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数学课题学习

时间:2022-10-28 11:43:34

浅谈新课标下的数学课题学习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一、提出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研究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最终解决数学问题。显然,只有当学生通过自身的不断探究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过程获得认识发现与情感体验,才能满足其自我潜能发展的需要并激发其创造性。

二、课题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课题学习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教学现状,改“学数学”为“做数学”,与国际教学接轨的一项举措,是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开展数学课题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大众化普及数学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较好手段之一。我认为“课题学习”虽然在教材的整个课时中占的比例不大,却为满足学生以上需要搭建了一个平台,而且它将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促进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影响深远。这应该是教材安排这一内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实践与认识

多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数学课堂教改实践,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确立了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反思”为基本流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认知失调的情况下,人总是要寻求认知的新的平衡,从而产生了探索、研究的欲望。因此这里要创设的情境是指能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实验活动,包括动手操作、看动画演示、做数学游戏等。可以是教师在课前设计的,在上课开始的时候作为创设情境,积累经验和提出问题之用,如许多教师常常用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的尝试性的研究活动,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显然,关键在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二)自主探究。如果创设的情境达到了前面的要求,那么学生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此时,教师只要适当地组织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并和学生一起分享数学发现的欢乐,一起为解决某些数学问题而思考、猜测和尝试,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自主探究性学习应体现以下几个原则:⑴情感性原则(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宽松、和谐的环境和氛围更能促使学生自主探究。);⑵主体性原则(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⑶指导性原则(教师要通过巡视,及时捕捉学生探究的各种信息,并进行针对性、适度性的点拨和指导。);⑷培养兴趣原则(兴趣是探究的前提,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⑸创新性原则(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给学生充分自由想象的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⑹分步完成原则(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局限,教学中的探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而是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产生矛盾―继续探究”的形式分步多次完成。)

(三)合作交流。由于这种交流是多向性的群体交流,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平等、民主、有序的交流。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获得成果,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师生、生生交流、交往,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上一篇:小议“课堂评价” 下一篇:数学学习中的“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