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10-28 04:28:56

浅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为学生呈现极强感染力的画面,为学生提供了最佳的视听效果,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无穷魅力,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供极为广阔的空间。因此,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新理念;信息技术;新课堂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小学语文全面落实新课改精神,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为此,笔者谈谈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始导入,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我们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生动、直观的画面,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教学《黄山奇石》一文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栩栩如生的怪石及有关怪石形成的资料,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相机要求学生说说看画面的感受,此时学生兴趣高涨,都争先恐后地抢着说,为下一步教学中的美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在欣赏画面的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受到熏陶与感染,惊叹于大自然的无雕琢之美,使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无形中提高了审美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信息技术的使用,无疑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信息技术丰富的表现力,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大为提高,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营造氛围,动情朗读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可只有入情入境的朗读才能对文章有深刻地体会。多媒体就具有这一神奇的功效:可使课文的冰冷的语言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形象、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我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着小兴安岭四季美景,在我深情地引读下,学生仿佛被带到了千里之遥的小兴安岭,走进了变幻莫测的密林里,自然而然地能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

又如《五彩池》一课,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娓娓动听的诵读,屏幕上的五彩池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各色光芒,真是神奇瑰丽、奇妙无穷。它以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我因势利导,以境引情,引导学生带着五彩池的赞美之情朗读课文。在美读中感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读中学会了作者怎样将美的画面变成美的文字,让知识在朗读中悄然迁移。我在指导朗读时,还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对一些关键词语、优美段落进行闪烁、变色,放大等技巧处理,让学生反复品读,深入揣摩,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形成语文能力。

三、适时运用,突破疑难

借助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用图片、视频等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科学测试也表明: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而如果视听同时作用,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却可达到65%。而信息技术经常是画音同步,比较直观、形象,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帮助理解、推动思维、丰富想象,对学生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都将起到巨大作用。教材中几乎每篇文章都存在重点、难点和疑点,相应的课堂教学就存在中心环节。而对中心环节的处理又教无定法。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就是为学生排疑解难,使学生茅塞顿开的一种好方法。当我们在教学古诗文的时候,可以把诗歌中的意境用图画或者动画的效果表现出来。如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来表现。茫茫无际的沙漠中远远地升起了一股笔直的浓烟,在蜿蜒曲折的黄河尽头落下了圆圆的夕阳。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课件,自主学习,就会由呆板的纯文字的学习转化到生动的图文并茂的意境中来,较快较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进行语言、思维训练。又如教学《观潮》一文,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中的“横贯”这个词,比较抽象,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我便利用视频展示钱塘江大潮白浪翻滚,快速向前移动,向我们逼近的壮观景象,再结合视频稍作点拨,学生顿时豁然开朗。这样,原本枯燥的词语立刻鲜活起来,本来不易于用言语解释说明的也变得一目了然。

四、活跃思维,开启心智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灵感,开启学生的心智,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如《荷花》一课,学到“看着,看着,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引导学生欣赏一池荷花,问:“小荷花们,现在有小动物来到你身旁,你们想会是谁呢?它又会跟你说些什么呢?”根据学生说的动物名字,在其中的一朵荷花旁点击出该动物形象,让学生配音。这时,同学们兴致勃勃,有的说:青蛙跳过来,甜甜地对我说:“早上好!让我给你唱支歌,解解闷吧!”有的说:蝴蝶飞过来,悄悄地对我说:“花姐姐,你今天真漂亮,我太羡慕你了!”这样,通过想象,此情此景了然于胸。可见,利用多媒体,可理解课文内容,也可活跃学生思维,开启学生心智。

五、课外搜集,开阔视野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独特的优越性,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大量信息,以供学生学习时自己自由地查阅,同时向学生介绍各种获取信息的方法。如教学《长城》这篇课文,由于绝大部分学生没有亲临长城或对长城的历史知之甚少,如一味让学生品味文字,将会如同嚼蜡,令人索然无趣。于是,我事先让孩子们搜集有关长城知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建立自己的资料库,上课时让学生根据阅读需要,对应相关资料。教学中,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甚是轻松,课后,每位同学还在小组内,有模有样的介绍心中的长城。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外搜集,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开阔他们的视野,又培养了他们对信息的快速捕捉能力、筛选能力和鉴别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真是一举多得。如果说语文阅读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在课堂中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锦上添花的绿叶,在课外用网络搜集资料就好似给予营养的雨露。美的花需要绿叶的映衬,雨露的滋润,由此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给学生创设愉悦有趣的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学生插上飞翔的羽翼,在课堂学习中轻舞飞扬,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意义》,《教育研究》,2002年4月

[2]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上一篇:浅谈怎样在日常活动中有效的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下一篇:教师会问,学生爱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