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的高效性浅析

时间:2022-10-19 03:24:26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的高效性浅析

培养适应时展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我们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是顺应了这一时展的需要。自新课标颁布以来,无论在哪个老师的课堂上我们都能够感受到合作探究的氛围。这说明老师们对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充满了热情,每个人都力求把语文课堂建成学生合作探究的乐园。然而,很多老师的课堂合作探究的效率不高,这也是近年来许多老师感到困惑的一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合作探究不能无的放矢,应该目标明确

我们都知道,飞机上天需要导航,轮船下海也需要导航,甚至野外旅游也离不开导航。离开了导航,它们的后果都不堪设想。什么是导航?通俗点讲,就是给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而不至于迷失方向。其实,我们上课也需要“导航”。教者在布置学生合作探究之时,给学生制订了合作探究的目标,其实就是在为学生“导航”。我们应该告诉学生,为什么合作?怎样合作?合作探究什么?怎样探究?合作探究要用多长时间?如何呈现(方式)探究的成果?每个人在合作探究时应该为自己所在的小组做多大贡献?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的合作探究就有了行动的准绳,合作探究的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例如,我在执教朱自清的《背影》时,让四个人一个小组共同探究“课文多次写见到父亲的背影,每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都止不住流下了眼泪?”先让四个人组成一个探究小组,每个组都选一个组长,负责协调组内人员的发言顺序和纪律,每个组安排一个记录员负责记录讨论过程;每个人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各组选一个代表在全班交流,探究时间为4分钟(组内交流)+4分钟(全班交流)=8分钟。对讨论激烈、成果显著的小组给予表扬。通过分组合作探究,学生弄明白了三次背影、三次流泪的意义。浓浓的父子之情在合作探究中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合作探究不能放任自流,应该有规有矩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合作探究前,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立一个规矩,比方说不准大声喧哗,不准瞎扯跟合作探究内容无关的话题。要求学生在合作探究时做到“四个会”:会听――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这是尊重发言者的起码要求;会记――听的时候,对重要的内容应该做点记录;会说――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别人听,与别人进行心灵的沟通;会思――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要让自己的思维在探究中不断迸发灵感,不断生成智慧的火花。

有了这些规矩,学生就有了遵守的标准,合作探究才不会变成一盘散沙,从而提高了合作探究的效率。

三、合作探究不能草草过场,应该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探究问题,不是撒网捕鱼,不可能提出一个问题立即就有答案。作为教者,应该明白探究目的不是为了寻找标准答案,而是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我们的脑子里应该有一种思想,那就是探究首先是一个过程,其次才是答案。我们不能刚把探究的问题布置下去,就迫不及待地问学生:“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小组讨论,你有答案了吗?”有的老师甚至着急起来,就径直告诉学生答案。显然,这是违背探究的宗旨和规律的,这样的合作探究还能谈得上有效果吗?

四、合作探究不能袖手旁观,应该师生、生生互动

合作探究本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活动中两者都是主人,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在整个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教师是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说教师是合作者,是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该学生说的时候教师要能够做好“听”的角色;该学生做的时候,教师要能够做好“看”的角色,该学生表演的时候,教师要能够做好“欣赏”的角色。说教师是引导者,是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份,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在学生迷惑的时候给予指点,在学生个性张扬的时候给予肯定。说教师是参与者,是要求教师不能把自己当做合作探究的局外人,要深入“群众”,与各探究小组共同探究问题,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鼓励各小组成员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为自己的小组争光。例如我在执教《小石潭记》时,让学生分组探究“文中所写的水、光、鱼、石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学生讨论时,我也加入其中一组和学生一起讨论。通过讨论,我感受到学生思维活跃,对文本的感悟超出我的想象。我在讨论中,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会水、光、鱼、色其实是浑然一体的。

五、合作探究不能没有成果,应该交流收获

合作探究不能流于形式,应该有探究、有汇报。汇报的形式有组内汇报、全班交流。可以口头汇报,也可以书面汇报。对于各小组的汇报成果,要及时总结,表扬先进,激励后进。优秀的探究成果,可以通过手抄报、黑板报、学习园地、小喇叭每日一播等途径进行展示。例如我在执教《过零丁洋》时,让学生分组探究: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吗?请谈一谈你读了这首诗之后的感受。学生口头交流后,我又让学生把读了这首诗的感受写下来,有的学生竟写成了六百多字的读后感。通过交流,学生对文天祥爱国主义情怀有了更深的理解,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这时的他们渴望在课堂上得到更多的尊重,渴望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发言权,渴望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合作探究。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提高合作探究的效率,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尝到合作探究的甜头,让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能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长足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第六中学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开放性教学的意义 下一篇:高中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