生进行验证的兴趣。于是学生找来卡纸,剪平行四边形,思考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由于有课本的辅助,学生很轻松地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然后通过平移拼成长方形。但是学生也产生了困惑:怎样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这时学生就要借助“导学指南”操作验证的四个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寻求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与转化后等积的长方形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预习更有效。

二、课中:重现、优化“导学指南”——使课堂更高效

1.检查自学,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学贵有疑,预习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熟悉老师要讲的内容,找出疑点和难点,带着问题听课,使听课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除了有赖于“教师善导”这一外因外,更有赖于“学生学习”这一内因的调动。这内因,即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预习把学生推到了一个全新的求知领域,通过自奋其力已有所悟、有所知、有所得,上课时再讨论,学生便会“拿”着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的“讲”相印证,思维得以磨砺。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检查自学时,学生通过数方格发现这个长方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这个长方形的长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相等。大家由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产生了一个疑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等于底×高呢?引起学生大胆猜想,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可见,预习有效地启动了学生进一步求知的内因,从而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学得更积极、更有效。

2.自主探究新知,使学习更实效。

新课程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验证操作中,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验证过程环环相扣,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并有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操作验证探究新知时,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理解了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转化”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分析与推理能力,掌握了验证的本领。由于学生课前在“导学指南”的引导下已经进行了验证操作,课堂上只让学生在小组内重现验证操作方法,各自取长补短,强化验证方法。学生在展示交流验证方法时,老师可以及时有效、有的放矢地进行智慧引导,纠正错误,引领学生走向正确思维轨道,使得学生经历由抽象到形象,由模糊到理解,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既节省时间,又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转化法”,加深了学生的认识与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拓展深化,实现课堂更高效化。

由于课堂中心前移,学生在“导学指南”引导预习时已经进行了验证操作,在课堂验证时大大节省了时间,增加了课堂训练密度。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拓展深化时,设计了四层练习,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紧扣课题,不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深化,而且使学生在练习中思维得以发展,归纳能力得以提高,创新素质得到锤炼,还大大增加了课堂训练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实现了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

4.全课总结,质疑问难,升华主题。

新知识学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所获得的知识。课堂总结的形式可以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学会了什么,最成功的探究方法是什么,你还有哪些困惑,以及你对自己、小组成员和老师的评价,等等。通过总结反思,把零散的知识进行整理提炼,形成体系,使学生的思维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教育是一种基于信念的行为。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聪明的学生,更应培养有智慧的学生。数学思想是无形的,它散见于数学教材的字面之中,潜隐在数学习题的题面之后,导学指南直指问题、直通生活、直抵思想,是我们确立正确的教学方向,追求高效课堂的必然选择。

上一篇:当考试犹如梦魇 下一篇:试论王原祁绘画风格演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