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节目平民化刍议

时间:2022-10-28 11:00:25

电视专题节目平民化刍议

摘要:随着“卫星上天”、“有线入户”,我国电视观众可以接收的电视节目越来越多,电视节目面临着激烈竞争,甚至是生存考验。作为一种重要的电视节目类型,电视专题节目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曾一度陷入低谷,为恢复收视率,电视专题节目开始大幅调整,向平民化方向发展,聚焦百姓生活状态,获得了电视观众的强烈共鸣,收视率平稳回升,确保了专题节目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专题节目 平民化

随着电视节目类型的增加,电视观众可选择的电视节目越来越多,电视专题节目因其内容枯燥,脱离百姓生活,收视率一度大幅下降。为确保生存与发展,专题节目转向平民化,开始聚焦百姓生活,一举获得了成功。而这一成功则归于电视镜头焦点的改变,百姓的生存状态、喜怒哀乐已成为电视报道的主题。如果说以前的专题片仅仅是引导、教育受众的载体,那么今天的专题片则增加了与电视观众的互动,为观众开辟出一片沟通心灵的天地。

报道主体的平民化取向

随着百姓可选择电视节目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电视人意识到,电视节目必须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走进生活,走近百姓,与观众距离越近才能越受观众喜爱。电视节目对生活原生态的关注,对百姓命运的关注应该是其永恒的话题。百姓的生活是宁静而单调的,但又是生动鲜活的。他们的生存条件也许窘迫,但当你以平等的心态走近他们后,会发现他们对生活有满腔热忱。也正是由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憎情愁才编织出五彩斑斓、绚丽缤纷的社会生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的栏目定位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采访中,记者走入百姓生活,感受他们的疾苦,分享他们的喜悦,从而在荧屏上留下一串让人牵肠挂肚的故事。平民百姓与命运抗争,努力争取享受生活的权利,个中小事看上去似乎微不足道,细品却感人至深。下岗工人的自强不息,普通百姓的辛勤劳作,学校教师们的默默耕耘,等等。从他们身上不经意流露出的一言一行,往往会拨动观众心灵最深处的弦。比如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栏目播出的一部反映河北某市一家商店内部承包的纪录片,抓住了原来在商店工作的女工既想承包又怕亏损的复杂心理,把她放在与同事、领导、家人和朋友等复杂关系中,展示她的性格,表现改革的艰难,使普通人的生活故事化。节目中没有高谈阔论,没有矫揉造作,只有看似粗糙的情感变化,但正是因为这份粗糙和平常,才引起很多观众的强烈共鸣。

电视语言的平民化取向

百姓的语言是最丰富的,要想感染观众,就要多用群众喜欢的口语、俗语,赋予电视语言一份鲜活。《今日说法》(1999年1月开播)是中央电视台每日播出的一档法制节目,其特点是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阐释法律知识。由于节目案例具体生动、观点明晰、说理透彻,该节目既得到观众在法律需求上的认可,也受到司法界等专业领域的认同。从中央台到地方台,各级电视机构几乎都有自己的法制类专题栏目,而且大都很受观众的欢迎,具有较广泛的社会影响,这类节目在全社会宣传法律常识、普及法律教育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另外,同期声的运用也是使电视语言平民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期声是生活语言主要的表现形式,它随着事件的展开和人物的行为同时进行,对反映群众心理、表现节目主题等都会产生较大影响。

电视镜头的平民化取向

电视镜头一向是电视语言的灵魂,让镜头说话是电视报道的至高境界。在一些电视采访的构图中,经常发现采访对象在仰着头同记者说话,就一般情况而言,这就是镜头语言上非平民化的表现之一。既然平民百姓是我们报道的主体,那么使用最能表现平等和互相尊重的拍摄角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平角拍摄或特写拍摄应该是较多采用的一种角度。因为平角拍摄最能体现出主客体的平等,体现出记者对被采访者的尊重。而特写镜头则能勾勒出被采访者的职业、年龄等区别于他人的特征。有一段关于拍摄角度的精彩论述:只有在体验了搬石头的劳动要靠身体的哪些部位使劲之后,你才能真实地拍下那个搬石工的镜头。这句话除了表述出拍摄的技巧外,也透露着对拍摄客体的尊重与了解。

电视作为大众传媒,以民意为重是它的一个基本属性,平民化取向是专题节目可持续发展的基点和动力。现代科技水平为电视节目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日益优越的物质条件,但无论技术怎样更新、节目形式怎样变化,专题节目以人为本的宗旨都不会改变。

电视是一种大众化的传播媒介,它必须尽可能地以最大多数观众作为收视对象,包括电视专题节目在内,所有电视节目类型都要遵循这个规律。在这一前提下,与电视传播格局的发展相适应,为了更好地达到传播效果,电视专题节目在节目内容的表现上又必然更加专门化、更具针对性。那种贪大求全、面面俱到的节目内容和组成方式从根本上看不符合专题节目的传播特点,因此这种类型节目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可以预见,专题节目对节目既定领域内容的报道将会更加深入细致。

参考文献:

1.李景春:《电视专题片平民化的展示与深化》,《记者摇篮》,2002(1)。

2.李建芳:《浅谈电视专题片的策划与包装》,《今日科苑》,2009(2)。

3.杨莹莹:《解读中国电视节目的平民化意识》,《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4.郭碧青:《解读中国电视节目的平民化趋势》,《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10)。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编校:赵 亮

上一篇:主持电影剪辑类节目的感悟 下一篇:形象代言与口碑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