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比较分析及发展目标

时间:2022-10-28 05:02:19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比较分析及发展目标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3-054-02

摘 要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从发展历程上看,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是呈上升趋势的,我国目前中间业务是处于起步阶段的,中间收入比重占总利润比重和中间业务收入总额远远低于金融成熟国家水平。本文从对我国商业银行与外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横向比较,找到一些相同点和主要差距;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不同阶段,找到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并且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目标。

关键词 中介业务 博弈 知识密集型

一、简要介绍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被并称为现代商业银行的“三架马车”。它的发展可以说是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和发展的,最古老银行的产生也是由于为商人提供资金的保管,并收取一定的保管费,这个在现在看来就属于中间业务的一种。特别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后美元崩盘,巴塞尔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间业务必然成为银行提高自身利润的一个重要源泉。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迅速,中间业务的收入却提高很慢。可以说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随着2005年以来加息、加准备金率等紧缩政策的施行,特别是2010年以来央行开始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就意味着中国商业银行提高自身利润的途径不能光放到存贷款产生的利差上来,因为这一利差将会逐渐缩小,而且存贷款量也会受到准备金率提高等诸多紧缩政策的负面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要把提高利润的重点放在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上来。自2003 年10 月1 日《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实施以来。国内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收费已经日渐增多,近期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交通银行相继宣布,从2006 年6 月1 日起,对银行卡ATM 跨行查询,收取0.3 元手续费。9月,农业银行开始对小额账户收费,这些举措都大大推动了中间业务商业化的进程,同时也向世人显示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免费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其二是银行自身的不足使得收费难以实施,例如银行没有一个较为合理的计算收费的尺度,很多定价不是由市场自身竞争产生,而要么是由经验或是一个象征性地收费,或者是干脆由政府指导定价。这种定价策略必然导致银行亏损,打消银行自身发展中间业务的热情。

二、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间的横向比较及其差距

国外银行业发展中间业务起步较早,历史较长,迄今为止己有160 多年的历史,特别是1970年以后,随着各国对金融管制的放松,银行中间业务蓬勃发展。国外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其收入比例达到35% 西方国家,混业经营逐渐成为全球趋势,使中间业务成为商业银行的支柱业务。

另外,我国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加上管理体制的原因,商业银行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进行经营。西方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也有立法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的开发、定价和销售进行关注,但主要是从道德和风险防范方面进行考核,产品的开发、定价方面灵活自由,主观重视程度迥异。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发展普遍认识不足,没有当作一项主业和新的利润增长点来经营,因此未能从战略高度将其作为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实,中间业务的发展是商业银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代西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中间业务的迅速扩张,中间业务受到广泛而高度的重视,并成为西方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选择。这一方面是因为中间业务提供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适应了各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中间业务的发展减轻了资本金对银行业务的限制,带来了稳定的高额收入,降低了经营风险,提高了竞争力,因而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一起被称为商业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商品化程度悬殊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业务的非商品化,大多数银行发展中间业务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作为吸收存款、吸引客户的一种手段。这不但减少了银行收入,影响了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而且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最终影响银行自身业务的发展。

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发育较早,商业银行在一开始就将盈利最大化作为中间业务管理应遵循的最高准则,因此,中间业务在发展初期就是作为金融商品进入市场的,这不但为商业银行赚取了巨额利润,又反过来促进了中间业务的迅速发展。经营管理差距大。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时间较短,基本处于自发、盲目、单项开发、分散管理的发展状态。由于缺乏正常的渠道接触客户,很难了解客户需求,往往导致开发的产品不受欢迎,真正有需求的项目却没有开发。

而西方商业银行大多都设有专门经营管理中间业务的综合部门,并在近年来先后采用了以客户类别为划分主线的机构设置体制。在人员配备上,调整劳动组合,增加与客户接触的人员,即客户经理。技术手段高下明显。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加之重视不够,以及严格的分业管理等因素,中间业务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业务范围狭窄,品种单调,缺乏特色,层次较低,主要集中在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目前初步统计,我国银行的中间业务仅有260多种。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范围广泛、种类繁多。尤其实行混业经营以来,为满足客户各种需求,中间业务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使现代商业银行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百货公司”。据统计,外资银行所使用过的中间业务品种已达2万种。二者规模、收入差距极大。

近年,国内银行中间业务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没有作为一项主业来经营,因此经营规模较小。到1996年初,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量占比还不足8%,而1986年美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量已达到121880亿美元,占银行所有资产的142.9%。近几年来,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量更是发展迅猛,平均已占到整个银行业务量的30%左右,有的已达到40%。

从中间业务的收入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平均为7%-8%,有的仅为1%-2%。比例最高的中国银行,由于具有国际结算的优势,这一比例也只有17%。而西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一般为40%-50%,个别如花旗银行则达到了80%,差距显而易见。人才储备不可比

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具有集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和信誉于一体的特征,是金融领域的高技术产业。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工程、企业管理、计算机、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的中高级人才。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这方面的人才较少,培养和储备严重不足,缺乏一支具有系统性、综合性金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相结合的专业人才队伍。

三、我国不同时期发展中间业务的纵向比较和我国中间业务的发展方向

我国中间业务发展初期主要是依靠代收代付,基本上银行提供给客户的中间业务都是免费的午餐,这些中间业务的收入银行并不看重,只是银行吸引顾客的一种手段;而现在银行卡、ATM、POS、网上银行、代客理财等业务的开展使得中间业务种类越来越繁多,现在银行的中间业务渗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可以利用一张银行卡来进行转账、缴费、透支等等,可以说中间业务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同时我们也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但是总体来说我们得到的效用是要大于我们的支出的。现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定价多是采用最高限价或者价格倒挂政策,而不是市场竞争导致市场价格,这样中间业务服务就如同公共产品,商业银行也不愿过多提供,消费者也过度消耗,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中间业务的实际提供数量远远小于均衡数量,价格也低于均衡价格。这对我国中间业务的发展是不利的。我国中间业务收入占总利润的比重不足10%,远远低于美国40%的水平,可见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任重而道远。

四、结论

从国际上比较和我国自身不同阶段比较来看,中国要发展好中间业务,中间业务的业务量是一个问题,从我国的发展速度来看,我国GDP每年都是以1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对银行中间业务带动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中间业务要做大问题不大。那么另外一个关键就是业务的定价,一个成熟的国家经济体的金融产品定价应该由市场定价,产品定价研发团队应该根据市场制定价格,才能使收益最大化。中国要发展好中间业务,应当把中间业务当作一种主业来经营,而非一种提高存贷款额的附属品。做大做强中间业务能更大程度提升银行利润和银行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彭君.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时代金融.2010(01).

[2]郑楠.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前景.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5).

上一篇:股票收益率分布的非正态性检验 下一篇:中国高货币化――基于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