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我们来参观啦!

时间:2022-10-28 01:58:47

小学,我们来参观啦!

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是孩子们必须迎接的一次成长。但和孩子们聊天时,我们发现孩子还是喜欢幼儿园,并没有那么向往小学。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小学里要做好多作业,就没有时间玩了;上小学就不能睡懒觉了,怕上课迟到呀;还会有考试,太难了……有的小朋友还担心着:小学里有地方上厕所吗?上课时坐那么久,腿会麻吗?老师严厉吗……

面对小家伙们的畏难情绪,我们没有采取说教的方式来改变孩子们的想法和态度,而是组织了一次参观小学的活动,让孩子们看看小学长啥样,还能和哥哥姐姐们聊聊天。希望用真实的体验来帮助孩子们消除顾虑,从害怕离开幼儿园逐渐过渡到期待上小学。 小朋友在“采访”姐姐

出发前,布置两个小任务

出发前夕,老师让孩子们说说自己上小学担心的事情,然后,我们提醒孩子记住这些问题,并交代了两个参观的小任务:

第一,找一找小学和幼儿园有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

第二,可以将你担心的问题,问一问小学里的哥哥姐姐们。

参观时,找找“一样、不一样”

终于迎来了参观的日子,孩子们忽闪着眼睛好奇地望着小学里的新鲜事物。

贝贝说:“这里的操场好大呀,比幼儿园大好多,我们可以在这里玩贴人游戏。”哈!原来幼儿园的游戏可以在这个操场上继续玩。

牛牛说:“看,小学的厕所分成男生和女生,那我以后要去男生厕所了。”你听,语气中明显透露出成长的喜悦感。

糖糖说:“哇!哥哥姐姐上课时坐得好端正,听得可认真了,老师也很好哦!”孩子们发现只要像哥哥姐姐一样上课认真听讲,将来自己也可以做好作业的。 小朋友在看姐姐做作业

课间与哥哥姐姐互动

下课铃响了,哥哥姐姐们有序地准备好学习用品,然后到操场上玩耍。还带着疑问的孩子们立刻“采访”起来:“姐姐你好!请问小学里的作业多吗?”“大哥哥你好!请问小学里可以玩我们喜欢的打野鸭游戏吗?”……哥哥姐姐们耐心地回答了弟弟妹妹们的问题,还告诉小家伙们,在小学里能认识很多好朋友,大家可以玩更多新的有趣的游戏。孩子们一个个凑过来认真地听着,脸上还有掩饰不住的开心。

图1 小朋友在“采访”姐姐 图2 小朋友在看姐姐做作业

回园后,想到的“创意法宝”

回园后,这个话题还继续着,面对还有的担心,我们启发孩子们尝试用“创意法宝”来消除彼此的忧虑。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起来:担心小学里被蚊子咬的,可以准备驱蚊水或电蚊拍;担心小学里记不住作业的,就用一颗颗彩虹豆帮助标记各种任务;担心学习和考试的,用跑步、赏花、爬山的方式让自己变得轻松、健壮和聪明。看到孩子们的“创意法宝”,我们不禁感慨:孩子们比大人想象的更乐观、积极。

梁老师的贴心话

幼小衔接,对大班孩子来说是一次蜕变的历程,爸爸妈妈可以多和孩子聊聊,了解孩子对即将上小学这件事是怎么想的,然后帮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准备,让孩子开心地迎接这次成长吧。

读懂孩子的这些“小心思”

父母的负面提示也会增加孩子对小学生活的恐惧。比如,父母可能常对孩子念叨,上了小学就不能老想着玩了哦、可不能迟到等,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压力。

离开幼儿园就意味着独立。爸爸妈妈需要理解孩子,独立上课、做作业、考试,这样的独立与幼儿园悉心的照顾是有区别的。若没有提早培养良好的习惯,会让孩子入学后有点无所适从,就会不自觉地表现出对小学的害怕与拒绝。

孩子们舍不得心爱的玩具和喜爱的游戏。幼儿园里有许多孩子们喜爱的玩具,还可以玩很多游戏。如果上小学意味着和玩具、游戏说再见,那会让孩子非常不乐意。

爸爸妈妈可以怎样帮助孩子呢?

首先,多给孩子一些正面的引导和鼓励,而不是负面的暗示。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讲讲,上小学后能带来很多惊喜的变化,如上小学可以认很多字啊,方便自己看报纸了;小学里也有活动课,老师会教大家一起玩游戏、锻炼身体;老师还能奖励这么多的奖励卡,真好啊!让孩子在正向的引导中期待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再次,不需要过多的提前教育,而应更多关注孩子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有些父母认为幼小衔接就是给孩子学学拼音,做做口算,其实过多的提前教育可能会导致孩子上小学后上课不专心的不良后果。幼儿园时期,父母应更多关注孩子的交往能力、任务意识、独立性(如生活自理能力等)的培养,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和融入新环境。

最后,多给孩子一些陪伴,包括游戏时间。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可以在愉快的玩耍中得到保护、激发和引导。爸爸妈妈平时多些时间陪伴孩子,同时教孩子从小掌握一些时间管理的小方法。比如,周末尝试让孩子自主制定一天的活动计划,并在执行过程中思考、调整,做得更好,让孩子慢慢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的习惯。这样,孩子就会明白,在小学里只要提高做事效率,仍然有很多玩耍的机会。

相信有了爸爸妈妈们的鼓励和支持,宝贝们一定能顺利过渡,喜欢上小学的。

上一篇: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下一篇: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经历促进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