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学习兴趣是培养未来生命科学人才的关键

时间:2022-10-28 10:27:16

保护学习兴趣是培养未来生命科学人才的关键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业和未来事业长足发展的关键。本文对武汉部分中学生进行了生物课程学习兴趣的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对生命科学具有浓厚的兴趣,希望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但在生物课程的学习中主动性还比较欠缺,对未来生命科学人才的要求也未有认知。因此,建议中学和教育行政部门采取和改进措施,保护和引导好中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为培养未来生命科学拔尖人才做好应有的人才储备。

关键词:中学教学;生物课程;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0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自发的力量。对高中生而言,兴趣的浓淡,心情的好坏,产生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高考填报志愿直接面临专业抉择的问题,如果仅仅从就业角度选择专业的话,可能由于兴趣不高,未必能获得长足的发展。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一门具有极强探索性的科学,对学生的兴趣要求很高,只有持续的兴趣,才能成为这个领域的高精尖人才,才能做出类拔萃的成果。

如何学好高中生物这门课程,有很多学习方式方法需要注意。要学会“看”“听”、“说”、“忆”、“练”、“纠”。说到底,学习生物学知识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然而,这只是针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方法,是从考试角度出发的。对于真正想要在生命科学领域有所发展的学生来说,有几点是要特别注意的:一是会探究,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和自己的细微观察,能洞察秋毫,并通过设计实验来探索;二是会讲,跟同学和老师交流以及做各种报告,这是对自己所学知识及思考的凝练,不会通过交流来提高自己的学生其能力很难有快速提高的;三是会写,学会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总结报道出来,这样才能为人认识,获得承认,这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所以,高中生在学习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既要立足于课本,也要跳出课本、考试的限制,从更长远角度,来引导、培养和保护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为了解高中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我们对武汉市部分高中的学生进行了一个生物学习兴趣的调查,总计调查了120名学生。从这份调查问卷中,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也对目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提供了改进方向。有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一、学生对生命科学具有浓厚的兴趣。具体表现在:喜欢生物这门学科的学生占到68%,不喜欢的仅有2%;就兴趣而言,希望把生物排在所有学科1-4位的占到50%;如果生物课考试成绩不理想,55%的学生会感到难过。这正反映出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生命科学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随着人类对生命活动规律的认识加深,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也是一种社会需要。对于教师而言,怎样利用好这样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引导学生钻研进去,使学习兴趣转化为内在学习的动力,就显得十分关键。

二、就重视程度而言,多数高中生把生物课排在了第二梯队。具体表现在:所有功课中,认为生物课学习一般的同学占78%,平时每周用在学习生物的时间在2小时以内的占94%,并且认为每周上2节生物课是合理的占57%。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是在应试教育――高考指挥棒为主导的课程设置体制下进行的,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因而对未来从事生命科学方面的工作没有明确的信念,愿意从事这份工作的仅占41%,不愿意的也有17%,其它的无所谓。目前,我国的高考分数中数、理、化、英所占比例还是大头,因此导致学生对有兴趣的生物课程反而不够重视的情况是可以理解的。在现有的特殊高考环境下,提高教学效果,加强课外学习,或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正在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是很有意义的,生物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研究性学习将使学生对生命科学产生浓厚的学习愿望。

三、媒体报道、社会关注的话题对学生的兴趣方向产生了明显影响。如生物课学生最想了解的内容为环境保护的占40%、生物技术占40%。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疾病医疗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时刻对学生的关注方向有所影响。为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的补充这些“课外”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生物课教学以实践为主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喜欢上实验课的学生占到58%,而喜欢听教师讲解的学生仅占7%。这就给我门提出一个高中生物的教学改革方向,应以实践教学为主,以保护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进行自主实践探究既可培养学生的兴趣,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这要求高中加强生物实验设施的建设,不要还停留在简单实验的阶段,也不要将实验室成为摆设。和高校建立一种培训合作机制也是一个很好方法。例如,可以派有兴趣的学生到高校去学习做研究。高校本来就有社会服务的功能和要求,是“公立”性质的,为培养未来的拔尖人才提供便利是可以做到的。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生物教育发展到今天,培养创新性人才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通过以上对高中生学习兴趣的调查,我们认识到生命科学的“储备人才”是十分乐观的,但如何引导和培养这些人才,转变为真正的拔尖人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从个人素质的要求而言,希望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就目前的教育情形来看,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是十分欠缺的,也是学生很希望做的事情,需要高中和教育部门大力支持和改进的。表达能力包括讲和写,而写科技论文目前对高中生来说还十分陌生,如果有好的成果,不能展现和报道出来,也就不可能获得广泛的认可。为此,进行适当的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培训是很必要的。对于高中生物学科类的研究性学习所产生的研究课题,老师们要积极引导、认真辅导,使同学们的每一个研究课题都有收获。总之,保护好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生命科学基本认识和培养未来生命科学拔尖人才的关键。

上一篇:高职院校《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下一篇:对photoshop课程体系的重构与实施