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8 05:53:05

高中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的教学要紧扣“提升学科素养,注重能力生成”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要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实验设计是一种创新活动,需要打开思路,合理安排步骤,才能设计出好的实验方案,慢慢养成科学研究中所需要的一种创造性思维。实验思路是顺利完成实验设计的基础和保障,在动手实验之前,学生应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弄清实验所依据的基础知识点以及通过实验所要获得的知识。要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设计实验。如: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是描绘某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并通过这个轨迹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如何描绘物体的运动轨迹呢?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设计的:1.平抛运动物体的初速度是水平的,怎样保证小球被水平抛出?学生想到的是设计一个水平槽;2.小球的运动很快,抛出一次只能描出一个点,而描绘轨迹需要多个点?学生设计多次试验;3.怎样才能保证所描的点在一条轨迹上?生――设计一个斜面,让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落下。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进行一些创新设计,这样既可以增加实验的创造成分,又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探索性”。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实验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实验操作是实验中的关键环节,也是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查内容。我在实验教学中主要让学生了解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演示实验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合作完成,如:在《摩擦力》一节中,探究木块在水平桌面上摩擦力的变化情况,两位同学中一个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另一位同学观察木块的运动情况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较总结:木块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移动?之前测力计示数如何变化?之后示数又是如何变化的?从而得出只要木块与桌面没有产生相对运动,静摩擦力的大小就随着拉力的增大而增大,并与拉力大小相等,移动后滑动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

又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学生是在实验室完成的分组实验,主要练习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和平衡小车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是细节问题,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反复调节斜面的坡度使小车能做匀速运动,而匀速运动的判断又要求学生通过纸带上点的分布情况来判断,这样就联系了匀速和匀变速运动的知识。

动手能力的培养要分散在课堂教学、实验课堂、课外探索各个方面。我们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强调动手实践活动,强调从生活中取材的学习方法,就是平时所说的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这种学习方法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动手实验的方法学习知识。

三、培养学生记录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这是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能否得出有效结论的依据。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技能,要求学生集中精力,按实验步骤有条不紊地操作和读取测量数据。有的实验则要求测量或操作时动作迅速,要把握时机,要按实验先后顺序将需要测定的各量测出,并记录下来。读取数据和记录时必须注意:1.读数要及时,并马上记录;2.要记录完整数据,按有效数字的方式记录;3.数据的单位要正确。一般要求学生实验前列出表格,表格设计要求:能记录直接测出的各物理量,能记录各次测出的量,能填写计算出来的中间数据和最后数据等内容。如: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我要求每组学生找到一条合理的纸带进行数据的处理。选择相隔0.1s的若干记数点进行测量,并利用v=x1+x2/2t计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将结果填入实验前设计的表格中,每个实验组再做出“速度―时间”图像,观察图像描述小车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学生描点做出物体平抛运动的轨迹图像:1.该轨迹是不是抛物线?引导学生在图像上找M1(x1,y1);M2(x2,y2);M3(x3,y3),若是一条抛物线,则有y=ax2,将M1、M2、M3的坐标代入求得a1、a2、a3,如果a1、a2、a3非常接近,则说明曲线为抛物线。2.求初速度v0:(1)根据M3的坐标,y3=1/2gt2得t=(2y3/g)1/2,v0=x3/t;(2)根据M1和M2的坐标,Δy=gΔt2及x=v0Δt求出v0。

要指导学生按有效运算法去处理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适当地分析讨论,如:讨论数据说明了什么?与理论计算有何偏差?实验过程为何这样设计?实验结果的物理意义(结论)是什么?对一些成绩优良的学生,还可让他们设计某个达到相同目的的实验。对实验能力强的学生,许多深一层次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分析研究,从而加强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地巩固知识,使其技能更加熟练。

四、培养学生实验质疑的能力

实验是学习知识、应用知识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活动。但学生由于思维习惯的束缚,在实验过程中总是跟着实验册或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的是“应该怎样做”“怎么做才不会错”“怎样做才能得到结果”等。这当然很重要,但如果能在这样的思考过程中,穿插一些反向思维,提出诸如“为什么要这样”“不这样行不行”“难道只能这样吗”等问题,可能会更加有益于对实验本身的理解和开展,而且能对牵涉到的理论和知识做个全面的认识。

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中学物理教学理论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尽可能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或认为“完美无缺”的事物提出怀疑;勇于向旧的传统和权威挑战。做到实验让学生做,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评。让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实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式、多向式信息传递与交流。教师在课内只讲重点、关键点和注意点,发挥好主导调控作用,促进学生存疑、质疑,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设疑、释疑的实验活动,不断激励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模拟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让学生逐步掌握探索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即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得出结论,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树立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实施新课程标准教学的重要平台,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为学生营造创新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坚持“提升学科素养,注重能力生成”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运河中学

上一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的高效性浅析 下一篇: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