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28 10:55:18

高校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一、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落后,重视不足

一是部分高校领导层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他们将高校创业教育等同于就业指导,且侧重于对毕业班同学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传递就业政策,解读就业形势,讲解就业技巧,分享就业经验等;二是部分高校将创业教育办成了精英教育、小众教育,是那些具有创业理想和创新思维学生的专利,抑或是部分专业的特权,大部分学生只能成为创业教育的看客。三是部分高校和部分学生将创业教育看成通向成功的重要途径,对创业教育急功近利,他们认为创业教育的价值在于教会学生成立公司、创办企业等,评判创业教育是否成功主要看学校在创业大赛中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有多少学生自己创业成功了,而不是看高校学生是否具有创业精神、探索精神及事业心等,异化了高校创业教育的本质所在。

(二)重理论积累,轻实践教学

只顾纸上谈兵是创业教育的大忌。高校创业教育不仅要重视理论的积淀,更要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战实操,然现实不容乐观。目前,创业教育观念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有创业实战经验的授课教师或指导教师寥寥可数,加之高校的社会资源整合能力有限,校企合作观念淡薄,资金支持乏力,学校自身没有创业孵化基地或科技园等创业教育的平台,这使得学生很少或者根本没有体验式教学的条件设施,所谓的创业教育也就只能简化成理论教学了。

(三)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

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高校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一是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分离,目前大部分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没有将创业教育纳入高校的整体课程设置中,一方面是因为管理者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要将创业教育融合到各个专业中还受制于师资力量的支持———既懂专业知识,又懂创业教育的师资不多。因此,很多高校的创业教育脱离了学生自身的专业而孤立存在着,创业教育在这里属于“业余课程”。二是部分高校将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为选修课,且教材质量不理想,教材内容跟不上时展的步伐,缺乏针对性,陈旧而脱离现实。三是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浅尝辄止。

(四)质量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是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指针,能够指导创业教育向科学化、实效性发展。一些学者在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但高校仍缺乏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现有的研究成果还不足以引导高校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创业教育评价在创业教育系统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具有价值导向功能。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没有定期的统一评价活动,各种各样的创业教育实践就得不到科学的评价和有效的反馈,不利于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进步,也不利于高校间创业教育的比较交流。〔1〕

二、进一步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转变教育观念

清华大学的谢维和教授早在2005年指出———中国大学应当重视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应成为高校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高校管理者应主动转变教育观念,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突破思想上的深水区,将创业教育提高到战略高度来看待。创业教育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的一条重要路径。因此,高校创业教育是开创未来的事业,是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举措,重视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和激发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

(二)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创业教育的目标通过理论与实务两方面共同作用而达成,二者不可偏废其一。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既要注重创业基础常识和基础理论的教育,又要结合专业特色,发挥专业特长。如此的创业教育才会让学生在未来创业时既有理论指导又有专业特长。破除目前高校存在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的不足,搞好课程设置是关键,内容上要将创业理论的深度、实用性以及操作性结合起来,还要开设与创业紧密相关的课程,拓宽高校学生创业教育的知识面,为学生奠定更加坚实的创业基础。通过努力,高校创业教育课程逐步形成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学科课程、实践课程、隐性课程相结合,必修课、选修课相统一的完整体系。〔2〕

(三)改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创业教育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系统。首先,政府和社会既要在创业教育方面有制度保障,又要给予适当的经费、基金和项目支持,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高校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阵地,因而高校必须主动地担负起创业教育的责任,积极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增强社会资源整合能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打造更多的平台,努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其次,社会和高校要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宣传,通过传统媒介和新媒体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弘扬创业精神,营造创业氛围,加强学生对创业和创业者的认识,逐渐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最后,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是人生中的重要选项,也是一个家庭的大事件,家人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与否,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大学生能否走上创业之路。如能得到家庭的理解和支持,那么他们的创业道路将会多一分助力,道路将会更加宽阔,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政府、社会、高校、企业和家庭的合力有助于共同营造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和积极健康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创业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递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足够的实践教学。因此,一是高校要鼓励优秀教师担任创业指导老师,积极聘请校外创业成功人士作创业教育兼职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二是高校要通过校内外的创业教育平台,让大学生有实践锻炼,在实践中学到创业教育的精神实质,增强创业的本领。三是高校要设置合理的课程安排,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制定鼓励措施并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学生参加更加丰富的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收获创业真知。

(五)建立健全质量评价体系

随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不断发展,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呼之欲出。高校是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创业教育价值不在于单纯看创业成功学生的数量,它更高的价值目标在于培养和提升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创业能力。因此,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不仅“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高校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作导向。这样的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既要在评价方法上下功夫,又要在评价指标上做文章,更要在评价主体上和评价对象上做选择,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研究机构,或者引入第三方对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进行评估等。不断建立健全质量评价体系,对创业教育进行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评价和反馈,使得高校创业教育在评价中不断提高理论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使得大学生创业教育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从而提高创业教育的前瞻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作者:郭唐梨 单位:广东海洋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浅析 下一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