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分析CT引导下血肿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

时间:2022-10-28 02:57:44

观察分析CT引导下血肿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

前言:高血压脑出血是脑血管病中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的一种疾患,好发于中老年人,对患者的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具有重大危害。我国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21%~48%,年发病率为50.6~80.7/10万,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起病急、进展迅速、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是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传统开颅手术因创伤大、出血多、继发脑损伤重、并发症多,目前仅用于出血量大或脑疝患者。如何减少创伤,清除血肿,最大限度减轻脑损伤,安全有效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降低死亡率以及伤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一直是神经外科同道们共同追求的目标。然而,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了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份因高血压脑出血就诊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70例。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基本病情情况经统计分析,P>0.05,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基础疾病史,均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于1996年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且均经CT检查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均于发病72小时内入院行手术治疗,均手术前给予常规的内科抗炎、止血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其手术要点如下:利用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脑出血血肿部位以及血肿中心,在头皮相应位置上进行标记。再次利用CT检查减少标记偏差,明确穿刺最佳位置。引导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CT引导下对准标记位置,快速准确穿刺,成功穿刺后拔出针芯,使血肿积液流出。利用血肿粉碎器逐步粉碎将血肿,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血肿腔。冲洗液澄清后,生理盐水中溶入尿激酶2-4W单位,缓慢注入血肿腔,留置引流管。夹闭4H后进行无菌引流6h,重复上述治疗1/d。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开颅清除血肿术后所有患者术后给予抗炎等对症治疗,病情稳定后给予康复锻炼。

2.结果

统计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视力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治愈10例,所占比例为28.6%,有效17例,所占比例为48.6%,

无效8例,所占比例为22.8%,总有效率为77.8%,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治愈6例,

所占比例为17.1%,有效11例,所占比例为31.5%,无效18例,所占比例为51.4%,总有效率为48.6%,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分析P

3.结论

3.1CT引导下血肿穿刺引流术的优点

本组资料显示,CT引导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无需全麻,均可在局麻下进行,穿刺部位准确,可在CT引导下调整引流管位置,达最佳部位,对脑组织损伤轻微,依据引流后残存血肿量,可采用分次穿刺方法,清除脑内血肿,达最佳治疗效果。本组丘脑出血3例,出血量15-25mL,患者处浅到中度昏迷,在CT引导下行血肿穿刺引流术,准确穿刺至血肿腔,抽除血肿10-15mL,术后意识状态变浅,处嗜睡状,术后2天,神志转清,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术后无再次出血病例,尤其适合年老体弱或不能耐受传统开颅手术患者,可加快血肿清除,缩短治疗时间。

3.2CT引导下血肿穿刺引流技术分析

急性期血肿的占位效应对周围脑组织直接机械压迫作用致神经功能损害。随后血肿在凝固过程中产生大量凝血酶,凝血酶通过直接细胞毒性作用和破坏血脑屏障引起脑水肿“代谢紊乱”循环障碍,红细胞分解产物释放活性物质共同损害脑组织。并对全身多脏器生理功能都有严重损害,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出血区脑软化的出现,使神经功能出现不可逆的死亡状态,对患者肢体的影响及身心损害都很严重。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尽早清除血肿,解除脑受压,就可以避免或减轻血肿周围脑组织出现的继发性损伤。如何尽早清除血肿,减轻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打破压迫循环障碍水肿再压迫的恶性循环,是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和提高神经恢复的关键。

4.结语

综上所述,本组病例经临床观察比较,CT引导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基底节区中等量脑出血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较内科保守治疗,能及时清除血肿,解除压迫,减轻脑水肿,有效减轻脑组织损害,具有穿刺部位准确、刨伤小、脑损伤轻微的特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疗效显著,且具有创伤小”病人耐受性好等优点。血较肿大时,可采用分次穿刺方法,清除脑内血肿。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准确把握手术时机,及时复查头颅CT,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上一篇:浅析乳腺手术的麻醉处理 下一篇:内侧钢板与外侧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闭合骨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